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应合理规划应对下半年车市

标签:
滾滾車輪汽车 |
分类: 车风魅影 |
车企应合理规划应对下半年车市
文/滾滾車輪
淡季中,汽车市场从表面上看,环比下滑一直在持续,行业内也似乎存在着一种忧虑的心理。一季度的火爆与二季度的趋缓形成了对比,现前的经销商们总是在抱怨无利可图,其实这样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一个市场,没有一直的高潮,也不会有永远的低谷,何况是以中国如此巨大的刚性需求为基础,并且,6月的销量也已超过了105万辆,而整个上半年的销量为673万辆,比去年上半年的472万辆已然增长了42.6%。
谁能说这样的业绩是值得忧虑的?要知道,这可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当然,对于下半年,我们是抱有深切期望的。一季度的火爆让我们对全年充满了希望,二季度的趋缓让许多车企厂商开始冷静,仔细思考目前的发展模式和销售目标是否合理,个人认为,这样的情形是最有利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即充满激情,又不乏理性。
之于销售目标
针对目前部分车企厂商调低销量目标一事,笔者以为这是完全应该的,是理性的做法。淡季一到,政策市的减弱,直接让部分企业的短弱点暴露在阳光之下,而这在火爆的热市中是完全被隐匿的。一个企业,不去思考良性发展,稳步前进,是极其可悲的,贪图冒进是一大忌。在火热的2009年末尾定出今年的销售目标,是极不理智的行为,尤其是只求销量而忽视产品质量的企业,盲目的销售目标只会沦为众人的笑柄。
一直认为,车企厂商必须尊崇一个理性的节奏,既要有前瞻的眼光,又要有思危的准备,切勿好高骛远,尽制定超出自身能力的目标,尽去承诺自身无法兑现的诺言,这对消费者是一种伤害,对市场是一种威胁,对自身品牌又是一种损害。看市场,无论多热,都要将潜在的威胁与实际情况相理性结合,淡季时期,还不如相应国家政策号召,多往高精尖技术发展,去突破,去创新,而不是还在2010年的广告上,继续宣传自己新车增加的DVD导航和真皮座椅。
之于车市走势
很多人对于下半年的车市忧心忡忡,其实大可不必,旺季还没到来,淡季仍未结束,一切的臆测都是徒劳的。整个市场,政策的利好仍在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无论是购置税优惠还是3000元的节能补贴,都会在下半年形成一个末尾的高峰效应,倘若明年取消购置税优惠,那么今年年底一定是大丰收。
此外,对于目前积压的库存,和新车带来的压力,下半年很有可能会形成一波较大的降价潮,对消费的刺激不言而喻。当然,股市的低迷,楼市的稳中有降,都会对车市销量形成一定影响。对于总体趋势的判断,依然是稳中有升的态势。
而目前汽车的主要消费群体,以金字塔形分布为四层,最基础大量的一层,是收入稳定殷实的城镇居民、私营企业主,拥有一般购车能力,多集中于中端和低端车型,是国民车的主力消费群体,也是最稳定的;第二层是受政府补助扶助或发家的农村人口,拥有初级的买车能力,集中于中低端车型,人口基数大,加之汽车下乡政策,是未来中国汽车消费的潜在规模军;而第三层则属于行业采购,对于汽车的需求属于硬性,也是地方车企和经销商的利润来源;第四层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量小但产值高,是中高端车型品牌在中国市场赖以生存的保障。
如此看来,第一层相对稳定,第二层充满潜力,第三层固定需求,第四层起“模范带头作用”,加上降价潮、政策市,下半年的车市仍是相对乐观的。但对于车企厂商来说,仍应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因为下半年是真正实力的较量,浮夸而盲目的企业将被更为现实的市场所打击。尤其是自主品牌,结构性的调整刻不容缓,销量不是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目标,真正的目标在于产品实力的提升和品牌的经营管理,那才是健康和良性的。
之于合理规划
很明显,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之后,各大车企厂商都已经开始加大投入,新车投放和研发明显加快,而往往如此很容易形成泡沫式发展,结构的不合理,产能的钳制,产品竞争力的提高都会存在的多多少少的问题,而中国车市越往后走,就越需要凭实力和产品竞争力说话,那些“比较弱小”的车企厂商,更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销售目标,多将心思花在产品竞争力提升和品牌经营上,尤其是对品牌的呵护,那才是做大做强的正确途径。
如今是一个凭实力说话的时代,企业更应凭能力去应对市场变化,而非盲目销售,“理性和良性”是中国车市发展最需要的主题,购车者的理性消费观也已经开始席卷大江南北,那些好高骛远,不着力于自身改进的企业,都必将面临危机。因为巴菲特说过:“只有当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而现在,潮水即将退去。
“滾滾車輪”原创,版权所有,转载及引用时必请注明,未经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笔者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