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人民币(约5296.4亿美元),同比增长29.8%,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额7957.4亿美元,增长23.4%,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8亿元人民币(约45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
显然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投资和进出口的增长仍然是主要的,与发达国家消费占GDP比重70%以上的比例相比,消费表现的还是偏低,中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消费潜力远远大于消费能力。他的依据是中国居民有15.3万亿元的存款在银行放着。其实,这些存款未必就是普通居民的存款。要知道,我们的银行的开户标准是,要求企业具有50万元的实有注册资金,否则是不给开户的。所以,那些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只能等同于普通储户,到储蓄所去存款了。这些以普通储户存的款项很多就是生产周转资金。有人测算了一下认为,在这个15.3万亿元的存款中,实际上真正属于居民储蓄大约只占了16%多。
而且,这几年,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是公务员。普通居民的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大学毕业生的劳动力价格一年更比一年低,今年的期望月工资都达到了每月八百元,甚至零工资就业,美其名曰积累工作经验。谁都知道,工资收入是现代社会中体现一个人的价值的最直接的标志。谁都不愿意零工资就业。
在这些高额储蓄中,属于普通老百姓的比例是很少的。温州今年居民储蓄增长很快,存款余额7月份,比年初增加了382多亿元人民币。据了解,很多都是中小企业关张退出市场后的存款。因为暂时找不到投资方向,就躺在银行休息。
现在的问题是,住房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养老、医疗、教育、失业等等未来的支出,在价格方面和保障方面又有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几年,教育、医疗的价格在猛涨。普通百姓很是为其担忧。总要未雨绸缪吧,储蓄是必须的。
一方面,占据绝大数额储蓄的富豪,在消费方面来说,该消费的都在消费了,比如房子啊,汽车啊,旅游啊,购买高额保险等等。这些人在中国也只是少数,该消费的都消费了,对拉动整个消费市场的作用不是很大。另一方面,芸芸众生中,大部分的百姓还在为开门7件事忙忙碌碌,奔波着。如果加上买房,生活质量就会大幅缩水,消费的能力自然也被抑制住了。
中国的房屋租赁市场是很不完善的,缺少法律的保护,租房的时间的长短,价格,都是房东说了算,租房住感觉很没有安全感。常常搬家,谁受得了啊。所以咬咬牙也要买房,在温州,经济适用房已经走向了权利寻租的轨道,一般百姓是难以得到的,只有公务员才有资格享受。而现在,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也不低。
如果你花90万元购买一套小户型的商品房,首付20%,余下30年负债,每月的支出也要5千多元人民币了。在中国,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的日常支出大约还不到5千元。所以一旦买房,家庭的债务支出就会超过消费支出。更何况,人们为了买房,还要积攒多年,才能存下首付的款项。所以,住房价格的高企,使得消费的欲望被大大抑制了,所以,在经济增长中期望以消费为主的拉动,在目前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