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规则意识平等育儿 |
分类: 吾儿天奕成长点滴记录 |
http://s15/mw690/4a7b08c8tdc0321d492ae&690
五一假期的某一天,我和老公带着孩子去某商场玩,儿子一头扎进一玩具店的体验区就不再出来,以至于到了吃饭的点几次催促都不想离开。等我们想要吃饭的时候,各家餐馆都是人满满的,到处都要排队。担心孩子饿了会着急,我们先在一家面馆坐下来,想赶紧点了填饱肚子。出来之前,儿子说到想吃大饼(他管披萨叫大饼),我们点好面的功夫,老公又去点上了披萨等着。他说这孩子从不要东西,好不容易提了一次,满足他吧。在我和老公狼吞虎咽吃饭的时候,这孩子压根不着急,歪在椅子上不想张口。我心想,还真行啊,这么长时间的等着,就为了吃那几口大饼啊。对于他想要的东西,能够等待,延迟满足,这一点不光是在这件事上体现出来。
http://s11/mw690/4a7b08c8tdc032419b48a&690
新浪育儿这几天的征文话题是“面对超市里的熊孩子妈妈晒高招”,一看题目,我就知道自己对于这方面无话可说,我没有高招,原因是我没有遇到孩子在超市里非要某样东西不肯走的情况,也没有遇到过要了这样又要那样的情况,看好的东西非得打开包装的情况也没有。通常情况下,是我追着再问,“这个要不要,这个呢?”他如果感兴趣一定是因为包装上的图案吸引了他,要是我说这个不能要,或者说妈妈没有带钱我们以后再买,他基本不会犹豫就放下了。唯有一点,答应他要买的,选中了他一定要自己拿在手里。只要有这一样在手,其余再好的东西都没有吸引力了。
他有规则意识大概也源于我的不断强调和强化。在进超市之前,我都会很认真的对他说,今天我们要买的是什么东西,超市里的东西不管玩的用的还是吃的,都必须付了钱才归我们,才可以拿回家。即使买了可以吃的东西,在外边吃东西也不卫生,我们还是回家洗了手再吃吧。一定要相信孩子能够听得进去,而且也一定要相信孩子有这样的耐力去等待。只要这种规则建立了,以后就不需要过多的强调,他会遵守的很好。开始的时候每次拿到面包,他一直攥着,不停的看,等到要付钱的时候可能都捏碎了,但是这中间无论他有多馋,我的语言和眼神都是不容质疑的,不可以的事情坚决没有通融的余地。
我也不停的告诉他不是好的东西都要占有,妈妈不会把他喜欢的所有东西都买回家。有次去超市,我没有让他做购物车,也给了他一个篮子,这下高兴坏了,到了玩具区,没用几下就把购物篮塞满了。我说玩具只能买一个,其余的都要送回去。难为了这个小人儿,刚刚忙活着往篮子里放,一会又忙活着往回放。最后一个球忘记了原来的位置,转了两圈都没有找到原处。
那天吃完披萨后,我们继续在儿童区转了转,进了一家玩具店,他拿起一个玩具电话不舍得放下,那个电话已经不适合他这个年龄的孩子玩了,贵的也离谱,还有看着售货员的表情也知道不想让孩子一直拿着玩。我说:“宝贝,你吃完了饭要休息一会,现在电话也要休息了,你和它说再见吧”,于是他就一边挥手一边说“拜拜,下次再和你一起玩”。另一家,吸引他的是一套厨房组合玩具,各种锅勺子铲子一应俱全,一会告诉我做好了煎蛋,一会还要我说你小心点,别烫着手。说要走时,有些不舍,但是在我说了排队轮流玩,让给别的小朋友吧,他也赶紧挥手拜拜了。我告诉他,喜欢的话,我们以后可以再来,他很高兴的答应好。
我最常干的事情是和儿子争吃的,这一点时不时的被他爸当做谈资拿来笑话我,“你又和孩子强吃的哎”、“为了一点吃的,你把孩子又弄哭了”。似乎是一个星期一个月都不见孩子哭一下,只要我休息在家,总会弄哭他,当然说这时我一脸的无辜,心里倒是偷着乐。事情确实经常发生在吃东西上,比如吃草莓,“这都是我的,你不能吃”,他一边说我一边又伸手拿了一个,“你都已经吃了两个了,你再吃我就生气了”,我压根没理这话继续吃。于是,可以想象的见的场景,一边护着东西孩子,还有一边不知怎么看我的公公婆婆,他们是绝对不会干这事的。但是即使他气恼的哭了,我下次依然会这么做。我嘴上说到了,实际中也做到,我得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好的东西都是他的,不是所有好吃的东西都只能他一个人享用,没有“应该”二字,长辈的不舍得吃是因为爱,而不是他们不应该或者不能吃。我的父母就是这么教导我的,这一点根深蒂固的在我脑海里。小时候家中条件不多好,父母吃黑面馒头,给爷爷吃白面做的,我是跟着爷爷沾光而已。我的父母从来没有把好吃的东西都塞到孩子手里,而总是尝的第一口应该是爷爷。至今,我们家都是爷爷不坐到桌前我们晚辈不能动筷。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规矩,父母从来没有用言语教我们应该尊敬长辈,应该学会分享,但是他们用行动的力量让这一切深入我的脑海和生命里。
我和所有的妈妈一样都深爱着自己的宝贝,我也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但是在今天,物质已经没有那么匮乏的年代里,不存在东西有限,大人省下一点让孩子多吃一点了,我想让孩子知道的是我们都是平等的,尤其是父母付出了劳动换来的果实是要全家人一起享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