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高总:基金和股票属于吉芬商品,越涨需求越大。一个成长股的涨跌通常是由业绩决定的……

(2023-07-06 14:54:30)
标签:

财经

股票

分类: 财经
转高总:基金和股票属于吉芬商品,越涨需求越大。一个成长股的涨跌通常是由业绩决定的,业绩超预期就涨,业绩低于预期就跌。少买错,就是研究的行业一定要有复利,持续研究一些行业,就不太会犯错了,找到自己持续能挖掘的“矿”。能力圈的拓展要给足时间,每年拓展1-2个,不要想着什么机会都去把握。想要以绝对思维的方式做投资,就必须拓宽投研范围。周期股的投资逻辑和大消费完全不同。买消费股,我们更希望自己买在涨价阶段。但周期股用的是“双低”范式投资,一是低估值、PE或者PB要在历史低位;二是低净利率,特别希望能买在经营周期的低点,最好的位置是行业都不赚钱甚至亏损。在中观思维上,我还加入了供给和需求的指标。每一次季报我就会更新供需模型。以前面提到的CXO为例,为什么在2022年这个行业就不能投了呢?如果仅仅看业绩增速,这个行业的龙头公司一直是符合预期甚至超预期的。但是再去看供给侧,整个行业的资本开支增速特别快,说明很多人都进入到这个行业。而且CXO的商业模式就是制造业,企业只要有钱就能扩张产能。加之此前CXO估值很高,许多企业在高估值位置融到钱之后有都增了产能。一旦产能开始释放,CXO行业的逻辑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来的产能不足到可能过剩。产能释放后的行业的逻辑会出现反转,订单无法外溢,价格战开打。于是当时的CXO公司就会演绎出利润增速低于毛利增速低于收入增速的特点,这和前面讲的消费升级是反过来的。从财报数据看,去年四季度已经有一些公司开始掉队了,今年一季度又有一批公司掉队。从关注需求,到需求与供给并重,这样一来我也越发理解没有一条永恒的“好赛道”。景气方面,每年市场都有高景气的领域,但我愿意持续研究的,是看来能持续三年以上的中长周期景气。比如说人工智能,会成为一个全行业的变革。所以我对自己的景气研究不是量而是质,我一年只要一个,但希望是当年持续性最强、景气度最高的行业。我还希望能沉淀自己的“矿”,这种“矿”属于慢变的行业,有着很强的研究复利。以我比较熟悉的消费医药行业为例,中药和白酒都有类似的商业模式,研发投入相对少。新批的品种想做好,比做好原来批的品种要难很多。这样的行业值得反复做挖掘。自己熟悉的好品种、好标的跌下来时,就该主动承担一些风险。核心是,这是一个能持续挖掘的“矿”。我把有矿的行业分为两种:改变世界的行业和不被世界改变的行业。前者要关注渗透率比较低的领域。比如消费中的医美,我就很看好,是这一个成瘾性很强、渗透率飞速上升的行业。用户一旦使用了之后,就会持续用。这种行业有做乘法的属性,用户数和客单价都会上升。 1)竞争壁垒,长期看没有竞争壁垒的公司很难提供超额收益;2)估值。再好的公司也要对应合理价格,特别是看过了周期和制造行业后,会觉得万物都是周期性的,价格是第一安全边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