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20顶投私募证券TOP50名单公布
(2020-12-23 20:40:25)
标签:
财经 |
分类: 财经 |
2020顶投私募证券TOP50名单公布
证券之星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顶投 ,作者尚君
顶投
自2004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已经过了16个年头。16年沧桑巨变,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已今非昔比。
数据显示,2004年各类私募全年发行基金产品总数量仅46只,合计募集资金规模仅7.89亿元。而截至2020年11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611家(其中私募证券管理人8908家)。管理基金规模已高达15.9万亿元。距04年规模膨胀了2万倍。
显然,粗放的规模增长快要到头了,行业集中度提升势在必行。证券之星研究院认为未来几十年的关键词就是:
规模向专业机构集中。
投资这行想做好本就是高门槛的。私募行业只需要那些真正能为合格投资人赚到钱的少数机构就行了。中国也迟早会诞生桥水基金那样的万亿规模私募。
其实近些年的数据也在佐证这一现象,据19年证券之星整理的协会数据:大约有1.6%的头部私募管理着行业近50%的资金。
我们从现象上也不难看出:以泽熙、创势翔为代表的这类敢死队流派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或是违法、或是清盘)。而头部的百亿机构基本都被专业派占领了,基本上清一色都是国外成熟的理论流派:基本面投资流派、量化投资流派、宏观对冲流派等。
放眼未来,中国私募证券行业群雄逐鹿的大戏正在拉开帷幕。
为了见证这个历史,顶投推出了《顶投私募证券TOP50名单》
顶投私募TOP50名单的宗旨是聚焦顶级私募证券基金。
该名单会考量机构的规模、业绩、稳定性、年份、基金经理投资理念等。
但由于私募数据非公开,信息不透明,策略容量有区别。为了稳妥起见,名单排除了截至12月10日规模在50亿以下容量较小的机构。
本名单仅供参考学习,这些名单上机构的最新观点,顶投认为都是值得关注的。
名单详情:
图片
拓展阅读:
私募证券年代记——从阳光化到正规化、专业化
2004年,对于中国基金行业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那一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为证券投资基金规范化运作提供了法律基础。
同样在那一年,投资大佬赵丹阳,联手深国投成立“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开启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新纪元。该产品被业内视为国内首只阳光私募产品,开启了阳光私募时代。曾拍下巴菲特晚餐的私募教父赵丹阳,注定会被铭记在私募历史上。
同年偏好茅台的价值投资人但斌亦成立了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随着其看好的茅台、招行、万科、广药一路上涨,产品的复合回报率较为优秀。
也是同年,景林成立。和其他私募不同的是,这家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将“唯基本面研究”的企业文化铭刻在整个团队中,景林从上到下都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践行者。景林只有一种文化,那就是价值投资,这在投资流派繁多的私募界是很难得的。也正因为从成立之初就具备了专业化的雏形,景林16年创造了扣除管理费年化收益在24%左右的巴菲特水平和千亿规模。
2005年,期货背景的葛卫东成立了上海混沌投资有限公司。凭借其期货上的交易能力,早年业绩十分出众,在非科班的圈子里,江湖名气很大。后来旗下私募同时涉足证券和期货投资。
2006年开始到后来的07年牛市,私募基金井喷。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行业的第一波潮流出现,包括尚诚投资肖华、星石投资江晖、淡水泉赵军等重量级人物纷纷“奔私”,带来新的投资理念和方法。早年公募的人才来自于券商,而私募的不少人才来自于公募。
2009年,银监会印发《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成为第一个规范证券类信托产品的文件,意味着存在多年的阳光私募模式正式得到监管认可。与此同时出现了第二波“公奔私”热潮,李文忠、曾昭雄、孙建冬等公募基金经理,都在这一年转投私募。
同年末,宁波游资出身的徐翔来到上海成立泽熙投资,发行泽熙瑞金1号。因为业绩一直较为优异被中小投资者所津津乐道。没想到的是,到了2015年,因为涉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个为数不多非科班出生的私募“传奇”,并没有经受住时代的考验。
2014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开启私募基金备案制度,赋予了私募合法身份,同时私募作为管理人可以独立自主发行产品。3月,基金业协会为首批50家私募机构发放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取得资格的私募可以从事私募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业务,成为正规军。之后,私募的备案数据可公开部分均可在协会网站看到,信息透明度和正规化更进一步。除开募集方式和监管之外,私募基金在传统意义上和公募基金区别已经不大,已经可以同台竞技。
这一年曾5年蝉联新财富消费行业分析师的童驯创立了同犇投资。拥有12年卖方经历的他,坚定看好中国的消费行业。正是因为这超前的眼光,同犇投资做到了6年多30%以上的复合收益率。
2015年,股灾和金融行业强监管的缘故,后续私募基金整体开始呈现规模滞涨的现象,大量不够正规的私募被出清。但知名私募并未受到影响,同年,淡水泉突破100亿的规模。
同年15年,在雪球上有个非常有个性敢说话且喜爱DOTA的大V,他振臂一呼凭借号召力在距离5178大顶的前2个月发行了第一个产品。这个大V就是梁宏。没想到这最初募集到的4360万,就是如今百亿私募希瓦投资的雏形。如果你关注梁宏,你会发现希瓦的投资策略从草根到专业不断迭代进化。
15年恰逢牛市尾声,这一年还有很多大佬发行第一只产品。比如从华尔街带回国外最先进量化策略武器,对着国内市场扫射的裘慧明。作为物理学霸,短短五年,据上证报报导现在明汯投资已经有千亿规模了。如今量化策略已经是国内不可忽略的一大投资流派。
2016年,从证券业协会独立出来的基金业协会陆续发布多个行业自律规则,希望构建一套私募基金行业的自律规则体系,规范私募行业发展。同时因为监管大环境的缘故,这个期间开始行业迎来洗牌,一部分老牌私募清盘的同时,优质私募新人辈出,无论是行业老人成立的新基金还是新人成立的基金之中,事后看都不乏业绩靓丽的产品。
2017年,白马股牛市,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规模数据,私募基金总规模达到10.21万亿,超越公募基金,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规模第四的金融产品。私募证券基金规模达到当年峰值2.3万亿。
2018年,东方证券资管的明星基金经理、10年长跑冠军陈光明成立睿远基金,募集并未受到熊市情绪影响,发行产品遭到投资者抢购,起步就成了几百亿的规模。专业基金经理的号召力越发的强大了。
16年来,私募证券行业这台戏波澜跌宕,各路时代弄潮儿登台亮相,但许多角儿都领了盒饭。最终能留下来的,只有那些真正能为合格投资人赚钱的顶级投资机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私募行业就必须从流程不规范、投资路子野成长到正规化和专业化的领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