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但斌
但斌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9,502
  • 关注人气:300,5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刚刚,中国又诞生一家1000亿美元互联网巨头

(2020-05-27 09:19:55)
标签:

财经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刚刚,中国又诞生一家1000亿美元互联网巨头

原创 全小景  全景财经  昨天




ATM(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牢牢坐稳了中国互联网的前三把交椅。

今日(5月26日)开盘,美团点评(03690.HK)的股价跨越133港元/股,总市值突破7746亿港元,以实时汇率折算,美团的总市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一跃成为中国第3家市值超1000亿美元的互联网上市公司,仅次于腾讯(5257亿美元)、阿里巴巴(5357亿美元)。



截止今日收盘,美团点评涨幅扩大至10.4%,连续2个交易日的涨幅超过17%,最新收盘价升至138.9港元,总市值亦飙升至8093亿港元(1044亿美元),站稳1000亿美元大关。

据财报数据显示,美团的3名创始人(王兴、穆荣均、王慧文)分别持有A类股5.73亿,1.26亿股及3640万股,合计7.36亿股。按照最新市值来算,美团CEO王兴的持股市值已高达786亿港元。

而最大的赢家,无疑是腾讯。作为美团点评第一大股东,腾讯持有B类股10亿股,占比高达20.14%,均为上市前参与美团的融资取得。以今日收盘价计算,腾讯持有的市值已高达1389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突然飙升的发动机,却是一份亏损的财报。


尽管,2020一季度客单价的大幅增长主要是疫情的原因,但此次疫情对用户的消费心理改变很可能是长期的,美团亦在电话会上表示,疫情期间较高的平均订单价值(AOV),可能会正常化。

受疫情冲击,线下餐饮商户损失惨重,一大批商家可能关门、倒闭。因此市场预期,美团平台的商家数量或出现大幅下滑,但财报数据显示,美团稳住了活跃商家的基本盘。

2020年一季度,美团外卖的活跃商家数量为610万,较2019年同期净增长30万家。



但,仍然受到了疫情的负面冲击,较2019年四季度环比下滑10万家,是美团历史上的第一次。另外,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美团年度交易用户数量为4.5亿,环比下滑190万。


美团外卖,真的不赚钱?

自疫情发生以来,美团外卖遭到了有史以来最惨烈的“讨伐潮”,商家、各地餐饮业协会集体控诉美团外卖佣金过高,让众多线下餐饮商家,不堪重负。

那么,美团外卖的佣金到底有没有降呢?据财报数据显示:

2020年一季度,美团餐饮外卖交易金额为715亿元,佣金收入86亿元,佣金率为12%;

2019年一季度,美团餐饮外卖交易金额为756亿元,佣金收入99亿元,佣金率为13%。

也就是说,跟2019年同期相比,美团的佣金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与2019年四季度相比,佣金率环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看到数据后的第一印象或许是,美团佣金率下调得太少,无法解决餐饮商家的难处。

事实上,美团的外卖业务,真的不赚钱。

每一笔美团外卖的成本中,外卖骑手占据大头,占比约为95%,其余5%包含带宽、网站维护、客服、折旧摊销、支付处理等支出。

2019年,美团外卖骑手的总成本为410.4亿元,以87.2亿笔外卖数量计算,每单外卖需要支付给骑手4.71元。而同期,美团从每单外卖拿到的收入为7元,扣掉骑手成本仅剩下1.3元的毛利。



若再考虑网站/APP维护、客服、折旧摊销、支付处理等费用支出,假设分摊总费用的45%,每一笔美团外卖的净利润仅0.3元。

稍有不慎,就会亏损。

面临突如起来的疫情,虽然客单价高大幅提升14.4%,但外卖订单规模下滑、降低佣金,再加上抗疫费用,美团的外卖业务再次陷入亏损,经营亏损金额为7090万元。


美团的"奶牛业务",被腰斩

很显然,总市值超1000亿美元的美团,真正的想象空间并不是外卖,而是到店、酒店、旅游业务。

据美团的财报显示,2019年,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的营收为222.7亿元,占比仅22.8%,却贡献了197.5亿元的毛利,占比超过88.6%,这块的毛利率更是高达88.7%。



一目了然的结果:相比于外卖业务,美团的到店/酒店/旅游业务才真正的“现金奶牛”,堪称暴利。

这块业务的营收主要分为2部分:交易佣金与在线营销服务。其中,佣金主要是从酒店、旅游类商家抽成,而在线营销服务,则是为入住商家提供曝光、流量,而收取的广告费。

而美团外卖仅仅是给到店/酒店/旅游业务输送流量的,是互联网常见的“高频带低频”经营逻辑。

据美团的一季度财报显示,2020年1-3月,美团的外卖、新业务都遭遇了亏损,只有到店/酒店/旅游业务还能保持盈利。

但酒店、旅游业务显然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两个行业之一,美团的到店/酒店/旅游业务自然受到冲击,订单、营收规模双双腰斩,一季度盈利仅剩6.8亿元,同比下滑超57.3%。


美团的天花板,在哪?

总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之后,美团在国内的同一赛道里已经没有同级别的竞争对手,而国外也没有如此大体量外卖、本地生活线上平台,这点与腾讯对标Facebook、阿里对标亚马逊不同。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美团的天花板在哪里呢?

美团给自己的定位是,本地生活服务商。其在上市之初就自己“画了一个圈”:中国生活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8.4万亿元,预计到2023年增长至33.1万亿元,符合增长率达10.2%。



如此看来,美团划出的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丝毫不亚于阿里巴巴所处的电商行业。

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美团的野心也是巨大的。正如王兴所言:美团是一家无界平台,什么都可以做。

现实中,美团也确实在不断拓宽业务边界,既做网约车又做生鲜超市,而且还染指了金融支付、新零售、充电宝等领域。



虽然,疫情对基于线下的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带来了冲击,但疫情却也在深刻改变这个行业。譬如,越来越多的线下品牌餐饮店意识到了线上业务的重要性,这让美团多年费力拓展的重点客户们“不请自来”。

据其招股书披露,2018年,美团在生活服务行业的渗透率(交易规模/行业总规模)仅3%不到,远远不及阿里在电商领域的渗透率,很显然美团未来的赛道是宽且长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