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新东方“东方优播”CEO朱宇:此次疫情将是在线教育分水岭|36氪专访
(2020-02-12 10:55:52)
标签:
财经 |
新东方“东方优播”CEO朱宇:此次疫情将是在线教育分水岭 |
36氪专访
原创 彭孝秋、静婷等
36氪Pro 昨天
教育行业最后赚钱的人一定是对这个行业研究很仔细的人。
文 | 彭孝秋、静婷
编辑 | 苑伶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2020
年,在线教育格局可能再次生变。
“此次流量相当于替互联网教育机构省了近千亿元的推广费,各大机构转型在线小班的时间也将由 3
年时间缩短为 1 年。”东方优播的 CEO 朱宇如此说。
朱宇更为人知的名字是“小狼”,他以这个名字活跃于雪球社区。从小学到高中,朱宇的成绩都没有跌出过前三名。还曾因病在家休息了
8 个月,在那期间自学了初中到高中 6 年的课程,病好后直接进入初三。后来,朱宇通过保送进入了清华大学。
正因为有这份经历,所以朱宇更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最好。这个也在新东方在线的三大业务中得到验证,先是新东方在线全资收购了东方优播的股权,然后是其带领的
K12 业务也一直在加速扩张。
2020 年 1 月 20
日,新东方在线(01797.HK)公布了最新的中报,完成营收 5.7 亿元,K12 付费人次 75.5万,同比增长 1.59
倍;对应总营收增长 69.4% 至 1.28 亿元。其中东方优播业绩更是亮眼,付费人次同比增长 186.2%,同时,还进入了 23
个省的 128 个城市。
事实上,新东方在线自去年 4
月上市以来,股价涨幅已超过2.6倍。就算中报公布以来,涨幅也超过30%。大涨背后是投资人对于在线教育的持续看好,尤其是因疫情原因带来的“停课不停学”,让所有学生都被迫转到线上学习。
朱宇认为,此次疫情是催化剂,如果要预测未来的在线教育终局,就是在线大班能活下来十几家,但在线小班能活下来的更多。
2019
年,线下机构大量关门营业,线上机构也生存艰难,线上大班成为了最热的赛道,尤其是以跟谁学为代表的企业完成了盈利以及上市。相比一对一和小班,得到了更多资本的押注。相比之下,小班能个性化教学,但是规模化扩张很难。
而朱宇是坚定的在线小班模式看好者,东方优播采用的也是20人规模的在线互动小班模式。他曾在今年1月30日指出,此次疫情将是分水岭,因为很多家长、学生、老师都选择了在线小班。
那么,其背后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此次疫情对在线教育的利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近日,朱宇接受了36氪的专访。
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部总监、东方优播网络科技公司CEO
朱宇
以下为专访内容(经编辑):
01.
营收 2000 万到 1
亿元的中型机构危机很大
题图来源:pexels
02.
在线大班的唯一门槛就是资金
36氪:新东方在线如何应对这次疫情的?做了哪些事?
朱宇:我们这次在维护自己学生的情况下,也开放了免费的小班课给家长,不过老师不够。因为大班可以低价免费实现引流,但小班课就不可以,因为培养老师的周期比较长要求也高。
此外,我们还免费的对公立学校学习进行了从技术到技能的培训,目前培训的学校超过400个,数量还在增加。具体的包括怎么使用软件、怎么教学、怎么提高学习专注力。对他们来讲,在线小班最接近于线下,毕竟目前他们最着急的是公立学校进度会不会被拖后。
36氪:大企业的左右互搏问题如何解决?
朱宇:这是个伪命题。线上线下都是为了各尽所能去抢市场,也只有内部竞争才会让双方免疫力和竞争力更强。
36氪:在线教育的终局是什么?最后会剩几家?什么样的企业能活下来?
朱宇:教育本身是个很泛的概念,按消费水平分为贫穷、中产、富裕三层,按学生成绩分为差生、中等、优等三层,这就有了27个不同的市场,而这个市场不可能由一家公司全垄断。所以肯定是多元化发展,线上更集中一些。如果家长要追求教学效果的达成,应该只能小班化。但小班又是一个相对非标准产品,就很难垄断70-80%的市场。未来的终局会是大班机构有10多家,小班更多,头部只有2-3家,剩下的由线下个体户拿下长尾市场。
从护城河来看,大班几乎无门槛也没有护城河,唯一的门槛是资金,取决于投资人愿不愿意还在上面花钱。因为它们基本没有培养名师的能力,这就会导致所有成本会水涨船高。为了争夺学生,很长时间也就赚不了钱。类似于像共享单车,竞争对手也只会越来越多。小班模式的核心就在于是否拥有标准化规模化培养老师的能力,目前只有好未来和新东方有这个能力,不是说别的机构没有,只是还被彻底验证出来。在配备资源上,线上小班可以比线下更好,老师可以调配,和地理位置更没关系。
36氪:新东方在线最近涨得不错,300多亿市值。2017财年进入8个城市,2018财年进入16个城市,2019财年进入39个城市,2020财年上半年进入65个城市。东方优播发展慢了还是快了?核心战略是什么?
朱宇:发展节奏还是很快的,但我盯的是终局和结果。随着学生家长的需求越来越成熟,也就会更清晰选择自己适合的模式。我们现在只需要把三四线城市的门店和渠道建好,练好内功,自然会有消费者选择我们。当其他互联网公司想明白下决心转型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充分的先发优势。
36氪:如何跟当地龙头竞争?
朱宇:教培产品的核心是老师,当地的老师也肯定是在当地城市生活的人。随着大学的扩招,很多成绩好的考到一二线城市后就不愿意回去了。我们的打法是先招到211、985及双一流优秀的人,再通过新东方的培养,最后就能高纬打低纬。当地因为竞争不够,所以发展也一直缓慢,很像15年前的北京,机构的老师基本只讲课没有服务。我们这时候就把重服务的状态带进去,这时候本身的优势就很明显了。相反,如果盯着在一二线城市,就需要烧很多钱。
36氪:能拆分一下东方优播的财务模型吗?单店的投入成本是多少?主要是哪些成本?多久能回本?什么时候能实现盈利?
朱宇:当地单店的固定成本是60万,可以带来500-600万收入。固定成本包括房租、员工和管理者工资、运营费用、装修和固定资产的摊销。课酬不算,属于变动成本。如果收入规模要做到2000-5000万,就需要增加员工成本,但远低于一线城市成本,大概将由60万增加到200万。目前最大的成本在于低价班,收费是50元/9天,每天2小时,每个班20人,算上给老师的课酬和带宽费用平均就是200元/小时,也就是说每个班亏2600元,影响到盈利。从之前来看,单城市三年就能盈利。我们去年寒假开始有所调整,变为100元/6天,这个情况下每个班就只亏400元。对应边际成本就大幅下降。接下来还需静静观察,毕竟有更多人会关注这个模式,竞争也变得更激烈。
03.
教育问题不是体制问题
36氪:2017 年 3
月以后就没有出文章了,下一篇准备什么时候出?写什么?
朱宇:现在基本不写了,身份不一样了,担心文章的客观性。互联网上面的事情也还想再研究清楚,所以未来暂时也不会写。
36氪:从事教育行业12年,自己又是学霸,对行业、世界、商业都有了哪些不一样的理解?
朱宇:其实我从小到大的梦想是科学家,搞科研为主。但是大学开始在新东方兼职后,职业方向就发生了改变。成为老师后,发现教育最根本意义是,给学生提供更多信息参考,只有认知到更多信息后,学生才能掌握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有能力应对更复杂的事,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里面的关键是,由谁来提供,提供什么样的。所以老师仍然是最重要的,处处在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去言传身教。我们目前的教育问题也并不是体制问题,而是应该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这个行业。
36氪:目前最大的管理挑战是什么?以及花时间最多的地方在哪儿?
朱宇:我主要有三个角色。一个是教师培训师,主要关注的是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学到东西和提高成绩,上课模式和老师管理又怎么做才能对学生最有用;职业经理人上,主要是通过设计策略战术,达成商业目标。不断的扩大影响力,提高收入利润;行业观察者上,希望能以客观中立的角度,来发现行业的发展规律和终局。
36氪:今年教育行业有什么样的投资机会?
朱宇:互联网教育一定是大趋势,教育行业最后赚钱的人一定是对这个行业研究很仔细的人。因为教育行业很复杂,如果只依靠看财报和公开信息,是掌握不了根本的核心要素的。某种程度来说,投资就是比别人拥有更多信息做判断,因此适合能静下心来做研究的人。
具体又看三件事:首先是看运营管理和整个架构是否靠谱?能不能把老师管起来?从稳定性来看,这里面有个点是管理管控要大于绩效管控;其次是通过模式的教学效果去预测2-3年后,能不能真正产生口碑;最后是要去实地调研评价机构的真实影响力和品牌,尤其是在用户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