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清铜佛底部处理之区别(2004年7月21日)

(2006-08-16 23:32:14)
分类: 格古日记选刊(2004年)

7月21日            星期三

        尼泊尔流入之金铜和红铜藏式佛像本非故意作假的仿古赝品,乃其地制作用以供养者,因都为佛弟子虔诚制作,制作精工,且恪守像教轨范,其尺寸比例自明清以来数百年没有变化,故被国内古董商贩利用作为古佛像兜售,一些精品作旧以后登入国内大拍卖行。

  尼泊尔流入之金铜佛像许多都是传统的水银法镏金,并非有人所说的都采用电镀金。若仅据镏金法判断古今,必然误判。

  明清铜佛底部处理之区别:明代为“兜底”,即底边包卷住底盖,又称“包底” “卷底”;清代为“剁底”,在底边剁出几处三角尖刺顶住底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