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东兰若夜归》:管弦愁里醉,书剑梦中忙。

2025-10-18 10:06:37

许浑的《洛东兰若夜归》是晚唐诗歌中一首意境深远的作品,通过夜归途中的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迷茫与思考。

 

《洛东兰若夜归》

唐·许浑

 

一衲老禅床,吾生半异乡。

管弦愁里醉,书剑梦中忙。

鸟急山初暝,蝉稀树正凉。

又归何处去,尘路月苍苍。

 

许浑的《洛东兰若夜归》是晚唐诗歌中一首意境深远的作品,通过夜归途中的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迷茫与思考。

白话译文:

告别禅房中的高僧,想到自己半生漂泊异乡。

愁闷时借管弦与酒醉麻醉自己,追求功名的书剑事业仿佛只在梦中忙碌。

山色渐暗鸟儿急归巢,蝉鸣稀疏树木透凉意。

试问自己该归向何处?唯有月光笼罩着茫茫尘世之路。

 

词语注释与创作背景

1.  关键词语解读:

    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写,指僧人清修之所,即寺庙。诗题中"洛东"指洛阳东面,具体可能指白马寺。

    "一衲老禅床":"衲"指僧衣,""此处作动词,意为"终老于"。此句描绘高僧长守禅床的景象,暗示诗人对清净修行的向往。

    "管弦愁里醉,书剑梦中忙":生动对比了诗人借声色消愁的现实与建功立业的梦想。"书剑"象征文才武略。部分版本""作"老",更显愁绪绵长。

 

2.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许浑晚年。他一生仕途坎坷,屡试不第后虽曾入仕,却对官场失望,转而向往佛门清净。然而真正的寺院生活又让他感到清苦难耐。这种进退失据的困境,在一次傍晚自洛阳白马寺拜访僧人朋友归来后,催化了此诗的创作。诗中"吾生半异乡"正是其长期宦游漂泊的真实写照。

 

诗歌鉴赏与艺术特色

1.  意象的巧妙运用:

    自然意象:"鸟急山初暝,蝉稀树正凉"中,"急鸟归林"反衬诗人归途迷茫,"稀蝉凉树"以秋意渲染内心孤寂,预示人生晚景的凄凉。

    象征意象:"尘路月苍苍"是点睛之笔。"尘路"既指现实道路,也隐喻俗世纷扰;"月苍苍"则象征超脱与永恒,二者结合,深刻表达了诗人在世俗与超脱间的矛盾心境。

 

2.  情感结构层次:

    全诗情感递进:首联以僧侣静修对照自身漂泊,定下迷茫基调;颔联直抒胸臆,展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颈联借景抒情,暗示人生困顿;尾联以问句作结,将个人困惑升华为对生命归宿的哲思。

 

3.  艺术手法:

    许浑善用情景交融手法,将"愁""忙"等主观情愫融入"山暝""树凉"等客观景物,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尾联的"尘路月苍苍"更以苍茫空灵的意境,赋予全诗悠远的哲理意味。

 

文学史意义

《洛东兰若夜归》典型地反映了晚唐士人普遍的精神苦闷与出世入世间的矛盾心态。许浑将人生况味与禅意哲理自然融合,延续了王维、孟浩然以来的山水田园诗传统,但其情感更显苍凉,意境更重内心孤寂的表达,体现了晚唐诗歌从社会关怀向个体生命体验深入的趋势。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