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多少“万民伞”是被搞出来的“大动作”?

(2008-12-05 02:32:47)
标签:

杂谈

  “万民伞"评论之二:有多少“万民伞”是被搞出来的“大动作”?

萧锐

    一篇博客使得一次普通的干部升迁变成当下炙手可热的话题,也把当事人推到了风口浪尖。针对日前掀起轩然大波的“万民伞”事件,已调任宿迁市政法委副书记的王守权接受记者采访,连称“不知情”。但也透露自己曾接到泗洪有关方面的电话,“说要给我搞个有影响力的大动作。”(新闻晨报12月3日报道)

    但凡处在舆论漩涡之中的当事人,没有谁是愿意把事情越搞越大的。但往往就是在一些欲盖弥彰的解释,更多的信息被客观上暴露出来,而公众也就更加逼近真相。看来这“万民伞”与“清官旗”就是泗洪“有关方面”想出来的大动作吧?网友的猜想和质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当事人说法的印证,而事实也证明了这群被宣传干部斥为“思维定势”的网友其思维还真是定对了“势”的:对很多人来说,搞“万民伞”不仅很有可能,也很有必要。现在的问题是,究竟有多少“万民伞”是被这样“搞”出来的“大动作”呢?

    群众是可以被组织的,而且往往还可以把场面搞的很大,在官场文化的长期熏陶之下,这已经是很多官员的常识。而“万民伞”之类被组织出来的民意所侵蚀的恰恰是长期处于失声状态下的真实民生。我们有专业演员化妆成群众陪领导视察的一出出丑剧,难道这种统一制作的“万民伞”还算什么稀奇的高难度动作吗?与规模化的广告策划公司相比,有些官员的思路已经很旧,表演也太过拙劣。

    这种被“搞”出来的“大动作”,其生存土壤究竟在哪里?又都是些什么人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那厢有恃无恐地伪装民意?按照事件当事人犹抱琵琶的说法,“大动作”是“泗洪有关方面”事前通知当事人要“搞”的。很奇怪在这样一个场合我们又偶遇了几乎万金油的“有关方面”。按照惯例,“有关方面”的措辞一出,往往是需要推卸责任,或者即将被追究责任的档口。而此次泗洪的“万民伞事件”被媒体盯上,责任追究便又在所难免。其实,有可能又有动力做这个的“有关方面”不外乎几类人:要么是“上调”领导的门生故旧——为了感念领导恩德,当然更为了向高升的官员做某种意义的“长线投资”;要么就是当地官场流行此道,每次领导离任都概莫能免;如果再有,恐怕就是对传媒心理抓的很准的当事人的政敌——用“万民伞”送行,其实原本就是想把当事人推到公众的批评之中(这就有点用心险恶了)。

    搞出来的“万民伞”背后,是被组织出来的所谓民意。“万民伞”下的伪民意横行,恰恰折射出真正的民意表达没有渠道,或者渠道不畅通。如果有足够畅通的民意表达,可以通过诸如人大等民意机构来说出对政务官员的满意与否,并且这种表达可以真正成为官员晋升或者免职的主要依据,那些被“搞”出来的伪民意也便没有了生存空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任何一位想要(或者曾经想要)有所作为的政务官员,其实都想要得到来自百姓的称赞与怀念。老百姓的口碑无法正常收集,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搞出来一些简便易行的“万民伞”也便不足为奇。其实,民意无法制度化表达的时候,也正是那些被“搞”大的“万民伞”肆虐的时候。

2008-12-3

 

相关新闻链接:

江苏泗洪前纪委书记不赞同打清官旗为其送行

http://news.qq.com/a/20081203/00044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