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比喻
2022-09-23 16:34:46
标签: 杂谈 教育
早读。我留了摘抄整理的作业,要求学生从推荐的两篇文章中摘抄两段文字到积累本上。下午课代表来问我,抄哪两段。我突然激动起来,反问她:如果一个极其饥饿的人走进一家免费的自助餐厅,他会不会问服务员,我该吃哪一个?
这个孩子心领神会,笑着走了。我还沉浸在自己“绝妙的”比喻当中,相当的得意。这些孩子程度很差,肚子里没词儿,一写作文,不要说段落,连一句完整的话都很难写出来。这不就恰似那些饥饿的人吗?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不恰似那些丰盛的免费午餐吗?这些孩子真是……
我在课堂上又引用自己的创造,准备借机好好说说他们没有学习主动性的问题。学生们的反应,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继而身自悔恨,甚至还有学生完全无感。在第二个班,我试了试,没有再说这个比喻。真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呀。
那种奋不顾身的场景,在学校里并不鲜见。中午放学时,孩子们玩命狂奔,只为早两分钟打上饭,连早操长期见习的孩子都能顾不上系鞋带。万马奔腾的场景不可谓不壮观。早操6点5分到操场,6点4分的时候会有教育处和学生会值岗的学生掐点儿抓人,后果严重。那一个个的身影犹如暴雨来临前的海燕,迅疾地划过每一个检查人员留下的缝隙。再有,听说哪个班来了帅哥或美女,学生们一下课就会蜂拥而至,堵住前后门,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孔圣人曾感叹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我曾经说过:如果你们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对午饭和床铺的渴望一样强烈,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在话下。大概“食色性也”,而学习知识并不是本能,除非不学习会真的饿死。我们的部分学生,离“不学习就会挨饿”差得远呢!他们面对学习这件事,非但不是“如饥似渴”,反而是极不情愿的。家长和老师的不断说教,偶尔会渗入他们头脑中一点儿理性。这可怜的一点儿理性,还要时常经受社会负面思想的冲击,瑟瑟发抖,奄奄一息。
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是因为从来不问为什么要学习,方法对不对。他们从来很听话,认为勤奋可以听话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即便是自己学习已经不复初中的辉煌,甚至每况愈下,仍不怀疑老师和自己一贯的学习方法。他们在心里认定,只要完成老师们布置任务,就能获得好成绩,就像厂子里的拧瓶盖的工人一样。
没有主动性学习都不是真的学习。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尝试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就语文而言,可能还更复杂。它要求孩子真心爱这个世界,真心愿意通过文字了解感受这个世界,内心有真正的欢愉或者愤怒抑或其他情绪或理性的思考,并喜欢用文字尽量合适的表达……
所以,我的比喻是失败的,我的希望靠一两个并不恰切的比喻引起学生的“顿悟”的想法也是天真的。我应该更有耐心才行。而且,“佛渡有缘人”,我不能贪心。或许,我也在被他们“渡”吧。
一个比喻
早读。我留了摘抄整理的作业,要求学生从推荐的两篇文章中摘抄两段文字到积累本上。下午课代表来问我,抄哪两段。我突然激动起来,反问她:如果一个极其饥饿的人走进一家免费的自助餐厅,他会不会问服务员,我该吃哪一个?
这个孩子心领神会,笑着走了。我还沉浸在自己“绝妙的”比喻当中,相当的得意。这些孩子程度很差,肚子里没词儿,一写作文,不要说段落,连一句完整的话都很难写出来。这不就恰似那些饥饿的人吗?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不恰似那些丰盛的免费午餐吗?这些孩子真是……
我在课堂上又引用自己的创造,准备借机好好说说他们没有学习主动性的问题。学生们的反应,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继而身自悔恨,甚至还有学生完全无感。在第二个班,我试了试,没有再说这个比喻。真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呀。
那种奋不顾身的场景,在学校里并不鲜见。中午放学时,孩子们玩命狂奔,只为早两分钟打上饭,连早操长期见习的孩子都能顾不上系鞋带。万马奔腾的场景不可谓不壮观。早操6点5分到操场,6点4分的时候会有教育处和学生会值岗的学生掐点儿抓人,后果严重。那一个个的身影犹如暴雨来临前的海燕,迅疾地划过每一个检查人员留下的缝隙。再有,听说哪个班来了帅哥或美女,学生们一下课就会蜂拥而至,堵住前后门,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孔圣人曾感叹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我曾经说过:如果你们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对午饭和床铺的渴望一样强烈,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在话下。大概“食色性也”,而学习知识并不是本能,除非不学习会真的饿死。我们的部分学生,离“不学习就会挨饿”差得远呢!他们面对学习这件事,非但不是“如饥似渴”,反而是极不情愿的。家长和老师的不断说教,偶尔会渗入他们头脑中一点儿理性。这可怜的一点儿理性,还要时常经受社会负面思想的冲击,瑟瑟发抖,奄奄一息。
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是因为从来不问为什么要学习,方法对不对。他们从来很听话,认为勤奋可以听话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即便是自己学习已经不复初中的辉煌,甚至每况愈下,仍不怀疑老师和自己一贯的学习方法。他们在心里认定,只要完成老师们布置任务,就能获得好成绩,就像厂子里的拧瓶盖的工人一样。
没有主动性学习都不是真的学习。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尝试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就语文而言,可能还更复杂。它要求孩子真心爱这个世界,真心愿意通过文字了解感受这个世界,内心有真正的欢愉或者愤怒抑或其他情绪或理性的思考,并喜欢用文字尽量合适的表达……
所以,我的比喻是失败的,我的希望靠一两个并不恰切的比喻引起学生的“顿悟”的想法也是天真的。我应该更有耐心才行。而且,“佛渡有缘人”,我不能贪心。或许,我也在被他们“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