先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再IPO
以稳定当下股市
昨天刚好是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经统计,中国A股成为全球股市跌幅最大的市场,一举夺得冠军。
而尚福林主席再次强调资本市场稳定与信心,他表示,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增强推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自觉性;继续深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能力。但是,具体的措施呢,似乎没有,而新股发行尤其是大盘股的发行在市场如此低迷,基金大幅度亏损的现状之下,仍然在按原计划,按原方式发行。
众所周知,中国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制度明显存在着缺陷和漏洞,甚至成为股市中助涨助跌的怪物,很多专家学者都在提出新股发行制度必须进行改革,不能让新股以超高市盈率发行,然后在上市首日又以一倍以上甚至几倍的价格进一步将股价推高,接下来便是遥遥无期的下跌,拖累大盘。
在中国A股市场,打新股成为无风险获利的名词,很少有人在一级市场购进的股票在上市首日就被套,除非市场极度低迷以及新股的盘子特别的大。中国石油在上市首日以近44多元的价格收盘,至今下跌至不到15元,而世界石油价格却在突飞猛进。到底是价值的回归还是价值的低估,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上市首日的价格的确太高了,以至于在接下来的时日里,出现一路下跌的状况,跌去了人们的信心,让在二级市场持有中石油者跌入绝望的深渊。即便是价值发现了,也没有人敢于接盘。
在新股发行中,采取网上资金申购和网下机构投资者配售的方式,这就让大量持有资金和既得利益集团的机构大规模持有新股,而在新股上市的首日又以不设涨停版的方式开盘上市,必然导致坐庄行为的出现,虽然,配售部分的股票有着一定的锁定期,一般为三个月,但是,在机构配售之后,又可以以大量的资金优势中签,获得足够坐庄的筹码,在二级市场上操纵股价,让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
我不十分了解香港市场的新股发行状况,只知道在香港新股发行后上市首日的涨幅并不十分高,达到30%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不被人们看好的公司,往往上市首日就跌破发行价。而我们的新股无论发行的市盈率有多高,公司有多烂,上市首日的价格总是被无限推高,高得让人炫目,这不应该是正常的情况,证监会为什么不赶快着手进行改革呢?
一家公司如果有H股的话,在香港发行的H股价格势必比上海发行的要低得多,比如紫金矿业,在香港发行价格仅0.33元,而在A股市场发行,价格高达7元多,中石油香港发行才1元多,A股发行要16.7元,以超高价格进行批发,到了二级市场零售首日有进一步推高价格,然后称,价格太高了,要与国际接轨,要让股价回归理性,这不是胡扯吗?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同一家上市公司在香港上市和在上海上市要采取两种价格进行发行?对于股民的疑惑,证监会似乎从来不予以解释。
我想,这种改革应该难度不会很大,要想让中国股市和国际接轨,首先要和香港一致,尤其是新股发行方面。新股发行价格应该和香港一致,上市首日的价格控制要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如果新股发行价格和香港一致并且上市首日价格能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我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市场,减少市场的波动。因为无风险获利的存在,每当新股将要发行时,一些机构和中小投资者不惜从二级市场抽调资金去打新股,从而造成二级市场的波动。
如果证监会觉得机构网下配售无法取消,资金优先原则也想坚持的话,就算证监会不愿意让既得利益集团放弃既得利益。那么在新股上市的首日也要进行价格限制,干脆遵循二级市场的原则,设定10%的涨跌停板制度。不要继续让一级市场股票在二级市场上以暴利的方式退出。这样也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在新股询价时,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不要在市场出现泡沫时,新股发行以超出市场平均市盈率的价格发行,又在二级市场上演绎更是高得吓人的价格卖出,然后导致在今后的日子里,一直处于下跌的通道中,不但进一步推高市场泡沫,还造成市场的极度不稳定。
而且,新股发行的高市盈率加上上市首日的超高价格,使得发起人股东的财富一下子暴涨,只要有新股上市,中国的亿万富翁就大量产生,尤其是在中小企业板上,在二级市场上批量生产亿万富翁,已经成为全球股市中的中国奇观了。这种泡沫下的财富,其实是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的。在利益的诱惑之下,当锁定期一结束,势必出现发起人股东大量抛售公司股票,从而给二级市场增大了压力。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公关,争取企业上市,以获取暴利,不管有无项目,不管资金用于何处,只要能上市,只要能圈钱,自然就是一本万利的事情了。在企业蜂拥着争取上市的同时,证监会的权力在无限放大,接下来如果出现众多的“王益”来,应该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如果纪委想做出业绩来,建议盯牢证监会,这个地方权力太大了。
纵上所观,我劝证监会不要操之过急,先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再进行IPO,在当下股市如此低迷的状态下,你急于用老办法发行新股,不是让股市雪上加霜吗。如果不想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至少进行一番表面的改动也行啊,比如控制新股上市首日的价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