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萧锐博客二世
萧锐博客二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317
  • 关注人气:6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站在公众一边”,请牢记请谨守

(2013-03-08 06:27:10)

站在公众一边”,请牢记请谨守

日期:[2013年3月8日]  版次:[AA02]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地下水污染所引发的那一轮风波,或又要如期淡去了,尽管对事件的调查核实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昨日,全国人大代表、潍坊市市长刘曙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绝对不会与有污染的企业站在一起,在环境问题上,政府绝对是站在公众一边的

 

“站在公众一边”话是句好话,也颇为难得,一句话之所以得到众多媒体报道,一方面归因于此前潍坊地下水污染风波的新闻余热,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因为这句话点出一个关键问题。即:在社会公共利益与民众切身权益遇到侵害(或者存在某种侵害危险)时,在民众与企业(尤其是攸关一方财政收入的纳税大户、支柱产业)之间,政府作为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行政权力方,可能会有几种选择,又应当有怎样的选择?

 

201210月,围绕“我们说什么,民众都不信”这一屡屡困扰政府部门和官员的难题,南都曾牵头举办公共论坛,论坛上中山大学教授郭巍青曾说,涉及公共安全健康问题,政府不应总是第一时间就站出来拍胸脯打包票说“这是绝对安全的”。而应站在公众立场,把问题原原本本地付诸讨论。可谓戳中了当下不少所谓社会治理困境的要害。

 

环境污染、公共健康等攸关民生的问题经由媒体爆出,政府主管部门担负一方公共责任,首当其冲有回应、调查的义务。但惯常看到的情况却是:第一时间的辟谣,或速度神勇地“彻查”、然后辟谣(潍坊事件中的纪录是“两天排查715家企业”),甚至在媒体介入调查时设置障碍,或者为污染企业通风报信(不惜诉诸公文通知,让个中勾连变得白纸黑字)。相较而言,“站在公众一边”,这本该坚持、本不该有丝毫犹豫的立场与态度,变得鲜见、稀有甚至可贵。

 

回看潍坊此次的地下水排污风波,在舆论跟进围观的各个阶段,一些部门所持的态度,依然相当暧昧,令人不解。包括此时最新的表态,也很难说足以恢复人们全部的信心。因为就在同一天,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场记者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谈到潍坊地下水污染风波时,仍表示对此事件“还在核查”,尚未有结论。而且其更详细谈到地下水总体状况,“不排除现在地下水有污染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地下水的污染趋势从城市周边向农村扩散,从浅层水向深层水扩散”。

 

一边是中央部委的尚无定论,一边却是地方大员的自信满满。“潍坊的生态环境到底怎么样”,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去实地考察,但稍加检索会发现,在山东省环保厅文件2011年第二季度接群众信访重点查处案件8来自潍坊,其中7起涉及污水乱排,不乏“化工厂废水排入房后井内”的情况。有趣的是,在回应当地缘何彻查神速时,地方申言“环保监督是一个网络”,市县乡能够联动,但在前述省厅重点查处案件中,此市县乡环保监督的网络化、联动设计却似乎并未发挥作用——污染就在身边,环保部门充耳不闻,原因何在?

 

“站在公众一边”,就是要及时体察民众的忧虑与知情,基于公共利益发言和履职,代表民众探寻公共安全健康事件的真相,并全程向社会透明化、公开化披露调查进展。“站在公众一边”,就应该包括当公众疑虑未予彻底释解、当个案调查最终结论尚未出炉时,不妄下结论也不早作判断,与公众一起保持忧虑、谨慎与继续求取真相的心。“站在公众一边”,是宣言是姿态,更必须是行动,这句话很重,当为所有施政者牢记和谨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