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饼干的配料无非是黄油、鸡蛋、牛奶、低粉之类,一般来说蛋液是不可缺少。
最近在学习小嶋流美的两本书,其中《跟着小嶋做烘焙》在酥饼分类中,对“沙布利”的描述一下吸引了我。“sable”愿本的意思是沙子,是一种法式曲奇,起源于诺曼底地区。这种饼干中的液体原料含量很低而黄油比重较高,质地极为酥松,吃起来会掉渣,感觉真的像沙子一样。
原来不加鸡蛋的饼干糊会让成品产生一种独特的口感,入口酥松,细腻非凡。
新月沙布利酥饼是一款带有浓厚维也纳风味的饼干,其中的榛子粉(杏仁粉)让饼干有着浓郁的坚果香味,加入的玉米淀粉赋予了成品更加特别的口感,会给你带来真正的美味享受,一定要试一试!
看看有多酥,我只是随意一捏,就粉身碎骨.........
其实我一开始做的书上的这种造型,群里有MM说像“颈枕”
,我自己在做的时候想到的是“马掌”
,烤出来尝尝相当的满意,但总觉得“文不对题”,所以还是再做了新月造型。
这次制作我又学习到了如何软化黄油。
小嶋老师在书中特别强调了软化黄油的重要性,黄油软化过度、边碾压黄油边搅拌,或者是软化不到位等等,都会影响最终的口感。
如果室温在20-23度时,黄油回温后为20度,硬度刚刚好。这是黄油后续制作的最佳温度,在整个混合材料的过程中都应该尽量让黄油保持在这一温度。
目前天气,我是打开烤箱(长帝25B)设置在35度,将所需用黄油切成6mm的薄片,平铺在打发盆内,放入烤箱,当手指按下去,能够在黄油表面留下指痕就说明软化好了。
下面来看这款酥饼的配方:(28*28cm烤盘2盘)
A料:低粉61克、玉米淀粉61克、榛子粉(或杏仁粉)61克、糖粉45克(我用40克)。
无盐黄油100克(发酵型黄油口感更佳)。
另外:装饰用糖粉适量。
做法:
1、按上面的说明软化黄油。
2、A料混合过筛,如果坚果粉过不了筛的部分,要保证没有粉块加入混合物。
3、软化好的黄油用刮刀搅拌至黄油颜色发白,然后快速搅拌到柔软顺滑。
4、倒入过筛后的A料,用刮刀将粉类和黄油切拌均匀。看不到干粉后再搅拌大约10次。
5,用手轻轻揉成面团(我没用手,直接是刮刀按压),冷藏30分钟以上。
6、将面团分成7-8克的小块,再将面团用双手掌心搓圆,排出面团里面的空气。
7、用手掌或手指将小球面团搓长到6cm,两边搓细,弯成新月造型后放入烤盘。
8、烤箱先期预热170度,中层,烤25分钟左右,出炉晾后撒糖粉。(不撒也很好吃)
风的叮咛:
1、用糖粉做酥饼可以使成品的组织更加细腻,口感更加柔和。
新手也常会用错糖吧?烘焙除非是有特别说明,一般都不建议用呈颗粒的砂糖。用于蛋白有高速的打发还好,可以化完全;如果用在与黄油或蛋黄的混合中,就经常会化不掉,因而起不到相应的作用,所以我们会看到,新手的饼干常会组织粗糙,成品中都可以看到有糖颗粒经过烘烤形成了焦色粒。目前我们使用的韩国幼砂糖很不错,像细沙一样流动的糖,拿来做什么都很方便,自己打糖粉也很快。
2、加入粉类拌到看不见干粉后还要继续搅拌。
3、书中面团揉好后直接使用了,没有冷藏,我实际操作感觉面团太软,不容易后续的造型,所以还是推荐冷藏一下比较好。或者也可以不冷藏,但每次只秆量出6块小球面团做造型,其它的面团继续放放冷藏保存。
4、烘烤到饼底和边缘呈焦黄色即可,烘焙过度会使黄油香气尽失,口感不够酥脆。如果酥饼中间部位也出现焦黄色,就说明烤过头了。
5、我们家庭小烤箱一般来说温度不均匀,通常是中间的饼干先烤好,需要取出后将边上的再聚集烤一会出炉。
6、饼干烘烤时间跟你每次的烘烤量、饼干大小有关,请根据自己烤箱脾气来调整时间。
下面这张照片一定要晒一下:我送小雨的海螺,她吃完后重新种上小肉肉给我,真可以说是“送荤肉还素肉”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