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间值得吗?(2)---母亲的照护

(2023-10-04 14:27:12)
分类: 我领我悟
与我们相邻的那张床,来来回回已经换了三个人。某天早上我一推门,便看到屋里有四个人,原本空荡荡的房间立即拥挤并热闹起来。
眼神之间的交流便是初识时的问候吧。我们没有多说话,顾自躺在自己的床上,等待护士来打针。一边刷着手机,一边听她们四个人的对话。我也不时用眼睛打量她们之间的关系。一男三女,两老二中。我开始以为是坐在床上的那位老妇人是病患,但,看到那位更年轻的女人手臂上戴着的住院手环,才明了,原来,两老另一中是陪护。
这天是周六, 每到周六,周日,就会增加一些住院的人,因为省城里的大夫会来这里技术扶贫,做一些手术。这样就省了十八线小县城的人们往城里奔波。治疗的药物大都差不多,手术的人技术带过来了,在家门口住院省时省力省心省钱,最多就是掏个五千到一万左右的辛苦费。这样也值得,如果要是在省城里排队,说不定啥时能排到,所以说,通过这样的渠道,也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了许多的便利。
趁着她们出去的功夫,我悄悄地看了一下床头卡的内容。她比我年长2岁。

过了一会儿,就有手术护士来接人了。听她们的聊天中得知,她之前也做过手术,这是第二次,隐约觉得是乳腺方面的,直到后来手术之后,听护士给她们交待注意事项的时候验证了这个想法。

大约两个小时后,她手术出来了,送到病房,因为家属人单力薄,抬到床上都费劲,还进来了一个小女生,是病人的女儿,全程没有看到壮年的男子,我猜测她应该是离异的人士吧。小女生作为抬人的一个劳力,只是轻轻地拽着被子的一角,险些让腿掉落下去。尽管很是虚弱,这妈妈也不忘埋怨她的女儿,说是需要她的时候,她啥忙也帮不上,大概女孩感冒了吧,说是身上不舒服,她的姥姥就赶紧叮嘱她回去吃药,睡觉。

大家都走了,去做饭,去休息,留下了病人和她的母亲。

这位母亲,个头矮小,身材微胖,穿一件暗红色八分袖的衬衣,材质大约是聚酯纤维或者真丝类的吧,衣服上的扣子与我母亲的那件衣服是一样的。她说话一直是轻声细语的,脸上带着自来的一种微笑。不急也不躁,不论和谁说话,都是慢慢的,很有条理地的叙述,就埋怨的语气,也带着读课文时的那种小腔调。而她的女儿却不是这样,听起来就是一个暴脾气的女人,也许是当老师的缘故吧,经常用的语气都是训斥,不满,反问,一句比一句赶劲的那种。

这位母亲一遍又遍向护士求证着护理需要注意的事项,小心翼翼地为她倒掉尿袋里的液体。一不小心打落在地上时,赶紧用拖布拖干净。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忙碌着。

直到第二天我们再来时,她们还在,但是输液瓶已经撤下去了,病人可以下地行走了,那位母亲早上四点钟就起来了。前一天晚上有三个空床可以让她随意挑选一个躺着休息休息,不至于整夜熬着无处安身。

她实在是困极了,在安顿好女儿的事情后就在一个空床上睡着了,不一会儿就响起了鼾声。


在母亲眼里,生病的女儿就像幼年需要照顾的婴儿。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依旧只能亲娘搀扶着自己。不知道 这位老母亲,当得知女儿第一次患病时的心情如何?又是怎样挣扎着衰老的身体去照顾她。而一这次护理她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家中的老伴,因为腰病也不能提重物,对于生活中的帮扶,一定也是少了老爷们般的力度。

而这位女患者,为什么会缺少男人照顾?作为老师,她的家庭是怎样氛围?

疾病是身体受到刺激的反应,这种刺激来自食物,来自行为,来自情绪,来自命运。DNA里注定的生命轨迹,想逃脱应该不是那么容易的吧。

无论是母亲照顾女儿,还是女儿照顾母亲,这都是生命里应该完成的任务,来了,就接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