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斜眼看待自主品牌:自主“质”造:形象进阶的开端

标签:
汽车 |
分类: 车风魅影 |
别再斜眼看待自主品牌
——自主“质”造:形象进阶的开端
文/滾滾車輪
新浪汽车版权所有
自主品牌,在中国的汽车行业内似乎算不上一个褒义词,长期的业界偏见给自主品牌的形象树立造成了阻碍,这是不公平的。同样是汽车制造商,并且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汽车,比其他任何合资企业都懂得不遗余力和积极进取,长期在压抑中前进,仅仅凭借这份勇气,便没有斜眼看待自主品牌的道理。
在接受大家的汽车咨询时,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自主品牌车型是没有与合资品牌车型站在同一心理高度的,这不禁让人感到遗憾。当然,不能用崇洋媚外来形容此种现象,在现实面前,合资品牌车型确实从各方面都要强于自主品牌车型,但随着自主品牌近年来一系列的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必然积累的大量的造车经验与市场营销策略,且在性价比上拥有着极大的优势,综合发展潜力远强于合资品牌车型。
2008-2009是自主品牌的厚积年,技术的研发、新品牌的组建、国际资源的吸收以及对市场的把握都为2010年成为自主品牌的腾飞年奠定了基础。奇瑞的四大品牌产品线开始长足发展;长城实行精品化战略,塑造欧洲品质;吉利收购DSI、收购沃尔沃、推出新的发展战略;北汽收购萨博生产线、开始技术吸收和应用;广汽自主品牌借助菲亚特平台研发的轿车将在亚运会发布;上汽力顶荣威品牌蒸蒸日上、整合资源将MG推向新发展等一系列实事均使得从自主制造开始转变为自主“质”造,自主品牌的市场地位将重新定义,品牌形象进阶亦随之开始。
在“品质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汽车“质”造宣言:整车制造商应坚持高品质路线,从技术研发、配套体系、硬件设施、生产工艺、经营管理和终端服务各方面积极提升,以向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为目标,树立中国汽车“品质典范”。作为业内专家,应鼓励并支持汽车企业不断提升品质,引导政府制定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良性发展的标准法规,同时敢于揭露不良现象,理性反馈市场需求并正确引导消费。而作为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汽车消费观念,以更客观和理性的姿态选择车辆,对中国自主品牌高品质产品积极支持。
尽管在整个自主品牌阵营中,杰出者众多,且长城整体还未占到老大的地位,但长城汽车作为自主品牌中系车的代表企业,还是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2009年,其销量超过22万辆,同比增长80%。其中炫丽12月销量超12000辆,成为旗下09年度增长最快的车型;SUV哈弗始终保持了自主品牌第一,12月销量破万成为全国销量冠军;皮卡连续12年保持全国销量冠军,老大地位难以撼动。我们赞颂自主品牌在2009年所获得的出色业绩,其有效推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无论是研发、生产还是销售体系,都开始形成了一套逐渐完善的机制,“中系车”的名号已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愈来愈响。
笔者始终认为,自主品牌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是最有效锻炼自身发展能力的途径。国内市场的长足发展是艰辛的,其所经历的过程,必然会积累起自身的经验,但此种经验在高标准的国际市场中却不一定能得到认可,尤其是欧盟。此前,曾有部分车企欲将车型拿到国外销售,但屡屡遭遇“碰撞门”,内在原因还是品质不佳。没有保护还要面临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和高标准,这样的国际市场,要进入并不容易。
但今天的自主品牌,已是今非昔比,在国内摸爬滚打多年后已研制出一批批全新车型,顺利进入了第二阶段的进阶发展时期,车型的竞争力已有资本与合资品牌车型抗衡,这也是合资品牌车型价格纷纷下探和加速更新换代周期的诱因。当然,在此基础上,自主品牌车型已能进入国际二三线市场,中东、西亚,均获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而09-10年,则是自主品牌车型进入欧盟市场的新机遇,整体品质的提高,以及价格上的优势,让Made in China顺利在欧洲市场登陆,其中,长城投入了很大代价和精力,将旗下四款车进行了欧盟整车型式认证,并成功通过,被允许在欧盟成员国内自由销售,这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历程中是第一次,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这对奇瑞、吉利、比亚迪和华晨几家具有较强实力的自主品牌车企来说,更是一种极大的鼓动,中国汽车进入欧盟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佐证,对提升国际形象,自然功不可没。
跨入了欧盟市场的门槛,并不意味着自主品牌企业能放松对于车型研发和生产的重视,国内市场依旧是大头,“质”造是核心观念,不可松懈和转变。国内消费者的诉求仍然是车型研发生产的出发点,在拥有性价比优势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车型品质亦是自主品牌车型最需要追求的。而作为消费,应对自主品牌施予更多的宽容和支持,一无技术支持,二无百年经验,三需应对合资的打压,这样的自主品牌,是在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汗水中,用勤劳的双手和头脑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我们的自主品牌,比任何合资企业都要谙熟于积极进取,今天能够与合资品牌车型平起平坐,绝非轻而易举,因此在行动上,没有比考虑购买一款实惠又使用的自主品牌车型来得更实在了。祝愿我们的自主品牌,在“质”造之路上,越走越远。
“滾滾車輪”原创,新浪汽车版权所有,转载及引用时必请注明,未经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笔者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