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2017-08-25 18:55:19)
标签:

骑行

无疆

阎良

金锁关

洛川会议旧址

【前言】

       山地车有很多种玩法,这跟骑行者的修养和爱好有关,喜欢技巧的玩车技,有力量的求速度,内涵深的骑文化,逸致高的休闲游等等等等,不一而同。

       长途旅行也是山地车骑行的乐趣之一,它是一门综合性的玩法,既可以体验速度与激情,也可以享受文化休闲游,既可以锻炼耐力意志,还可以体验户外运动的刺激与野性。

       对于上班族来说,长途旅行是需要挤出时间的。随着近处短途逐渐骑遍之后,远途骑行便变得迫切和无奈,迫切的是近处已经无可骑之处,无奈的是远途需要更长时间。而4+2的出行方式便是应对这种尴尬的手段之一。

       “4+2”的意思其实就是“4个轮子+2个轮子”,也就是说汽车+自行车的旅行方式。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骑行游记】

       好容易盼到了休年假的时候,计划已久的长途骑行摆上了日程。这次长途计划骑行阎良-内蒙古自治区,单程约1000多公里,由于阎良-延安段2015年已经骑过了,为了节省时间,决定采用“4+2”方式开车到甘泉县,与事先约好的骑友汇合,在甘泉县参观甘泉雨岔大峡谷后,大家一起骑行前往内蒙古,最后从内蒙古再开车返回阎良。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DAY 1:阎良-甘泉县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阎良-甘泉县这一段2015年已经骑行过,详见本人博文介绍:

      延安、壶口瀑布骑行攻略+游记1:阎良-宜君县金锁关》(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b38d50102w1lk.html )、

      延安、壶口瀑布骑行攻略+游记2:宜君县-富县茶坊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b38d50102w1vz.html )以及

      延安、壶口瀑布骑行攻略+游记3:富县-延长县》(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b38d50102w1yz.html )。

       本次从阎良出发为节省时间,至甘泉段首次采用“4+2”出行方式,即将山地车装载到汽车顶部,开车前往,一天到达甘泉县。途中经过金锁关镇杨六郎雕像处,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途径宜君县“北国风光观景台”,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从观景台上可以俯瞰四方山峦。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中途还遇到一大片向日葵种植园,恰逢向日葵盛开季节,满园金黄色一片。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途径洛川县“洛.川会议纪念馆”,此时刚好天降大雨,借避雨休息之际,走马观花参观了一下该馆。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政.治.局扩大会议,于1937年8月22日-25日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由张.闻.天主持,毛.泽.东代表政治局作报告,会议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指明了方向。会议决定把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纪念馆为免费参观景点,进门迎面有一座“全民抗.战、走向胜利”的群雕。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群雕的左手边为参观入口,入口处有一座岗楼似的建筑,墙上写有标语“为收复平津和东北血战到底”。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向里走,里面院子正前方有两个院门,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这两个院子都是洛.川会议时期警卫队的驻地,分为一号院和二号院。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一号院内有两间平房,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房间内呈拱形窑洞造型,其中一间内有一砖炕,还有一些桌凳等摆设,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另一间窑洞内摆放着一座沙盘模型,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沙盘模型展现了当年洛.川会议旧址的全貌。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警卫队二号院内有两大一小三间拱房,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第一间是宿舍区,整齐地摆放着一排单人床铺,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第二间房内也是一座砖炕和几张桌凳,估计是领导的办公室。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第三间稍小的房内摆放着一些木质农用工具。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顺院墙进入后院,后院的围墙上写满了标语,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围墙边还有一座岗亭,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院门口有一个大石磨盘。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这个小院是“机要室旧址”,有两间平房。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机要室也就是收发电报用的电报室。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机要室旁边的院子是警卫队三号院,同样有两间平房。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穿过一座小门再向后走,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这里是“总务处旧址”,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总务处也就是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单位。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这间是当年的灶房,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这间是存放粮食的地方。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从一座布满绿色藤蔓植物的木质长廊继续向后走,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后面有一间门房,门房边是磨坊,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门房内景,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磨坊内有驴拉磨的复原造型。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后院中还有一座围起来的院子,院门很小,门前摆放着两尊石狮。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院子里有两间拱形房屋,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看介绍,原来这里是毛.泽.东旧居和洛.川会议的会址所在地。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右侧是毛.泽.东旧居,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旧居内。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左侧是洛.川会议旧址,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会议室内景。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墙上贴有会议参加者名单。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墙角边有一个拱形洞口,不知是作何用的。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院子后方还有几间瓦房,其中有“洛.川会议史实馆”、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洛川革.命.简史”等展馆。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另外,院子里还有一处徐.向.前旧居。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旧居介绍。
一路向北,骑行内蒙古之1:初试4+2,阎良-甘泉,参观洛川会议纪念馆
       参观完纪念馆,雨势稍小,我们驾车继续赶路,顺利到达延安市甘泉县并与事先约好的两位骑友汇合,晚上大家夜宿甘泉县城,期待明天新的征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