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方港湾关于硅谷银行事件的一点思考

(2023-03-13 15:25:07)
标签:

财经

时评

分类: 但斌观点
2023年3月12日晚:
@但斌:东方港湾关于硅谷银行事件的一点思考:硅谷银行的破产是其业务特殊性和错误的业务操作导致,不是普遍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且传染性也有限。

硅谷银行的破产,是几个因素的共振,有其业务特殊性,有环境特殊性,也有错误的业务操作:
1) 客户都是创投企业,19-21年放水加牛市,银行多了1000多亿的低息存款,资产总额翻了一倍多,太多钱没法投,结果买了很多MBS(按揭抵押贷款,持有到期,固定票面收益),结果持有到期债券占了总资产的43%,高到离谱的短融长投的期限错配。
2)暴力加息底下,一方面导致持有到期债券市场价格暴跌,另一方面导致了短融成本上升,存款搬家,为了应付流动性,不得不把持有到期的债券变现,从浮亏到实亏。
3)小银行大客户的模式,客户存款都是超过25万的存款保险上限的,结果变卖债券导致实亏,同时增资失败后,引发了进一步的客户挤兑潮,最终导致倒闭。

所以,其特殊性在于:
1)小银行大客户,很大部分存款不收保险制度保护,又没到大而不倒的地位(资产规模只有雷曼兄弟的1/3,不到摩根大通的1/10),容易在预测到风险的时候,引发客户挤兑。
2)持有到期债券比例太高了,暴力加息下引发大量账面亏损,资产负债错配的问题远超美国其他同类金融机构,美国银行平均债券/信贷比例为31%,而硅谷银行是150%。

所以,这不是普遍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传染性也有限:
1)这在小银行小客户,和大银行大客户的模式下,都不会有问题(大银行大而不倒,小银行有存款保险),而且美国银行的持有到期债券比例并没有那么高,不至于有像硅谷银行一样的大笔浮亏。
2)硅谷银行的体量规模没有雷曼大,业务交叉性也没有其他银行高,传染性有限。
3) 美国企业端和个人端的债务结构都很健康,不像2008年是穷人借了大量钱还不了。
4) 从情绪上,可能出现传导 ,但大概率最近一段时间内,美国政府或市场就会有处置硅谷银行的方案出来,毕竟不是资产不好经营不好,只是流动性出了问题,救一救还是挺好的资产和公司的。

可能会出现的比较大的问题在于,那些存款在硅谷银行的初创企业,或者要倒霉了,要么是现在的存款没了,要么是未来的贷款没了。东方港湾关于硅谷银行事件的一点思考

@潜伏的绵羊6:但总辛苦,这个分析好比20年2月那个视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