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式创新药估值泡沫:平均高估了10倍!
(2021-02-25 23:31:08)
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财经 |
中国式创新药估值泡沫:平均高估了10倍!
入医健菁英社群→
瞪羚社 今天
点击上方「瞪羚社」即刻关注并加入社群
聚焦高成长项目,80000+投资菁英共同关注
目前国内的创新药如火如荼,这固然是好事,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泡沫,国内的创新药公司的市值平均高估了10倍。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事实上,绝大多数国内新药公司的研究报告在做市值分析的时候都混淆概念,张冠李戴,把一些本应明确区分的概念混为一谈。主要有两点:
1、Me too悖论
国内的新药项目90%都是me too,
也就是针对国内外已经验证过的靶点开发的新药,很多新药公司都宣称自己的药是me better 甚至best in class,
其实都没有和已经上市的最好的药做过头对头临床试验。
一切没有头对头临床试验就自称是me
better的都是耍流氓,10%的可能性是一个me too,85%的概率是个me worse产品。
国内公司做me
too产品有没有问题?当然没有!新药开发能力的提升要有个过程,这符合我们国家当前的阶段,做me
too产品有助于大幅降低新药的价格,给患者带去实惠。
但如果把me too新药按照first in
class或best in class的估值逻辑等同,就大错特错了。
与欧美平均一个first in class或best in
class新药10亿到22亿美金开发成本,从进入临床到拿到新药批件9.6%的成功概率不同,国内me too(me
worse)新药的开发成本不到1亿美金,从IND到拿到NMPA新药批件的成功概率高达80%。
这种me
too新药的策略看起来很美,但随之带来的是门槛的降低,商业竞争的加剧。
任何一个国外已经验证的靶点,国内都有少则5家多则50家制药公司在开发me
too产品,并且由于都不做头对头的临床试验,导致每个公司都对外宣传自己是best in class。
欧美一个first in class或best in
class新药在历经千难万险成功获FDA批准上市后,商业成功的概率高达80%。
而国内的me
too新药在经历了康庄大道上市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在包括进口和国内众多竞争产品从取得市场份额并挣到钱才是真正的风险所在。
预计一个上市的me
too新药产品在国内成功商业化的概率不到20%。
如何应对国内的Me
too新药的“类仿制药竞争态势”才是每个药企和投资人需要重点考虑的风险。
2.
14>14+50之悖论逻辑
目前我国药品市场的规模大概8000亿元人民币,美国约为中国4倍,世界医药市场达到1.2万亿美元,约为中国的9倍。
很多研究报告以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以及消费升级为分析的基础,认为中国的药品市场规模会高速发展并在未来10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药品市场,这样的分析几乎可以断定只是一厢情愿。
事实上,国内药品市场规模的增速这两年已经显著放缓到10%以内,约在7%左右,和美国的药品规模增速差不多。
我国医保集中采购影响的绝不仅仅是仿制药,同样包括针对同一靶点的me
too创新药,最近的PD-1/PDL-1, 丙肝新药已经很明显。
每个病种每个靶点都有几家甚至几十家产品,由于几乎都不做头对头临床试验,谁都没有确切数据证明自己的产品更好,价格是唯一最客观的指标。
瞪羚投研星球:成为优秀的投资人,有一款提升整合效率的工具非常重要。小编将各个渠道的医疗健康领域研究报告、券商及投资机构重点公司调研纪要、第三方机构行研报告整合起来。定期在星球内为信赖咱们瞪羚社的朋友提供精选的珍贵材料,一来节省企业、投资人朋友们投研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二来会就行业内的事件和精选的研报发表一些观点、提醒潜在的投资机会,需要的朋友可以支持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