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过山车」:治疗注意7要点——《转》

标签:
糖耐量心率胰岛素血糖糖尿病 |
分类: 知识加油站 |
何为「脆性糖尿病」?

1.
患者通常体型比较消瘦,胰岛功能极差或接近衰竭。
2.
患者病情极不稳定,即使是在饮食量、运动量和胰岛素剂量几乎恒定不变的情况下,血糖也会出现莫名的显著波动,特别容易发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
3.
对胰岛素注射剂量的调节十分敏感。当血糖升高时,稍微增加胰岛素注射剂量(例如 2
个单位)就可能会发生低血糖,而当血糖下降时,稍微减少胰岛素剂量,血糖又会明显升高。
治疗方案如何调整?
1.
血糖控制不宜过严。由于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极不稳定,低血糖风险极高,因此对此类患者血糖控制的标准不宜太严,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
8.0~10.0 mmol/L 左右, 餐后 2 小时血糖不超过 13.0~14.0 mmol/L 即可,
以避免发生严重低血糖;
2.
胰岛素调整幅度不宜过大,以「微调」为宜。脆性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十分敏感,胰岛素血药浓度的微小改变,就会引起血糖的显著变化,因此对胰岛素剂量的调节应谨慎,每次调整幅度不宜太大,以免发生低血糖或血糖的大幅波动;
3.
在用口服降糖药作为「脆性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时,可考虑加用二甲双胍、拜唐苹及胰岛素增敏剂,对于减少血糖波动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要选用胰岛素促泌剂,因为此类患者本来胰岛功能就较差,促泌剂效果不但不好且会加速其胰岛功能衰竭;
4.
应尽量选用胰岛素类似物。在实施强化治疗时,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取代中、长效胰岛素,用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取代短效胰岛素,可以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有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
5.
规律的生活方式。脆性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重视规律的生活方式,做到饮食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固定每天的运动时间及运动量;
6.
稳定情绪。情绪对脆性糖尿病人的血糖有很大影响,情绪变化可以引起血糖波动,血糖波动又可导致情绪改变,二者互为因果。因此调整心态,调畅情志,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睡眠,也是确保血糖平稳的前提;
7.
加强监测。患者最好自备血糖仪,常规监测和特定监测相结合。常规监测包括:早餐前(空腹)、早餐后 2 小时、午餐后 2 小时、晚餐后 2
小时、睡前,必要时加测夜间 2~3
点的血糖。特定监测包括:运动前、运动后半小时、任何感觉不适之时及特定的餐间加餐(宜加各种水果、坚果) 前后。
前一篇:回答会员提问:深蹲到底怎么蹲
后一篇:硝酸甘油如何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