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摆摊听民声,一季度一次?

(2008-05-14 11:58:35)
标签:

民声

亲民

政府机关

公职人员

越秀区

杂谈

  摆摊听民声,一季度一次?

东方早报  萧锐

   生活在继续,问题也将继续。如果要靠一季度一次的“摆摊问政”来解决问题,这恐怕不会是市民之福。什么才能让亲民问政的小摊摆进森严的政府机关大楼、摆到每一个公职人员心里?在“一季度一次”的“摆摊问政”甚嚣尘上的现实语境中,我们需要探讨的还是那个权力来源与权力如何建构的真正制度问题。

http://180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5/14/11/20/11a89f35c4e.jpg

     近日,广州市越秀区政府下辖22个街道办事处同步举办“政民沟通日”活动,区委书记贡儿珍、区长武延军等在接访点“摆摊”倾听民声。据称这个“政民沟通日”今后将每季度举行一次,并形成制度化。(南方都市报5月12日报道)

     虽然这种“街头接访”的形式已经不算什么新闻,昔日吕日周主政长治时的“广场对话”模式便曾被媒体爆炒过很一阵子。但从现场的火爆程度来看,市民对于这种“在全市尚属首次”的现场办公形式还是抱有了足够高的期望与热情。越秀区的有关领导可以“走出办公楼,来到市民中间”倾听民声,当然应该肯定。但依笔者看来,这种“一季度一次”的阶段性亲民似乎与市民对权力机关的热切期许相差甚远,更与所谓的“制度化”想法不相干系。

     首先,“摆摊听民声”受到热捧所反映出的是现有官民沟通渠道与机制的系统化失灵。从现场热闹的场面来看,一上午几个小时的时间,就接到“各类建议、咨询和意见689条”,甚至还因为“市民反映热烈”而将“原定11时结束的活动”推迟到了12点。但换一个角度来想,这“市民反应热烈”难道不是民众对自身权益长期得不到维护的“倾诉饥渴”吗?市民的生活每天在继续,问题也便每天会出现。而当每天都在正常运转的各级政府部门在几个小时之内就收上来689条意见时,难道我们还要蛮有成就感地宣告“这个政民沟通日今后将每季度举行一次,并形成制度化”吗?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市民“高涨的热情”,而却偏偏忽视了制度失灵的严峻现实?

     市民有了问题该找谁?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来讲似乎是一句废话。从社区街道到各级人大代表,从每年需要诸多财政维持的信访机制到今日“摆摊倾听民生”的政府职能部门,都无一不是设计良好的制度本身提供给公民的倾诉途径。但在“街头接访点”火爆异常的现实中,我们便不能不反思,我们的这些日常设置为何会长久的失效?而在反省这一问题之前,去沾沾自喜于“摆摊问政”的良好效果,去自我安慰于“一季度一次”的所谓“制度化”努力,是不是太有点反讽意味了?

     那些陪伴在区领导身边的有关部门,你们是否认真想过,为什么非要等到“所有意见建议限时答复”的领导要求才能解决那些百姓陈年累积的小问题?城管队长“马上拿出手机布置”,“ 3分钟后一辆城管执法车出现在现场”的速度应该赶超昔日的“深圳速度”了,但如果没有领导督阵的外力刺激,这样的高效还能不能持续、制度化的运转?……生活在继续,问题也将继续。我们的市民,如果要靠一年四次的“摆摊亲民”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恐怕不会是市民之福。

    谁能给予政府机关亲民高效的“永动力”?什么才能让亲民问政的小摊摆进森严的政府机关大楼、摆到每一个公职人员心里?在“一季度一次”的“摆摊问政”甚嚣尘上的现实语境中,我们需要探讨的还是那个权力来源与权力如何建构的真正制度问题。

 

2008年5月12日

 

相关新闻连接:

广东越秀区委书记摆摊听民声 市民哭诉住房难

http://epaper.nddaily.com/G/html/2008-05/12/content_465198.htm

东方早报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619/userobject1ai82501.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