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定斋诗两首: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2025-10-23 11:48:04)
标签:
诗歌 |
江定斋在历史上记载极少,生平不详,堪称一位“冷门”诗人。仅有两首作品传世。
《列岫亭》是一首描绘霜降时节深秋山景的五言律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
《列岫亭》
倚槛穷双目,疏林出远村。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天地供吟思,烟霞入醉魂。
回头云破处,新月报黄昏。
(注:诗中首句存在“倚槛穹双目”的异文版本,但“穷双目”更强调极目远眺之意,更为常见。)
诗句解读与意境分析
1.
首联:远眺的旷达之景
2.
颔联:深秋的骨相与静水
3.
颈联:诗人的陶醉与诗兴
4.
尾联:黄昏新月的顿悟
艺术特色与思想情感
语言风格:全诗用词平实却精准,如“穷”“出”“骨”“痕”等字,寥寥数笔就生动刻画出深秋的典型特征。
意境营造:通过“疏林”“远村”“无痕水”“新月”等意象,构建了空旷、淡远而又略带寂寥的意境,符合宋代文人追求“萧散简远”的审美趣味。
情感内核:诗人并未直接抒怀,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沉浸与陶醉,流露出对山水之美的热爱,以及超脱物外、寻求心灵安宁的志趣。
总而言之,《列岫亭》如同一幅精致的淡墨山水小品,它不追求浓烈的情感宣泄,而是在对秋山静水的凝视中,捕捉到了自然与心灵交汇的刹那永恒。
江定斋的《题金山雄跨亭》描绘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登临感怀,意境开阔,情感深沉。
《题金山雄跨亭》
漠漠杨花满渡头,东方助我作山游。
凌空地势欲吞海,绕寺渡声长带秋。
远近烟光分岸色,高低塔影浸江流。
栏干倚遍无穷思,频唤吟杯洗愁。
(注:末句缺一字,或为“洗清愁”“洗闲愁”等,现存文献中多以“”标示。)
诗句解读与意境分析
1.
首联:杨花漫渡与登山之兴
2.
颔联:金山地势与秋意渡声
3.
颈联:烟光塔影与江流交融
4.
尾联:倚栏遐思与借酒遣怀
艺术特色与情感主旨
空间构图:诗中“远近”“高低”“凌空”“绕寺”等词,构建了多层次的空间感,使画面立体而富有张力。
情景交融:诗人将杨花、渡声、塔影等景物与“无穷思”“洗愁”的情感结合,自然过渡,含蓄深沉。
情感内核:全诗在壮阔的山水描写中,寄寓了个人飘渺的愁思,展现了宋代文人登临揽胜时常见的既超脱又感怀的矛盾心境。
前一篇:中国诗歌网AI诗评:收到一条讣告
后一篇:中国诗歌网AI诗评:村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