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责,莫被“撕破的国旗”遮望眼(东方早报)

(2007-11-14 05:23:08)
标签:

时事评论

 
问责,莫被“撕破的国旗”遮望眼
  东方早报  萧 
    
 
   提要:倘若把一起涉嫌行政权力违法的案件仅仅局限在对国旗的“大不敬”上,呼唤来的恐怕不是法治的渠道上的解决问题,而极有可能又是一场“有关领导高度重视”的人治应对。 
  
 
   10月19日,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副县长殷元学带领县政府的执法人员,在未出示证件的情形下,突击野蛮执法,致当地一家有合法手续的采沙厂遭受重大财物损失。近日,该企业向邵阳市人民法院状告新宁县政府违法执法。11月13日的《中国青年报》以“县政府治理环境为何引来民告官”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然而,一些门户网站转载这一新闻时,却采用了诸如“湖南新宁政府执法撕烂国旗成被告调查”这样的标题,将报道提到的执法人员将采沙厂门口悬挂的国旗“砍断旗杆,扯坏,踩在脚下”这一内容突出处理,从而成功地将网民注意力转移到了事件中“损毁国旗”这一细节上,企业维权一事,反而被淡化了。 
    笔者认为,网络媒体这种处理显然是有瑕疵的:湖南新宁县政府被告上法庭,事由并不是对国旗的“大不敬”。“执法撕烂国旗成被告”这样的标题,极易转移读者注意力,事实上也起到了这样的效果。 
    其实,媒体产生“关注疲劳”,盖因无甚新意的暴力执法多少已不再能夺人眼球。现在居然有执法人员敢“损毁国旗”,这种细节岂能放过,岂能不突出呢?但我们却要对网络媒体如此操作提出质疑。 
    《国旗法》第19条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参照上述法条,损毁国旗者主观故意的缺位以及当时执法现场的混乱,足令追究事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有相当难度;但网络媒体对“损毁国旗”细节的夸大,却可能让更严重的执法违法行为,以及背后的诸多问题不了了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更值得我们反思。 
    笔者对公权力的肆意妄为不是没有愤怒,对报道中提到的野蛮执法行为(采沙厂尚有电脑、冰箱里的一只鸭子以及价值5000元的鹿角丢失)一样痛恨不已,但认为,网络媒体在转载相关报道时,不应该,也完全不必采用非理性的煽情手段。散布于网上的诸如“光撕破国旗这一项,就应先把这个副县长办了”的评论,也非常不利于整个事件在法治的轨道上得以妥善解决。 
    倘若把一起涉嫌严重行政违法的案件局限在对国旗的“大不敬”上,呼唤来的,恐怕不是法治,而极可能又是一场“有关领导高度重视”的人治应对。 

2007年11月13日于并南山大 


相关新闻链接: 湖南新宁政府执法撕烂国旗成被告调查 
http://news.163.com/07/1113/03/3T59KP7M0001124J.html 
本文经修改首发于上海东方早报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619/userobject1ai38748.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