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复医学--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2007-02-23 23:43:53)
分类: 知识加油站
康复医学--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体育工作者在教学和业余训练中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运动损伤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在教学或训练中一旦发生运动损伤就会影响训练,影响运动水平的提高,严重的还会影响健康。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训练中没有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员从事力所不及的练习,在完成复杂技术中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就会造成扭伤或摔伤。

  (二)、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技术动作不准确,加重了身体局部的负担,也容易造成受伤。

  (三)、在完成某个技术动作时,局部肌肉力量不足,肌纤维薄弱,特别是小肌肉群缺乏训练就容易受伤。

  (四)、柔韧性差。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由于强度较大,动作幅度的加大,一些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不好就容易产生损伤。

  (五)、在训练和比赛中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造成受伤。

  (六)、身体处于疲劳状态,还继续从事难度较大的练习,也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七)、肌肉经过大负荷练习后,在比较僵硬状态下,仍然从事大强度、快速剧烈活动,很容易拉伤肌肉。

  (八)、训练内容和运动量安排不好,长时间从事单一训练内容,也会造成由局部超限度负荷而受伤。
  
  (九)、场地不平整也是产生某些运动损伤的原因。

  (十)、练习中违反人体生理解剖特点也容易引起运动损伤。如膝关节周围几乎没有肌肉保护,半蹲部位时,关节韧带松弛,减弱了保护关节的能力,一旦动作发生技术错误,容易受伤;又如颈椎关节活动幅度较大,在做背跃式跳高落地时要注意防止扭伤和脱位;还有肩关节的肩胛盂小,肱骨头大,但活动范围大,关节的稳定性要靠肩关节周围肌肉维持,在做投掷练习时,肩关节负担量很重,应加强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和注意合理的技术,特别是标枪运动员更要注意。

  (十一)、准备活动不充分,内容不当,是造成某些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十二)、组织纪律性不好,训练秩序差,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十三)、运动员在训练中除了注意防止自身产生的损伤,也要十分注意由于自己的不慎使别人受伤。这种情况在运动场上屡屡发生,如跑鞋扎伤人,投掷时器械砸到人等等。

  教练员应经常对运动员进行安全教育,要针对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注意训练计划的安排并向运动员提出防止运动损伤的注意事项。如
在短跑中容易产生损伤的部位是大腿后群肌肉拉伤、跟腱拉伤、踝、膝关节的扭伤等。中长跑练习时如场地硬,跑的量又大或技术不正确,就会产生胫、腓骨的疲劳性骨膜炎,疲劳性骨折,膝外侧的滑囊背炎及足部腱鞘炎;而跨栏跑容易造成大腿后群肌肉拉伤,当跨栏步不正确时,也容易造成腰部、膝、踝关节的扭伤。跳跃项目常见是踝关节、足跟和膝关节的扭伤和挫伤。投掷项目则容易造成肩、肘的肌肉和韧带的拉伤,特别是标枪运动员的肩、肘受伤的概率更高;推铅球亦容易使手指扭伤。

  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切不可粗心大意。如发现有某些轻度损伤即应适当改变训练内容,不可不顺伤病,继续加重负荷,否则会使损伤加重,严重的影响训练任务的完成。

  产生运动损伤后要及时请医生诊断,确定伤情以便及时治疗和安排伤后的训练。教练还应懂得一些急性损伤的临时处理方面的知识。对于扭伤和挫伤当时不要随意活动,以免加重伤情,应立即请医生诊治。对于开放性软组织损伤中擦伤和小撕裂伤,应学会自行处置;对于刺伤和切伤要立即根据出血部位、出血的特点(毛细血管、静脉、动脉)采取指压止血法或绷带止血法止血。严重损伤要迅速送医院诊治。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在运动中较为多见。它包括关节、韧带的扭伤和肌肉、肌腱的拉伤等。这些伤口无裂口与外界相通。处理这类损伤应及时冷敷,限制活动,24小时后可热疗,肿胀消除可轻微活动,保护伤处以防重复损伤。对肌肉的细微损伤或有少量纤维撕裂,可及时给予冷敷,局部加压包扎,并提高患肢,疼痛重者可服止痛药。肌肉严重撕裂,在加压包扎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总之,为了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和一旦发生便于急救,教练员要学习和懂得一些运动保健基本知识。对少年儿童的生理、解剖、心理等特点要有所掌握,使我们的训练工作更符合少年儿童的实际,把握训练规律,防治运动损伤,使孩子们身体得到健康发育,达到提高身体素质、专项技术和运动成绩的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