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层干部不能成为“救灾不力”的替罪羊

(2008-05-26 21:48:55)
标签:

杂谈

 基层干部不能成为“救灾不力”的替罪羊

萧 锐

     据报道,因为“在此次抗震救灾中执行命令不力”,四川省已经查处了都江堰4名党员干部。其中,都江堰民政局确认副局长肖蓉因为“在地震灾情统计工作中不正确履行职责,不及时、不科学统计,导致统计错误”而被正式免职。(京华时报5月24日报道)

    大灾当前,因为救灾不力而免几个干部,原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这位名叫肖蓉的民政局副局长之所以引起媒体的关注,缘于此前在《新京报》“被免副局仍在工作”的报道。在报道中,肖蓉坦诚“不知自己错在哪里”,而且招致免职的事由也确实事出有因:因为某一乡镇中断通信,导致乡村干部把失踪死亡人数全部当成死亡人数报了上来,使得肖副局长16日上报的人数“比前一天猛增1083人”。太过碰巧的是,16日当天正好中央领导来都江堰视察灾情,“感觉无法自圆其说后的市领导特别恼火,就说等中央领导走后要马上处理干部”。

    考虑到当前“救灾是第一要务”的紧急情势,我们姑且不管这个由“市监察局和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免职通知是否符合干部任免的程序规定。单从免职的事由来看,也不难看出这种急于找到“替罪羊”的长官心态。试想,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猛增”的死亡人数恰巧遇到中央领导视察而使得市领导“无法自圆其说”,这个因为数据统计不准确而被免职的原因是否太过牵强?毕竟在地震发生后的最开始几天,因为通信不畅所造成的数据不准确实在是有些在所难免。更何况肖副局长本人地震发生后的工作可以称得上是兢兢业业,“一直在灾区跑”。

    救灾的事情确实千头万绪,当记者就几名干部的免职问题采访时,当地官员以“救灾工作繁忙”为由拒绝发表看法。但为什么有关方面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做这个“免职决定”呢?是真的到了不免职救灾工作就无法开展的地步?还是主观上觉得这个时候该免几个干部给世人看看?而这种主观上的感觉以及在上级面前“无法自圆其说”的恼火所主宰下的免职决定,笔者认为起码是不利于当前的救灾大局的,往大里说更不是行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的表现。

     感到在自己上级面前“无法自圆其说”,就“等中央领导一走马上处理干部”,这是怎样一种推卸责任的长官态度?而更可悲的是,这种心态成了我们的行政权力体系中渐成气候的习惯思维——当记者采访被免职的副局长时,我们的副局长也习惯性地将“乡村干部”推出来(民政局局长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在得知要处理干部时,他便立即让肖蓉写个情况汇报,只是这个乡村干部很可能成为责任承担者的报告还没有报上去,免职决定已经下来了)。

    请问,一个档案局调研员、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加上一个民政局副局长能不能承担得起“救灾不力”的责任?基层干部不能无端成为“救灾不力”的替罪羊,副局长不是,乡村干部更不能!长此以往,所伤害的将不仅仅是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面对责任,是承担还是推卸?其中所凸显出的,是长期以来行政机关的惯有思维:挤牙膏般的追责,尽量往下推托的恶习。这不是合乎法治准则的责任追究,更不是我们所要到达的实体正义!

 

2008年5月24日

 

  

相关新闻链接:

都江堰民政局确认副局长肖蓉已被正式免职

http://news.163.com/08/0524/04/4CMAK0CE0001124J.html

昨日报道:都江堰被免职民政副局长仍在工作:“不知错在哪”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8-05/23/content_8233139.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