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骑行无疆老县城黄柏塬厚畛子 |
【目标介绍】陕西西安的周至老县城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东岭下,周至县厚畛子镇的最西边,是距西安市最远的一个行政村。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原为佛坪老县城,民国时期因为屡遭土匪侵扰而迁到了现在的佛坪县。如今老县城里只有三、四十户人家,过着俭朴的乡村生活,从一些遗存的古迹里还能看出县城当年的繁华盛世。由于地处大山深处原始森林之间,很少为外人所知,近年来因为著名作家叶广岑的一篇散文《老县城》才将它推向世人面前,人们称这座原始村落为“西安的香格里拉”。陕西宝鸡的黄柏塬景区位于秦岭南麓太白山西南脚下,属于宝鸡市太白县黄柏塬镇,景区内原始森林奇险壮美神秘莫测,秦岭第一高峰太白山、第二高峰鳌山层峦叠嶂石海纵横,野生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栖息繁衍,是秦岭山里最具原生态的地区之一。周至老县城和宝鸡黄柏塬景区分属陕西省的两个市,但其之间直线距离还不足十公里,中间只有一段长约5公里的原始森林没开通道路无法通车,处于大熊猫保护区,只能徒步逾越,自然而然就成了驴友们的经典穿越线路。

【骑行计划】
秋季是黄柏塬景区最美的季节。2019年10月的一天,趁着雨后天晴,公益骑行西安阎良联盟的四位骑友:无疆、同意、多多、岩松——相约骑行周至老县城,并扛车穿越到宝鸡黄柏塬,再从宝鸡太白县经眉县、西安周至县等地返回阎良,整个路线环秦岭太白山(包括鳌山)一圈,挑战了自己,也欣赏到了秦岭最美丽的秋景。从西安市阎良区出发,全程骑行的话,近600公里路程,一般需用时五天完成;而如果采用4+2方式则最多只需要三天时间,适合时间紧张的骑友。本游记按全程骑行方式进行叙述。全程骑行方案:

4+2骑行方案:

全程路线图:

【全程游记】

从阎良出发,先来到高陵区,从鹿苑大道上渭河河堤路,一路向西沿渭河逆流而上骑行,途经河堤路西安段壮观的霸渭桥。

经河堤路咸阳段沣河生态景观区,欣赏路旁成片的粉黛乱子草。

参观河堤路咸阳湖附近的“古渡龙王庙”。龙王庙初建年代不详,现有清嘉庆年间(1796-1820)残碑为记。

龙王庙附近有一块“渭河古桥遗址”的陕西省文物保护碑。这里解放前交通不便,靠渡船过渭河,是陕、川、豫、鲁、晋等省通往大西北的咽喉要道,过去有明朝修的木桥,现存渭河里有木桩,有清朝道光年间的牌匾,有民国时期修的马路,是两岸百姓云集之处,经济、文化、宗教、商贸繁荣昌盛。各处之人来回都要经过龙王庙渭河渡口,都到庙里烧香祭拜龙王,道众诵经,一时人声鼎沸,香火茂盛。当时咸阳古渡有大小船只几百余艘,几村人靠河里摆渡谋生。

由于今天骑行时间比较宽裕,大家决定过渭河大桥到对岸咸阳市区中山街上的咸阳博物院参观,博物院馆址是明洪武四年(1371)所建的文庙,可凭身份证件免费换票进入。

走进文庙明代牌楼,前面是一方绿树成荫的小院,

院子正前方的大殿正在进行“镜花风月.咸阳博物院铜镜精品展”。

迎面屏风上一面大铜镜的造型立即把人带入了古代史中。铜镜是古代人照容梳妆的用具。远古时期,人们以静止的水为镜,后以器皿盛水照面。石镜先于铜镜出现,由于盛水的铜盆被称为“鉴”,故铜镜又被称为“铜鉴”。清代中期后,随着西方玻璃镜的传入而使铜镜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次展出了120余件铜镜珍品,让观众对中国铜镜的发展史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历代铜镜展品。

铜镜知识介绍。

展厅。

前殿左侧有一碑亭,

碑亭后面的碑廊里收藏着很多古石碑。

碑廊中的古碑。

院子一角的拴马桩。

再向前走是“西汉兵马俑馆”。这里展出的是杨家湾出土的西汉彩绘兵马俑。

1965年8月24日,咸阳市区以东25公里的杨家湾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偶然发现了几件彩绘陶人、陶马,随即报告咸阳市博物馆。经抢救性发掘清理,一个沉寂地下两千多年的西汉兵马俑军阵破土而出,呈现在世人面前。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共出土士兵俑1965件,骑马俑583件,盾牌模型近千件,号称“三千人马”。这是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兵马俑集群,成为震惊中外的重大考古发现。

咸阳原上一个小自然村——杨家湾——发现的大规模兵马俑集群,是全部用粘土烧成的陶质西汉军阵。其中大量骑马俑的出现,说明了西汉初年汉帝国非常重视骑兵对匈奴作战的历史史实。

第二个展厅介绍了兵马俑的制作过程。

杨家湾西汉兵马俑制作工序:取土-练泥-塑形-焙烧-彩绘。

形态各异的兵马俑。

从兵俑三种面部形态反映出不同的兵员组合,从俑的形姿不同象征着不同的职能,从上衣下裳式的兵俑服饰体现了民族服饰的融合,从服制和色彩上区别体现了明显的等级差异。

第三个展厅主题是“寻找兵马俑的主人”。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是汉高祖刘邦长陵四、五号陪葬墓中的陪葬品,陪葬墓所在地汉代称为“周氏陂”,是周氏家族茔地,学者推断这两座汉墓的主人应是西汉大将军周勃或周亚夫夫妇。周勃追随刘邦平定天下,辅佐惠帝,诛杀诸吕,迎立文帝登基。其子周亚夫治军严明,平定“七国之乱”。这两座汉墓的主人功业卓著、地位显赫。

出土文物。

后殿是“佛教文物陈列”馆。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艺术是公元二世纪的作品。佛教在汉地的广泛传播,自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唐宋,经历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与此同时,佛教艺术也经历了一个自北魏以前静穆内省、衣褶层叠的印度犍陀罗样式到南北朝的秀骨清像、褒衣博带样式,再到唐宋时期世俗化样式的转变过程。元代以后,藏传佛教艺术也对汉地佛教造像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里展出的佛教文物,主要是咸阳博物馆的藏品,时代从北魏至唐宋,也有少量明清造像。有石质佛像、铜质佛像、金质佛像等。

前殿左侧有一碑亭,

碑亭后面的碑廊里收藏着很多古石碑。

碑廊中的古碑。

院子一角的拴马桩。

再向前走是“西汉兵马俑馆”。这里展出的是杨家湾出土的西汉彩绘兵马俑。

1965年8月24日,咸阳市区以东25公里的杨家湾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偶然发现了几件彩绘陶人、陶马,随即报告咸阳市博物馆。经抢救性发掘清理,一个沉寂地下两千多年的西汉兵马俑军阵破土而出,呈现在世人面前。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共出土士兵俑1965件,骑马俑583件,盾牌模型近千件,号称“三千人马”。这是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兵马俑集群,成为震惊中外的重大考古发现。

咸阳原上一个小自然村——杨家湾——发现的大规模兵马俑集群,是全部用粘土烧成的陶质西汉军阵。其中大量骑马俑的出现,说明了西汉初年汉帝国非常重视骑兵对匈奴作战的历史史实。

第二个展厅介绍了兵马俑的制作过程。

杨家湾西汉兵马俑制作工序:取土-练泥-塑形-焙烧-彩绘。

形态各异的兵马俑。

从兵俑三种面部形态反映出不同的兵员组合,从俑的形姿不同象征着不同的职能,从上衣下裳式的兵俑服饰体现了民族服饰的融合,从服制和色彩上区别体现了明显的等级差异。

第三个展厅主题是“寻找兵马俑的主人”。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是汉高祖刘邦长陵四、五号陪葬墓中的陪葬品,陪葬墓所在地汉代称为“周氏陂”,是周氏家族茔地,学者推断这两座汉墓的主人应是西汉大将军周勃或周亚夫夫妇。周勃追随刘邦平定天下,辅佐惠帝,诛杀诸吕,迎立文帝登基。其子周亚夫治军严明,平定“七国之乱”。这两座汉墓的主人功业卓著、地位显赫。

出土文物。

后殿是“佛教文物陈列”馆。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艺术是公元二世纪的作品。佛教在汉地的广泛传播,自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唐宋,经历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与此同时,佛教艺术也经历了一个自北魏以前静穆内省、衣褶层叠的印度犍陀罗样式到南北朝的秀骨清像、褒衣博带样式,再到唐宋时期世俗化样式的转变过程。元代以后,藏传佛教艺术也对汉地佛教造像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里展出的佛教文物,主要是咸阳博物馆的藏品,时代从北魏至唐宋,也有少量明清造像。有石质佛像、铜质佛像、金质佛像等。

佛教知识介绍。

后院里的碑群。

咸阳文庙附近的仪凤南街上有一座“凤凰台”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是在扩建渭水驿旧城时在原北门城墙基础上建台立庙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台高6.1米,台上现存大殿四座。传说秦穆公的幼女弄玉和箫史吹箫引凤至此;另一说是因其建筑形制颇似凤凰,故名凤凰台。台下现有附属建筑吕祖庙、药王庙两座。

凤凰台是咸阳市内唯一保存较完好的高台古建筑群,同时又是一处革命旧址,被誉为“咸阳古城明珠”,是关中四大名台之一。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台下的两座古石碑。

登上凤凰台上的大殿,大殿两侧墙壁里各镶嵌古碑一块。

位于凤凰台后面仪凤东街上的安国寺,始建于隋,盛于唐,明万历(1573)年间重修。

咸阳湖上的古渡廊桥。

古渡公园。

渭阳东路上的清渭楼,始建于秦代,名曰咸阳东楼,汉唐时更名为“秦楼”、“咸阳楼”,北宋景佑年间重修,更名“清渭楼”。历史上曾与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并称中国四大名楼,“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诗句当初描写的就是咸阳清渭楼。现在的清渭楼是2011年重建的,现为咸阳美术博物馆。

参观完咸阳市的古迹建筑,吃过午饭,过渭河桥再上河堤路,看到两侧的树叶金黄一片,美不胜收。

沿河堤路一路向西到周至县城附近,向南拐上省道S108进入周至县城。

穿过县城沿G108国道一路向南缓上坡直行,路过美丽的周至沙河水街湿地公园。

来到了秦岭脚下的马召镇,马召是进入秦岭山之前最后一处有补给住宿的地方,沿国道G108进山后,除非到佛坪县城或者厚畛子镇,其余地方很少有吃饭住宿的条件。

第一天晚上落脚周至马召,品尝了地方美食“周至饦饦”,外观感觉像煮熟的饺子皮蘸着料汤吃,不过这蘸料调和的内容却很丰富,吃起来相当有味道。
第二天:马召-老县城
骑行96公里,全程基本上坡。从马召到黑河森林公园大门口这段52公里国道G108基本上是缓坡起伏路段,一点都不陡,有上坡也有下坡。从黑河森林公园大门到钓鱼台村路口约30公里缓上坡路段,坡度逐渐加大。从钓鱼台村路口开始约8公里陡坡翻越海拔2020米的秦岭梁。最后一路下坡3公里到老县城。沿途参观游览黑河水库、黑河森林公园、厚畛子古镇、周至老县城。
清晨在马召镇吃过早饭,出门便开始上坡。必须做好思想准备,今明两天都将会在秦岭山里漫长的爬坡中渡过。

开始有一段较陡的坡,过了周至木材检查站后就逐渐变为起伏路,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基本上没什么难度。

沿途经黑河水库,风景不错。黑河发源于太白山二爷海,由太白积雪融化、黑河流域森林涵养汇聚而成,是古城西安的主要水源地。

像仙境一样的水库景区,

虽然多花些时间拍照是很值得的,但也不能忘了赶路。

一路伴随黑河水蜿蜒起伏前行。

出了库区,河道中的水势变小。

虽然一路风景优美,但由于秋季雨水较多的原因,不少地方都有滑坡、塌方和地基下沉现象,路上随处可见巨石掉落砸坏柏油路面而形成的深坑,沿途有很多告知行人“没有要事请不要进山”的警示牌,骑行在这样的山路上,不免有些提心吊胆。

过了这个公路门头就快到黑河森林公园了。

从马召镇算起,骑行约50公里到达黑河森林公园售票处。沿途没有住宿的地方,包括途中经过的陈河镇。不过售票处这里倒是有宾馆和农家乐可供吃住。黑河国家森林公园门票50元,凭2019年西北版全国旅游年卡可以免票。

再前行不到2公里到达黑河森林公园大门口,从这里将离开国道G108,沿景区公路直到厚畛子古镇和老县城。

大门口对面的山上立着厚畛子古镇的牌子。景区里河道变得更窄,两边大山郁郁葱葱,一路上坡,沿途不乏美景。

黑龙潭水。

吊桥对面的醉仙亭。

逆流而上。

“一线天”景点。

一线天的景观是由两座大山夹着的一条小河形成的。


玉兰花谷景区。

前往厚畛子古镇的柏油马路蜿蜒在密林深处,骑行在这条公路上,你能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天然氧吧”。

“中国山茱萸之乡”景观石。

厚畛子古镇牌楼。

古镇景观石。

从进入黑河森林公园大门算起,骑行约24公里到达厚畛子镇上。这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镇,镇上有很多农家乐,不过因为天气渐凉游客减少的原因,大都关门了。

“西安民宿第一镇”,据说镇上的宾馆在旺季也是一房难求。

在厚畛子镇上每人吃了碗油泼面,不敢耽搁,继续前往周至老县城。

一路缓坡向上,途经“大树沟瀑布”景区岔路口。

柏油路变为水泥路,继续依山傍水向老县城方向延伸,越向前坡度越陡,而风景则愈加美丽了。


从厚畛子镇骑行约6公里到达钓鱼台村路口,也许是累了的原因,感觉从这里开始坡度变得更陡,距山顶秦岭梁还有近8公里陡坡。
累了就停下来,欣赏欣赏美景,拍拍照喘口气,然后继续像蜗牛般爬坡。

在一个拐弯处,看到一个写着“黑河国家森林公园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的仿木质门头,就知道已经到顶了。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是1993年批准建立的,主要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任务。

山顶上立着“秦岭界”的石碑,旁边有“秦岭梁”的介绍:秦岭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是中国野生大熊猫分布密度最高的山系。还有一个“边界”的牌子,指明这里是陕西黑河国家森林公园和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的分界。

大家在秦岭梁上自拍合影,然后套上厚衣服,准备下坡。

从这里到老县城大约3公里下坡路段,坡度较陡,中间有一段路基下沉,路面破坏严重。

顺利下到了底,眼前豁然开朗,群山环绕中一大片空旷的土地上,建有一些低矮的房子(似乎在这里没有看到超过二层的房屋)。

老县城很多土地都被这样的木栅栏围着,据说是为了防止野生动物跑进去破坏庄稼。

在一个拐弯处,看到一个写着“黑河国家森林公园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的仿木质门头,就知道已经到顶了。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是1993年批准建立的,主要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任务。

山顶上立着“秦岭界”的石碑,旁边有“秦岭梁”的介绍:秦岭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是中国野生大熊猫分布密度最高的山系。还有一个“边界”的牌子,指明这里是陕西黑河国家森林公园和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的分界。

大家在秦岭梁上自拍合影,然后套上厚衣服,准备下坡。

从这里到老县城大约3公里下坡路段,坡度较陡,中间有一段路基下沉,路面破坏严重。

顺利下到了底,眼前豁然开朗,群山环绕中一大片空旷的土地上,建有一些低矮的房子(似乎在这里没有看到超过二层的房屋)。

老县城很多土地都被这样的木栅栏围着,据说是为了防止野生动物跑进去破坏庄稼。

老县城的农家乐。

老县城文物管理所,可以免费参观老县城遗存的一些古迹。

文管所外墙上张贴的“佛坪厅故城地面现存遗迹”介绍,老县城内现有:西门丰乐门、演武场点将台、城墙、私狱署基址、文庙屏墙、文庙焚字楼、白云塔、县城东门景阳门、城隍庙东西配殿、荣聚站、县城南门延熏门、监狱、灵泉等十三处旧址或遗迹。

佛坪厅故城介绍:佛坪厅故城位于太白山东岭下龙洞湾东5公里处,是千年蜀道傥骆道的必经之地,海拔1737米。佛坪厅故城是扼守古傥骆道的咽喉所在,光绪八年,佛坪厅辖区内总人口达7万余人。后来随着县城迁走而逐渐没落,最少时只住着九户村民,称为“九户人家一座城”。

文管所内保存的碑石,不少碑石上的文字已模糊不清。




唯独这块中华民国十二年六月立的“清官第弌(壹)”碑石是字迹最清楚的。

盘龙石雕。

路旁的“老县城村简介”:老县城村总人口180人,是距西安最远的一个行政村,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享有“北方的香格里拉”美誉。2014年被评为“西安最美乡村”,2015年著名作家叶广岑长篇散文《老县城》将它推向全国,2016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018年评为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老县城西城门——丰乐门,门是用青砖砌成的,城墙则全用石头磊筑。

门口立有“佛坪厅故城”的省级文保碑。

城门洞两侧的门栓洞。

老县城内道路正在修缮。

站在城门顶上可以俯瞰到老县城的全貌。

老县城城墙内外不乏农家乐,淡季住宿比较便宜,旺季最好提前预定。

荣聚站农家。

我们住宿在最靠近丰乐门的一家农家乐——丰乐门农家乐,主人两口子非常热情好客,是朴实的当地村民。

晚餐就是当地的农家饭了,很实惠,味道也不错。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晚上睡觉一点儿也没觉得冷,虽然是住在大山深处的农户家,但被子很干净,也很厚实,睡得很踏实。
凌晨四点钟出门起夜的时候,抬头一看,满天繁星,是在城市里很难看到的那种星空,即使不戴近视眼镜也能看清的璀璨星空。
第三天:老县城-太白县
全程99公里。其中穿越原始森林5公里。从黄柏塬景区连续下坡18公里后,上太洋公路开始翻越三座梁:第一座梁——大岭子,连续爬坡约25.5公里,山顶海拔2454米;再连续下坡18公里后翻越第二座梁——分水岭,持续爬坡约11公里,山顶海拔2097米;下5公里陡坡后翻越第三座梁——大贯子,爬坡1.2公里,顶部海拔1889米。最后从山顶全程下坡约8公里到达太白县城。途中欣赏原始森林、黄柏塬、太白积雪以及太洋公路的自然美景。
清晨在老县城农家乐吃过早饭,天亮开始出发。沿着窄窄的水泥路一路下坡向西骑行。

大约4公里后到达都督门隧道,隧道不长,下坡路,无灯光。

穿过隧道拐个弯,约1公里后前面出现一座被铁丝网拦住的水库区,路就戛然而止了。铁丝围栏右边有一个小土坡,像是有一条被人踩过的路,沿着围栏右侧深入山林中,这就是我们要穿越原始森林的入口。

沿途落满了枯叶,也没能彻底遮住被人踩踏过的痕迹,不时会遇到一些横在地上的大树干挡住去路,却也容易扛车通过,地势基本平坦,只有两三处较陡的上下坡,扛车子有些费劲。左侧是河流,右侧是大山,整个穿越路线都是沿着这条湑水河前行,绕过大山就到达黄柏塬景区了。

都督门附近的引湑济黑调水工程。

湑水河畔的林间小道。

推车前行的骑友们。

遇到河流、树木需要扛车通过。





一片完全原始,没有被开发的自然景观。

中国山茱萸在这里遍布密林,为森林的色彩又增加了红色的点缀。


秋天的原始森林,


最后一个坡上去是一处观景台,这里是老县城和黄柏塬景区的分界线。从黄柏塬景区走台阶上来的游客站在上面,看到我们推着车子向上攀登都非常惊讶,几乎不敢相信是从老县城那边硬生生把车子扛过来的。

观景台处的一棵古松上挂着“望蜀”的牌子,说明这里曾是傥骆古道的一部分。傥骆道是古时从长安穿越秦岭到达汉中、进入四川的驿道,走到这里的古人一定很渴望能一眼望到四川吧!

一个简单搭建的观景台。

请游客帮忙为我们四人拍了一张难得的合影,这一路走来遇到的都是开车或骑摩托的游客,从身边呼啸而过,根本没有能给我们拍照的人,合影只能自拍。

观景台对面有棵很古老的松树,生长的这里正好半脚踏着西安周至,半脚踏着宝鸡太白,人称这棵老态龙钟的松树名曰“松大爷”,据说已至少三百多岁了。

松大爷曾给城固县官托梦,城固县官依照铜脸盆梦境寻到了这里。传说不管谁诚心诚意祭拜,一定心想事成,更能得到梦想的姻缘,非常灵验,人们又叫“松大爷牵红线”,陕甘川人们都远道赶来祭拜许愿。

骑友们也虔诚地祭拜一下,希望我们此行心想事成、顺利平安!

从观景台处开始有了砖铺的小路,一路下坡,轻松好走了很多。

途中还有几处小景观,如这棵三杆合一的古松被称作“桃园三结义”,传说蜀大将姜维领兵伐魏,专门在此祭拜。这棵义松几百年后被人砍伐,谁料砍伐之后,就在原来树根旁边,又长出一根三杆,仍然同根共生,搏风傲雪,被传为美谈。

这是一棵树龄几百年的古油松,

顶部树干分成了两根,所以取名:和合二仙。

沿台阶一路向下。

终于到了山下,虽然只有不到五公里路程,却耗时两个小时十分钟时间。

前面是景区的柏油路,一路下坡,终于可以骑行了。

在写着“原始森林”的景观石前来张合影,继续赶路。

沿景区公路一路下坡,由于坡度较陡,速度太快,任凭山中美景一晃而过,来不及慢慢欣赏。遇到坡缓时抓紧时机一手骑车一手拿出手机迅速抓拍几张,想要尽可能留下些美好片段回去细细品味。



黄柏塬景区大门口的宣传牌。

原始森林景区门头。黄柏塬景区门票60元。

出景区继续一路下坡,途中开设有很多农家乐可供吃住。

流经核桃坪村的太白河把石头冲刷得很白很白。

在核桃坪村的太白河桥上偶然回头,赫然发现前方最高的山顶上白茫茫一片,原来是一座雪山,大家好兴奋啊!

从路旁立的牌子上得知,这里是观看跑马梁的最佳地点。跑马梁位于秦岭第一高峰太白山和第二高峰鳌山之间,是一道开阔平坦的准平原,东西绵延四十余里,相传是光武帝刘秀练兵点将之所,故名跑马梁。

骑友们欢呼雀跃,拍照留念。

开心过后也不能忘了回家的路,继续沿太白河前行,途经一段涉水路面。

18公里下坡到坡底,路旁有面“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的宣传牌。

这里是汉中洋县与宝鸡太白县的三岔路口,从这里将右拐上太洋公路开始上坡。此处距太白县城约71公里,距洋县95公里。

路口处还立有“陕西省太白湑水河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石碑。这里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主要是指大鲵、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水獭、秦巴小鲵、多鳞铲颌鱼等。

上太洋公路后,沿红水河逆流而上,不时能看到远处的雪山。

很快到达黄柏塬镇。

这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小镇,沿街开满了农家乐和宾馆饭店。我们在镇上吃过午饭继续赶路。注意:从黄柏塬镇到太白县城之间近70公里的山路上,是没有任何可供吃住的地方的,必须吃好喝足再出发,最好带点零食以备途中饥饿,水是必须带足的。

镇子路口处立的“黄柏塬景区”大牌子。

开启连续长上坡骑行模式。太洋公路是连接宝鸡太白县与汉中洋县的一条县级盘山公路,被誉为“陕西秋景最美公路”,从这里开始,我们将一饱眼福,一路爬坡一路欣赏大秦岭秋景的美轮美奂,感受什么叫“眼睛上了天堂,身体却下了炼狱”。

经过太洋公路红水河桥时,又一次更加清楚地看到了雪山,由于我们的驻足拍照,引起过往司机和游客的关注,大家纷纷停车拿出相机、手机拍起照来,差点引起桥面的交通堵塞。



接下来就是太洋公路的美景了,几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简直美得让人窒息,用“层林尽染”都不足以概括,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只能说骑行这一路,再苦再累都值了!













羚牛沟,因羚牛经常出没而得名。羚牛是大型食草动物,外形似牛,机体结实又介于山羊和羚羊之间,故称“羚牛”。全身毛色淡金黄色或棕褐色,颈下长着胡须状长垂毛,有粗大的角,角尖光滑,从头顶先弯向两侧,然后向后上方扭转,角尖向内,故又称金毛牛角羚。体形粗大,四肢粗壮,肩高大于臀部,体长约1.8米,成年雄性可达到2米以上,体重可达1千公斤以上。离群出走的羚牛,性情暴躁,极易伤人。据统计,太白境内羚牛的数量已经超过一千头。

羚牛雕像。













羚牛沟,因羚牛经常出没而得名。羚牛是大型食草动物,外形似牛,机体结实又介于山羊和羚羊之间,故称“羚牛”。全身毛色淡金黄色或棕褐色,颈下长着胡须状长垂毛,有粗大的角,角尖光滑,从头顶先弯向两侧,然后向后上方扭转,角尖向内,故又称金毛牛角羚。体形粗大,四肢粗壮,肩高大于臀部,体长约1.8米,成年雄性可达到2米以上,体重可达1千公斤以上。离群出走的羚牛,性情暴躁,极易伤人。据统计,太白境内羚牛的数量已经超过一千头。

羚牛雕像。

羚牛沟。

鳌山登山口。鳌山海拔3476米,亦称西太白,古称垂山、武功山,是青藏高原以东第二高峰,与第一高峰太白山遥遥相望,为汉、渭水的分界线。鳌山定向穿越线路被国内驴友奉为全国最佳的六条户外线路之一,此处即是徒步登鳌山最近线路的登山口。

一路持续的爬坡,虽然并不是很陡,但距离确实比较长,大约25.5公里的长上坡才能到顶,海拔共抬升约1200米。当从高处可以俯瞰到周围群山时,感觉距离山顶已经不远了。

然而拐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还是看不见顶,就在快要心灰意冷时,忽然看到一个写着“人间仙境——太白县”的仿木质门头,终于到顶了。此时正巧从对面也骑上来了几位西安的骑友,与我们几乎同时登顶,于是请他们为我们四人拍了张合影。

门头的另一面写的是“梦幻山水——黄柏塬”。

山顶处有块写着“神仙居住的地方太白县”的大牌子对这里进行了介绍:此处名叫“大岭子”,海拔2400多米,是通向太白县黄柏塬和二郎坝之峻岭,距太白县城45公里,距黄柏塬27公里。站在岭上,犹如天然屏障将秦岭分为南麓和北麓。山上植被丰茂,树木荫郁,雨过天晴时,山腰云涛汹涌,气势壮观。大岭子是观云海的最佳地点。

大岭子路旁的雕塑。从大岭子开始一路下坡,约18公里后到磨房沟村一个近90度的拐弯处到底,这里归军事禁区管理不许停留,从这里拐弯随即又开始一段长上坡路,这段路的路况不是很好,路上常有坑洼。

又经过11公里的长上坡,等到达山顶“分水岭”高山草甸时,天色已经黑了。山顶有块木牌介绍“高山草甸”,旁边还设有一座公厕。可惜天黑了,无法欣赏高山草甸的美景。

从高山草甸处经5公里下坡后又有一小段陡上坡,不过长度还不足两公里就到顶“大贯子”了,山顶路牌介绍:大贯子原名“大棺子”,相传当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在方才关发丧后,蜀军沿此路撤退,为迷惑司马懿追兵,在沿途埋设了一大一小两座假墓,此处为大墓,故得名“大棺子”。站在此处可俯瞰盘山公路之美景。

从大贯子开始一路近8公里的连续长下坡直到太白县城。途中俯瞰到太白县的夜景。

晚上快八点钟时,终于到达了“西部慢城太白县”。

我们在太白县的一条“创业示范街”上找到宾馆入住下来,结束了第三天的骑行。这条街上宾馆、饭店很多,非常方便,是长途落脚的好地方。

汇总一下今天一天骑行+穿越的数据,供需要的朋友参考。
第四天:太白-周至
全程骑行114公里。从太白县城到五里坡梁约10公里慢上坡,过五里坡梁后全程下坡104公里直到周至县城。途中经过衙岭三国古关、青峰峡景区、石头城景区、石头河水库、眉太界等景观。
清晨从太白县出发,一路沿眉太线X315缓坡向上,发现四周都是群山,只有太白县城坐落在一片平坦之地上。

鳌山滑雪场的广告牌。

山坡上的风车景观。

约十公里缓坡后到达五里坡梁。五里坡古称衙岭,是褒斜古道唯一的一道山梁和关口,横亘于青峰山与鳌山之间的峡缝中,南北延伸,形成天然屏障。山梁东侧垂直下沉,从坡底到山顶仅有五里路,故称“五里坡”。五里坡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从而成为关中与汉中的自然分界线,也成为三国时期魏、蜀两国的边境线,也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五里坡梁上的“三国古关”门阙。

从这里开启了一路下坡模式。在到五里关之前,以为太白县已经位于山脚底下的平原了;过了五里关梁才发现我们还处在群山峻岭之巅,原来太白县的海拔那么高,不愧是陕西海拔最高的县,县城海拔都在1500多米以上,因而一年四季几乎没有夏天,是避暑的好地方,名副其实的“天然空调城”和“雪域太白”。

途经青峰峡景区路口。

石头城景区路口。

一路的下坡都是在群山环绕中穿行,沿桃川河、石头河顺流而下,沿途青山绿水、云峰耸立、风景秀丽,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经过石头河水库。

到达眉太界。

进入眉县界。

眉县界的陕西太白石头河湿地公园界碑。

穿过桃园沟隧道。

进入温家山隧道。

从太白县一路下坡66公里,毫不费力就到达了宝鸡眉县县城。经过位于眉太线公路旁的陕西太白酒厂时闻到酒香四溢,沁人心脾。

在眉县吃过午饭,沿国道G310一路缓下坡向东骑行48公里,于中午两点整顺利到达了周至县城。由于周至距西安阎良还有一百三、四十公里路程,不想拼命赶路,所以决定落脚周至县城,下午休息半天。
第五天:周至-阎良
全程骑行138公里,基本平路。
从周至县按来时的路线原路返回阎良。途经河堤路时,感觉路上的叶子更黄了,金灿灿的非常惹眼,似乎在夹道欢迎我们回家。

【结尾的话】
骑游是一种深度的旅行。为期五天,全程589公里,穿越西安周至老县城到宝鸡黄柏塬的环太白山之旅,顺利结束了。在秋季这个美丽的季节,以骑行+穿越的方式行走在这条经典路线上,虽然经历了很多艰辛和汗水,却真的很值。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把这么多景区、景点串在一起游览,看到这么美的风景,是其他旅行方式都无法做到的,确实是件让人自豪和有成就感的事情。最后,借一首歌词结束本文——
借我十年,借我亡命天涯的勇敢
借我说得出口的旦旦誓言
借我孤绝如初见
借我不惧碾压的鲜活
借我生猛与莽撞不问明天
借我一束光,照亮黯淡
借我笑颜灿烂如春天
借我杀死庸碌的情怀
借我纵容的悲怆与哭喊
借我怦然心动如往昔
借我安适的清晨与傍晚,静看光阴荏苒
借我喑哑无言,不管不顾不问不说 也不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