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萧 锐:精英话语也是另一种利益“挟持”

(2007-07-02 14:41:30)
   精英话语也是另一种利益“挟持
 

http://photocdn.sohu.com/20061227/Img247299527.gif锐:精英话语也是另一种利益“挟持”" TITLE="萧 锐:精英话语也是另一种利益“挟持”" />  萧 锐

http://116.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5/17/15/19/11330fda84c.JPG锐:精英话语也是另一种利益“挟持”" />

    2007年5月16日南方都市报社论《十年教役能让免费政策走多远?》,全文虽不乏“苦衷理应得到尊重”之类的对政策的理解,但一以贯之的依旧是从契约与个性选择的角度所阐发的忧虑与批评。通观媒体对于十年任教义务的批评,笔者发现,我们所唯独缺乏的是对于本项政策的另一方受益者——将因此而有可能接受更高水平师资教育的乡村中小学生的考量。

  确实,国家在政策上所获之契约优势依靠的是对贫穷的政策性的“挟持”,但在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老师上课的乡村小学,在十几年没有一个科班出身的合格师资的穷乡僻壤,自由,个性选择之类的精英字眼无疑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挟持”!

  笔者的父亲就是一位多年从事基层教育管理工作的公务员,笔者从小所能看到的是连几何运算都无法进行的小学校长却在兼任几个年级的数学老师,笔者所司空见惯的是不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的老师们千方百计想调出去的努力,笔者所能感受到的是父亲作为一名可以决定当地教师去留的基层官员想要为父老乡亲和孩子们留住哪怕一位好老师的苦口婆心与苦心孤诣……总有老师不辞而别,那几盏昏黄的电灯总有渴望,更总有失望。

  确实,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任何一项教育政策总能与命运话题纠合在一起”,但这不仅仅关乎国家的宏旨,也不仅仅有涉个人的未来选择,还有的是一个渴望得到正规教育的乡村学生群体,有可能被一项政策所改变的也绝不仅仅是失去十年就业选择期的师范专业学生。更何况,是否选择享受该项政策,对于师范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也是一次自由的选择。十年的教育履约期限是否苛刻,在有机会上大学以及立志教育事业面前,每个人都有他的选择与判断。必须承认,社论中所称“个人那不断变化的自由抉择冲动将被压抑在狭小的空间,除教师之外的其他个人发展前景几乎被禁绝”的现象是现实,但是与更加残酷与严峻的现实相比,与依旧苦难与贫瘠的土地相比,自由仍然是一个太过奢侈的字眼。

  政策是否应该完善,应该如何完善,是否需要从“开出鼓励他们坚持履行契约的优惠条件”之类的路径入手,在笔者看来都是仁者见仁的,但是在针对一项政策的得失评判中不应该缺少与之密切相关的群体的声音与意见。这样一项国家政策的出台,或许只是整个教育框架中的某个细小环节,但是能够在现实中受益的却是很多无法看到精英言论、缺乏表达空间与话语权的父老乡亲。  2007-05-17 南方都市报  □萧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