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姨公黄经耀将军战争年代烽火岁月的一段战斗往事

(2024-10-17 16:30:12)
标签:

历史

情感

文化

分类: 但斌作品
       @但斌:姨公黄经耀将军战争年代烽火岁月的一段战斗往事

       攻坚耀虎将 解放天津获殊荣
       辽沈战役后,党中央、毛主席急令东北野战军停止休整,火速入关,投入平津战役作战。
       野司决定先集中主力攻打天津,堵死敌人出海逃窜的退路。攻打天津是一次大兵团对大城堡的攻坚作战,我军集中了东野主力5个军22个师的兵力,分割围歼天津守敌。敌人在天津驻有装备精良的13万多的精锐部队,号称“天津防守堡垒化”、“装备精良美式化”、“工事坚固、固若金汤”,天津攻坚战必定是一场激烈的鏖战。       
       黄经耀时任115师副师长,115师作为天津作战39军的第一梯队,奉命沿运河以北,从西向东担任攻克天津的主要突击任务。在研究师作战部署时,黄经耀分析:“....在我师主要突破口上及其纵深守敌是火力、战斗力都很强的敌固守天津的主力之一,攻打天津的战斗,必将是一场硬仗、恶仗,我建议由老红军团343团担任主攻”,同时他又说了对345团、344团作战任务的安排。这些分析建议获师党委批准,并在次日的师作战会议上作为师的作战部署确定下来。
      会后,师部立即组织有关领导和干部进行现场勘察。侦察员出身的黄经耀按照师的统一部署,深夜带人摸到护城河外的敌前沿阵地现场勘察。他发现从115师进攻出发地到天津西郊城下3公里至4公里处,全是平坦开阔地,敌人赶走了所有百姓,制造了无人区,除两个外围据点外,所有地物均被铲平,无一处可为我军利用。这就给部队接近城垣造成很大危险和诸多困难。
       侦察回来后,黄经耀在师党委会上介绍勘察结果后谈了两点建议:“......第一,要迅速接近敌人,缩短突击距离,便于部队隐蔽集结,最大限度减少伤亡,总攻时可以突然向敌发起猛烈攻击,我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组织部队夜间突击施工,迅速挖出直通敌人城下的几条纵横交错的战壕、交通壕,在里面构筑轻重火力点和各种人员的隐蔽工事,做突击的各种战斗准备,将进攻部队的主要突击力量全部转入地下活动......。”“第二,还要在我突破地段附近完成与战壕、交通壕相连的各种火力工事、防空防炮洞、单人掩体等,这样总攻时能突然向敌发起猛烈攻击,以最小的代价,打开突破口,歼灭敌人。”最后他强调:“我们必须全师总动员,克服天寒地冻、时间急迫、作业量大等诸多困难,一定要在限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该建议立即获师党委的批准,形成师的作战方案。全师各部队,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冒着敌人的严密防守,夜晚加紧施工,终于按时完成各项任务。上级领导机关还把这一创举推广到友邻部队,有关部队根据自己进攻地段的特点采纳实施,修建的壕沟各具特色。事实证明,这些战壕、交通壕和各种火力工事在解放天津的鏖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期间,黄经耀每天除了按师里的统一部署检查部队的施工情况外,还要与担任突击任务的343团的干部反复研究突破战术,经常一天只睡3-4个小时。
       黄经耀“靠前指挥”是出了名的。辽沈战役时,参加总部学习刚回纵队的黄经耀听说马上要进行“锦州外围攻坚作战”,他立即向纵队领导要求回师参加战斗。纵队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但要求他“只能在师指挥所,不要到前沿去”。黄经耀同意了,但往往战斗一打起来,他就把这些“承诺”忘得一干二净。
       1949年1月14日总攻天津的战斗打响后,343团的几个突击连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踏着浮桥,冲过护城河,向被炸开的城垣豁口冲去,但均遭到敌人火力的猛烈阻击,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黄经耀惦记前方战事,总攻开始不久,他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随主攻团首先进入突破口,实地了解一梯队的纵深战况,靠前指挥战斗。很快他发现虽然343团打得非常英勇,但敌人凭借强大火力顽强抵抗,使纵深突破难以推进,部队伤亡很大。当师前进指挥所进到突破口时,他立即把自己了解的战况告诉师长、政委,并建议:“为加强纵深战斗的突击力量,扩大战果,二梯队团应立即投入战斗,师山炮营也应随345团之后跟进......。”师部立即下令,命345团即速从343团右侧进入战斗。
      由于黄经耀在前沿指挥,及时发现了突破口的战况,立即调整了作战部署,343团、345团和师山炮营密切配合,向敌发起猛烈攻击,很快便扭转了部队进攻地段突破口的战局。
     部队攻入城后,黄经耀身先士卒,实地指挥攻城部队展开巷战,沿如意大街、北马路、大丰桥等地扩大战果。为了便于巷战,减少伤亡,他命战士四人一组,四组一队交替掩护、穿插分割,终于按计划和东部对攻部队胜利会师于市中心的金汤桥。与兄弟部队会合后,黄经耀又率部强攻下敌人固守的金汤桥边的高楼据点,为全歼龟缩在金汤桥一带的敌人立下头功。
       这样参战各部队紧密配合,经过29小时的激战,天津守敌全部被歼。
      战后,黄经耀被誉为“攻坚虎将”。他去世时,组织上对他在天津攻坚作战的评语是:“靠前指挥、身先士卒、英勇作战,为天津解放乃至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姨公黄经耀将军战争年代烽火岁月的一段战斗往事


@极恶贝利亚增强型:343团正经的井冈山老底子//@令狐妖刀:115师,原东野2纵4师,主力中的主力。新四军3师老底子。[中国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