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照荣·回忆录》第一本第二十八篇

标签:
历史文化育儿收藏 |
分类: 但斌观点 |
@但斌:《但照荣·回忆录》第一本第二十八篇
解放了:1950年旧历10月24日,我的家乡解放了。穷人见了太阳。
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在祖国大西南的人民,仍然是蒋介石统治,还受压迫。刘邓大军进攻西南几省,我的家乡是1950年旧历10月24日解放的。24日下午三点钟,有人从竹园乡赶场回来,在朱家沟见到很多头戴钢盔,身穿蓝制服的部队,从朱家沟上山,经竹园乡方向前进。下午5点后开始有枪声,这地方离家乡10里路,声音越来越密,6点开始有迫击炮声,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听到打仗。街上大乱,各自回家准备逃跑的东西。母随妇女去了。我跟几个朋友去河对面,农民家的坝子上,人越来越多,有两三百人。有人讲人多了不好逃,所以一部分人就到后面山上。到三至五点时,(二十五日早上),枪炮声非常密集,照明弹不断升空,早5点后声音小了,枪炮声慢慢停下来了,我们才回街上去。当我们走到场口时,见到一个穿黄军装的人,没有拿武器向我们走来。他问:老乡去千佛乡走哪一条路?向前走一条大路,他走了,(口音是外省人),我们回到各自家中,已听不见枪声了。
吃过早饭,街上的人们,都在打听打仗情况,反正是不知战事如何。有四个同学站在那里,他们在谈论什么?我也过去,有一个同学讲:我们去竹园铺看看,行,异口同声。有一个同学讲:我们走大水湾过去,这样我们五人向西走,走猴耳岩,三星庙,顺山往南(又下山走大水湾),又走了6里路。我们正准备下山,突然马路对面山上打枪过来,这边山下有外省人在叫,老乡趴下,不准下来。这部分人在公路北边,这时双方又射击,这时两山之间枪声很密。对面山上的人往西跑,公路上的人也往西追,国军往三家镇逃跑。等听不到枪声了,我们才下山。到公路上往东走,公路上非常平静,走了10来里路,已到竹园铺西面,只见公路,两边山上许多工事。还有穿蓝衣服的,手里拿着枪的人,见他不管我们的。我们几人上山往东行,拿枪人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讲是老百姓。他就不管我们了。我们往东走不到200米,见山上工事内、工事外、都有死了的国民党人,越往东走死人越多。有一个工事是在山腰横着,一个国民党头被打烂,整个身子横躺在工事内,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人脑子,脑子之多,有人头80%。两边山上死人很多,在地下各种样式都有。我们走到竹园铺街中间才下山,见一解放军拿着枪在那里讲话,他指着一个国民党大个兵讲:这家伙叫他投降,他跑,还对我们开枪,就上前一枪将他打倒了,一个枪眼在他的脑部流着血。
来了抬担架的,上面躺着一个人,还有一个背着药箱子人跟着,他们是到公路上找汽车的,担架上的人伤很重,他的肠子还有一些在外面,被子都红了。不久来了一辆汽车,将担架放上汽车,往东去了。
公路上汽车、战马、部队不断往西去,也有停在公路边上休息的。来了一队女兵,他们分散后,在部队多的地方宣传。部队越来越多,马也很多。它们驮了很重的炮,弹药、粮食等。军马人喂马大米,马吃着大米很高兴。解放军和女兵对我们非常亲切,讲蒋介石的罪行。已是下午2:00了,我们往东走回家(门坎山),当我们出东场口时,见山上,路边很多死了的国军。这就是24日晚解放军进行攻击的地方,只有从这里进攻才能减少部队伤亡,因为东面地形比其他地方高,国民党人也想不到解放军会从这条路进攻。由于战争打响后,国民党兵不断增多,所以死人特别多,国民党兵遍地都是,稻田内,小路旁都是迫击炮坑,我们离开竹园铺三里路才无死人。但是我们路过一个深坑处,古时埋人的,形式四方比死人棺才大一些,长2米5,可能是打仗时见死了放进去的,我们怕很快走了。
@皓伦王明川:难得的回忆录!//@但斌:普通百姓经历的战争场面的描述//@井底蛙看畫中花_:竹园铺战斗
现在在竹园烈士陵园就是纪念这次战斗牺牲的战士的//@缔梦犹太人:看着文字仿佛能听到枪炮声、能闻到浓浓的硝烟气味,对比先人经历战火和贫穷,更让我感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幸福![鲜花][悲伤]//@正牌瞎溜达:真好。从今走进新中国的这一天的那一切历历在目……
竹园铺战斗是成都战役的第一枪,也是此战役最为艰困的攻坚战。双方投入为二野第10军28师的大部与胡宗南集团的第27军31师91团的全部。另“1950年旧历10月24日”的”50“乃”49“的笔误,此日即竹园烈士陵园大碑上镌刻的1949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