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萧锐博客二世
萧锐博客二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317
  • 关注人气:6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大收权,过于理想化的制度召唤

(2008-03-27 13:04:04)
标签:

法律

道德感召力

社论

人大

正途

太原市

杂谈

 

人大收权,过于理想化的制度召唤

南方都市报  萧锐

 

    我们现在所能做的恐怕也只能是先将立法变成一个技术过程,起码将立法回归技术的初始层面。对人大收权的媒体呼唤与立法招标的渐进尝试其实都殊途同归,无须上升到道德甚至宪法的高度去指责对方。而且如果真要从宪法层面来讲,人大收权的前提是不是应该是人大重建这一更具道德感召力的命题呢?

http://121.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8/3/27/12/24/1198cfbb1f8.jpg

   2008年3月24日南都社论《立法招标难除弊病 人大收权才是正途》剑指近日山西省太原市人大的立法招标创新,社论认为“立法招标终究难以成为立法的常态模式”,只有人大收权才是“道德上、宪法上”的正途。

    笔者所学的专业是宪法,对于这样的呼唤当然乐于见到。但是从实践操作层面去考量社论那充满理想化色彩的制度召唤,不能不说,人大的立法收权在现在的法治境遇下有点剑指偏锋——不考虑实践操作领域的可行性,甚至也无法真正顾及所谓“道德和宪法层面”的指标意义。

    首先要问的是:没有立法招标,我们将会怎样?正如报道中所言,当前的立法工作,普遍采用的仍然是人大起草或委托相关部门起草、提交人大审议的模式。而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遭人诟病的)方式便是部门立法,让“一味在扩张,从未被限制”的行政权力操持立法权柄。其实,行政部门主导立法的那点“对相关领域的事务比较熟悉”的所谓合理性已经被现实操作的无情现状摧毁到体无完肤的程度。而太原市人大的这项“立法招标”尝试,在笔者看来不失为一种突破固有弊病的可贵探索。

    接下来我们要细究的是,果真人大收权,效果是否真的天随人愿?探讨问题,我无法回避现实境遇的操作前提。以社论所涉及的人大立法收权呼唤观之,笔者以为难免有些理想主义的书斋情绪。在无情的现实条件下,人大立法收权(尤其是不具备“利益各方的意见博弈”条件的地方人大)恐怕很难达到媒体所期望的制度操作标尺,只会依旧暴露“缺乏民意互动途径,阻却专家进言渠道”这一地方人大立法难以回避的真实缺陷,而且其非专业性的现状也将一再露怯:笔者便亲眼见过由本次新闻热点的当事主体——太原市人大起草的另一份某条例的征求意见稿,居然会有完全相同的条款在一部条例中出现N次的简单错误,立法的拼凑与草率可见一斑。

    没错,“若干学富五车的专家坐在办公室里,哪怕是出门进行广泛的调查,也不可能起草出公正合理的法律草案文本”,但是在无法达到“法律所涉及的利益各方的意见之平衡表达、汇集、辩论”的情况下,谁又能否认这一“立法招标”不是一种不得已的次优选择?毕竟,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律师事务所、法律专家”等相较于行政部门而言更中立,相较于人大现状而言更专业。是的,“立法不是一项工程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过程”,但我们现在所能做的恐怕也只能是先将立法变成一个技术过程,起码将立法回归技术的初始层面。

    在笔者看来,对人大收权的媒体呼唤与立法招标的渐进尝试其实都殊途同归,无须上升到道德甚至宪法的高度去指责对方。而且如果真要从宪法层面来讲,人大收权的前提是不是应该是人大重建这一更具道德感召力的命题呢?社论也看到了这一点,只是不愿点破罢了,呵呵~~

 

2008年3月24日

 

 

相关新闻链接:

立法招标难除弊病 人大收权才是正途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8-03/24/content_421145.htm

 2008年3月27日南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