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国产数字化协同办公行业机遇,从美股经验谈起|英博前瞻
(2020-02-06 09:17:28)
标签:
财经 |
国产数字化协同办公行业机遇,从美股经验谈起|英博前瞻
许英博等
英博前瞻 昨天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许英博,科技产业首席分析师,
010-60838704
陈俊云,前瞻研究高级分析师,0755-23835437
陈致宇,前瞻研究高级分析师,010-60838685
核心观点:
我们判断,中国数字化协同办公行业即将进入快速增长期。阿里钉钉、腾讯企业微信、字节跳动飞书等应用限时免费,对中小企业实施远程办公支持。疫情将加速中国协同化办公进程。2018年,全球协同办公市场规模达27亿美元,CAGR达25%,美国市场份额占比67%。我们认为,不同于美国市场高度垂直化、细分专业化的格局,中国协同办公行业将出现两类主要玩家,一是基于互联网和科技巨头内部办公软件的一站式中小企业协同办公解决方案,二是关于在线文档、视频/电话会议等细分领域龙头供应商。
1
投资要点
全球市场:数字化协同办公领域市场规模持续高增长,云化比例持续提升。据IDC数据,2018年全球协同办公市场规模达27亿美元,CAGR达25%,美国市场份额占比67%。2018年美国有超过800万人全职远程工作,占总劳动力5.3%,比2005年增长140%。有近4300万美国人远程工作时间至少占总工作时长一半,占比约28%。2018年全球63%以上的协同软件以公有云形式部署,SaaS特征明显。
美国经验:美国协同办公市场呈现功能垂直化、分工精细化的特点,解决方案分层明晰。美国IT生态成熟,软件基础雄厚,新产品创新成本较低,因此,美国协同办公市场呈现高度的功能细分。海外的数字化办公解决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底层基础架构、通讯类应用、协作类应用。Salesforce、谷歌Doc、微软、Atlassian、Slack等在协作类应用领域占据先机,Zoom、思科等公司在通讯类领域优势显著,VMware、Citrix等公司在基础构架层领先。
中国机遇:数字化协同办公趋势明显,疫情将加速这一进程。根据IDC数据,2018年国内在线企业团队协同软件市场规模约1.37亿美元(+26%),预计未来3年将保持25%的CAGR。受疫情影响,春节后第一周,2亿人在家办公(钉钉),加速中国协同办公进程。腾讯企业微信、阿里钉钉、字节跳动飞书等巨头旗下的应用限时免费。我们判断,主流互联网公司的免费版本限时试用,叠加部分场景的刚性需求,企业OA使用规模有望迎来一次加速扩张的机遇,相关公司的收入亦将迎来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到2023年,国内协同软件市场规模将达3.89亿美元,其中SaaS占比将从19%提升到31%(CAGR=30%)。疫情将加速中国数字化协同办公进程,市场规模实际增速可能高于IDC的预测。
谁会受益:中国协同办公市场机遇将带来两类投资机会,一是基于巨头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二是在线文档、视频/电话会议等细分领域龙头。我们认为中美在产品结构、增长逻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美国IT和软件市场基础较好,2012年以后企业部门在软件领域的支出已经超过硬件,互联网和软件&SaaS行业在美股科技股市值比重亦持续提升至72%(2019年3季度)。因此,美国协同办公市场高度垂直化,分工较细。在中国市场,企业IT支出中软件占比仍然偏低,亦缺乏足够丰富的产品供给。因此,我们判断,中国市场机遇将于美国有所不同,可能形成:1)依托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内部孵化-市场迭代-限时免费推广”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主导,如:腾讯企业微信、阿里钉钉、华为Welink、字节跳动飞书等,2)在文档、视频会议等高频刚需领域,逐渐形成垂直细分巨头,如金山办公、网易有道云等。
风险因素:疫情持续带来中小企业付费能力下降;行业持续免费带来的公司财务风险;政策监管的风险;产品功能和并发数不能满足办公需求的风险等。
2
协同软件市场:全球高速增长,多数部署云端
全球市场:高速增长,美国占据主导。根据IDC统计,2018年全球企业协同软件市场规模约27亿美元,过去三年复合增速25%,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地区分布看,美国地区占比67%,是全球企业协同软件市场的主要地区。对标美国市场,亚太及中国市场存在较高的增长空间。
美国全职远程办公人数快速增长,远程办公普及率较高。据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有超过800万人全职远程工作,同比2005年增长140%,占总劳动力5.3%。有近4300万美国人远程工作时间至少占总工作时长一半,占比约28%;而曾经有过远程工作经历的人占比已超过62%,占比相比2016年提高19pcts。数据表明,虽然全职办公人数占比较低,但是增长较快,且远程办公整体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
全球范围内,已有近56%的跨国企业允许员工进行远程办公,其中16%公司的办公方式完全为远程办公。此外,远程办公在印度、印尼、墨西哥、阿根廷、南非以及土耳其等地较为普及,分别有50%、34%、30%、25%、20%、20%的员工进行远程办公。而在欧洲以及中国普及率较低,不及10%。
海外市场的两大趋势:专业细分、云端部署。从美国市场结构看,除科技巨头微软外,细分领域的公司占据的份额极为分散,团队协作工具龙头Slack的市占率不足15%,以Atlassian(软件开发)、Smartsheet(图表)等为代表的细分领域公司市占率不足10%,充分体现了美国市场上的专业细分化特点。而另一明显的特点是云化,2018年全球63%以上的协同软件以公有云形式部署,SaaS特征明显。
3
美国经验:功能垂直化、分工精细化,方案分层明晰
长链条下的精细分工。根据Deloitte的报告《The
digital workplace: Think, share,
do》里提到,一个数字化办公室所需要提供的核心技术工具需要包括信息传递、通讯(语言+视频)、生产力及商业应用、协作工具、连线工具、流动设备工具等。跟其他IT项目类似,我们认为海外数字办公解决方案所包含的产业链比较长,而不同企业在产业链上所扮演的角色分工比较精细,力求在自有核心领域做到极致。因此除了少数几家科技巨头以外,比较难找到中小型的平台类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个跟国内科技项目一贯的一条龙服务作风并不一样。
美国:三大板块界限明晰,细分龙头优势突出。由于美国IT生态成熟导致新产品创新成本较低,美国市场更容易呈现出功能分散、垂直化、精细化分工的特点。在产品结构上,美国市场呈现高度的功能细分,科技巨头以用户+专业化的方式在擅长领域获得较大份额,而在通讯类、协作类应用领域均有相应的细分龙头,专业化趋势明显。我们认为,海外的数字化办公解决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底层基础架构、通讯类应用、协作类应用。
1)底层基础架构:传统网络软件供应商的核心竞争优势
Citrix
Workspace:集应用程序虚拟化、虚拟桌面、端点管理和内容协作于一身。Citrix远程办公产品让客户公司的员工可以在任何地方自由工作,同时降低IT成本,安全地将Windows、Linux、Web和SaaS应用程序,以及完整的虚拟桌面交付给任何设备。截至2020年2月1日,Citrix有分散化的客户基础,其用户数量超过40万,在超过100个国家里有1万余个合作伙伴,客户涉及领域包括科技、服务、金融、医疗、制造等。Citrix
Workspace全方位覆盖了工作空间基础架构的应用程序、文件、统一端点管理。(UEM)、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和分析,提供员工多种办公体验,包括统一访问、微应用程序和虚拟助手等。Citrix
Workspace可以满足移动工作空间的需求,通过云和数字化工作空间提高业务敏锐性;简化其他远程应用如Office
365的迁移,提高效率,降低复杂性。
思科:以网络设备的优势延伸到全球领先的会议方案。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供应商,思科在虚拟办公室设备、终端设备管理、信息安全等领域均有配套解决方案。当中远程办公解决方案如Cisco
AnyConnect PC和电话、思科自适应安全设备(ASA)系列5505、Cisco
OfficeExtend以及思科虚拟办公室CVO等为企业用户满足全面的基础设施需求。另外,思科WebEx是用于视频会议和组通信的企业解决方案,在协作、会议、通话和视频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每年Webex承办5亿次会议,会议范围跨度大,从快速入驻到数小时的培训都有涉及。每年客户在Webex上的会议时间超过1250亿分钟,发送超过480亿条消息。思科Webex能通过AI支持的Webex
Assistant使用语音命令与用户交互,充当数字会议助手。思科Webex也能进行交叉会议搜索,通过关键字搜索找到录音中的确切点,是支持远程办公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VMware:从云端虚拟化优势带动智能驱动型数字化工作空间平台。VMware Workspace
ONE 可通过集成访问控制、应用管理和多平台端点管理来简单、安全地在任意设备上交付和管理任何应用。VMware Workspace
ONE实现了行业领先的统一端点管理UEM,通过单一控制台来管理所有设备,包括移动设备、桌面设备、强固型设备和IoT,与之集成的VMware
Access则可感知设备的访问管理。此外,集成式VMware Horizon和VMware Horizon
Cloud改变了传统虚拟桌面界面和已发布的应用,实现跨“多云”环境的通用控制平面。
2)企业通讯工具:IM、视频细分龙头实力突出
企业IM的龙头代表为Slack,拥有超过1200万日活用户,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当中付费用户超过10万,财富100强中有65个公司使用Slack。Slack平台团队拥有1500多个应用程序和强大API,与全球的合作伙伴和开发人员一起构建应用程序和集成。Slack远程办公产品实现其连接企业的协作中心的功能,使业务决策能够更好地产生。通过即时访问直接和群组消息、文件共享、电话和工具,客户可以在桌面和移动端间无缝切换。
Zoom:视频会议后起之秀,简单、高效、高质量视频互动为核心优势。点击会议URL一键入会,支持会议录制、会议数据统计和自适应调节网络带宽,能够与Web/Client/SDK应用进行集成。在线会议有高质量的桌面和应用程序共享,方便即时会议和安排会议,有Google浏览器插件和Outlook插件,支持主持人控制功能和举手、静音等。支持Mac,
Windows, iOS和Android系统和群组消息,通过iOS
mirror共享iPhone/iPad屏幕和标注,可远程操作键盘、鼠标和白板。支持(私有云)本地部署和全球服务备份。
3)协作类应用:海外SaaS生态成熟带来多元化商业协作工具
Atlassian
的产品分别面向不同的市场,其优势之处在于将一系列软件串接在一起,使其增强任务管理功能。产品从初创公司到大型企业,适用于各种团队。JIRA是明星产品项目管理工具,2002年上线,协助用户追踪问题,集成代码,规划,开发,发布高质量的软件产品。Confluence是一款知识管理工具,2004年上线,作为一个知识管理的平台,让团队成员协作、分享信息,查找工作所需的资料,保障团队成员高效工作。BitBucket和Sourcetree是版本管理工具,2010年上线,BitBucket其功能不仅仅是
Git
代码管理,团队可以集中规划项目、开展代码协作以及进行测试和部署。Sourcetree简化了与Git存储库的交互方式,用户可以通过Sourcetree简化Git
GUI实现可视化和管理存储库。Trello是一种可供任何团队用于合作开展任何项目的可视化方式。JIRA Service
Desk是一款服务台管理软件,2013年上线。
Salesforce:Quip为销售和服务产品生态的重要一环。Salesforce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客户关系管理(CRM)云服务提供商。通过持续的对外并购整合,公司已构建了完整的CRM相关产品生态,形成销售云(Sales
Cloud)、服务云(Service Cloud)、营销云(Marketing
Cloud)和平台服务(Platform)四大业务板块,涉及底层平台、数据管理以及前端应用。Salesforce于2016年以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协同办公软件公司Quip,并将其整合到已有的CRM生态中。
3
中国机遇:数字化趋势明显,疫情加速进程
国内OA协同具有25%以上的CAGR,未来可能加速增长。根据IDC数据,2018年国内在线企业团队协同软件市场规模约1.37亿美元,同比增长26%。从使用企业规模看,中小微企业是OA协同软件的主要增长驱动者,但近期大企业有增长加速的趋势。我们判断,伴随主流互联网公司的免费版本上线试用,叠加部分场景的刚性需求,企业OA使用规模有望迎来一次加速扩张的机遇,伴随用户规模的增长,相关公司的收入亦将迎来增长。
互联网巨头免费提供协同办公套件,远程办公成为现实。防控举措施行后,以阿里巴巴钉钉、腾讯企业微信、字节跳动飞书为代表的互联网系的OA系统免费向公众开放,并升级相应内容。在当前特殊时点,免费OA的推出将为新用户,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在线工作套件,以应对当前的难关,并促进互联网公司扩大2B用户群,OA及在线办公的新模式迎来一次快速扩张。
SaaS部署起步,云化趋势不可逆转。与传统的软件部署相比,云模式具备更好的移动性、适配性,并兼具社交功能及更为多元的API接口服务,因此具备更强的能力。根据IDC数据,中国OA办公软件的SaaS化趋势仍在起步状态,未来5年将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渗透率将从2018的19%提升至2023年的31%,云化趋势不可逆转。
市场相对分散,互联网及云OA厂商具备机遇。当前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完全成型,传统厂商中,呈现三强格局,致远互联、泛微、慧点科技位居前三,各自份额在26%-29%之间,而在SaaS领域,除金蝶占据38%的份额外,其他厂商尚未实现突破,考虑到金蝶的主要优势在ERP等垂直领域,我们判断在云化进程中互联网公司仍具备冲刺的可能。而此次疫情亦将加速相关公司的扩张。
4
谁会受益:科网巨头与文档、视频垂直龙头
美国市场:软件实力与投入促进垂直化、专业化
高度专业化带来产品结构、增长逻辑的差异。我们认为中美在产品结构、增长逻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美国IT和软件市场基础较好,2012年以后企业部门在软件领域的支出已经超过硬件,互联网和软件&SaaS行业在美股科技股市值比重亦持续提升至72%(2019年3季度)。因此,美国协同办公市场高度垂直化,分工较细。
云应用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式,远程化+协同化提供增量价值。近年软件支出和采用率在所有公司规模中均持续快速增长,云计算应用层SaaS在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2018年全球企业SaaS年化平均开支34.3万美元,同比增长78%,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SaaS的交付模式直接带来了远程化操作的可能性,而伴随公司规模的提升,对企业协同的需求越高,1000人以上的公司人均需要9.5个应用,而公司整体使用应用数达到203个。多类软件的使用带来更多功能,使得线下工作在线化,带来不同场景下更高的协同性,亦体现出大企业对在线云协同的高度需求。
云软件扩大企业IT内部碎片化,云协同与整合是潜在方向。短期内,细分领域SaaS软件的推出在提升连接数量与效率的同时,亦增加了部署、使用、管理的复杂度。据统计,员工规模从10人到千人,连接数从47骤增至19848个。极高的复杂度增加了IT运维管理的难度,潜在机会将带来云IT管理、功能平台整合的机遇,利好ServiceNow等IT云管理公司的增长。
中国市场:兼具平台化与垂直领域机遇
传统OA厂商:一站式办公应用,集成第三方垂直应用。国内OA龙头泛微网络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协同管理软件领域,三大主线产品为面向大中型企业的平台型产品e-cology、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应用型产品e-office和一体化的移动办公云OA平台eteams。三大产品尽可能集成了可用的办公场景、包括企业IM、会议管理、审批、文档管理等,并开放了第三方接口,可供垂直领域产品的接入,与北美地区的垂直精细化形成较大的差异。
5
架构调整:核心团队、管理职能持续进化
历次组织架构调整回顾:公司自上市以来,已经先后进行多次组织架构调整。回顾历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历程,公司先后实现了:5AIoT业务布局,管理团队&员工积极性改善,国内市场、海外市场、技术研发、IoT产品布局、供应链等核心业务职能理顺等目标。
科网公司:旗下产品兼顾办公全场景,细分领域亦有优质公司。以阿里、腾讯、字节为代表的科网巨头亦有在线办公产品,但其产品集成了市面上的全部功能,包括沟通、视频会议、在线文档、云存储等服务,高度的集成带来一站式服务产品也与美国科技巨头的细分产品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而科网巨头通过全面应用已成为OA的综合平台。而从疫情之后的办公效果看,视频会议成为使用体验最差的缓解,多地区出现了钉钉、企业微信无法连接的情况,亦显示出科技巨头孵化产品在垂直领域的不足,在定制化的文档、在线视频中亦有望出现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
科技巨头:“内部孵化-市场迭代-限时免费推广”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与传统OA厂商不同,科网公司采用流量思维进行扩张。互联网公司的2B策略与传统OA软件厂商有很大不同,传统OA厂商的部署多依靠研发以及大量的营销获取用户,而科网公司拥有大量的互联网用户流量,成为科网公司进入2B的独特优势。依靠流量进行产品孵化,孵化后利用免费特性迅速在2C流量池推广,将自身的2C流量转化为2B流量,并最终在产品多次迭代后通过收费等方式进行2B的流量变现。因此在此次免费扩张的过程中,科网公司或将赢得更多的用户。
阿里巴巴:基于阿里云等基础设施打造钉钉。截至2019年6月30日,钉钉企业组织数超过1000万,超过2亿人在钉钉上工作。阿里巴巴背靠电子商务积累的大量2B资源以及强大的云计算、支付等基础设施,在办公协同上具备独特的优势。钉钉在团队沟通、在线协同、企业协作、智能化方面持续迭代,依靠免费模式,为700万组织推荐的钉钉办公套件,考勤、审批、云盘、公告等各种办公应用全套免费,成为国内中小企业普遍采用办公软件,并在物联网时代开始向硬件进军。而在付费层面,钉钉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化提供付费服务。
腾讯:企业微信3.0全面布局工业互联网。目前,企业微信已服务超过250万家企业,活跃用户达到6000万,服务涵盖50多个行业,超过80%的中国500强企业为企业微信客户,第三方合作伙伴达到2.1万家,每天有超过470万个系统连接在企业微信上运行。3.0版本,仍以进一步深化连接,进一步开放为核心方向,主要更新&升级集中于连接微信、沟通协作、行业应用、开放生态等领域。在变现方式上,企业微信注册和使用都是免费的,但是如果企业人数超过200人之后,需要进行扩容(团队类型)或者认证(政府、组织、企业),认证费用是300元(政府免费)经认证成功的企业每年还需缴纳300元的年审费;如果企业人数在200人以下,则无需认证。认证后将提供六大权益。
字节跳动:孵化飞书,逐步扩张。字节跳动在2019年发布首款2B产品Lark,对标Slack试图打开海外SaaS市场。字节依靠强大的孵化能力,在公司内部已实现飞书的全面扩张,并对接其庞大的流量用户群体,正在实现OA领域的扩张。2019年底Lark国内版飞书开放试用,基于飞书,公司亦在办公领域孵化CRM、DMP等不同SaaS应用,而飞书亦在产品特性及使用上领先,有望成为下一个爆款产品。
垂直领域:精品应用紧跟定制需求,有望培育细分领域龙头
在线文档:云化叠加远程刚需,是优质子行业赛道。文稿编辑与审校是办公场景中最常见的活动,通常受硬件设备依赖较小,是远程办公中的刚需。从商业模式看,免费使用+广告变现以及付费+定制服务是两大主要变现方式,受肺炎疫情影响短期用户爆发将为广告业务带来增量,长期看远程办公将刺激企业员工用户向订阅服务转化。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有腾讯文档、石墨文档、金山文档、有道云等,我们认为背靠巨头,主流文档有望在短期获得较大收入。2019年,根据个公司的数据,微软Office办公软件全球用户数超12亿,金山WPS
Office用户数超3亿,腾讯文档活跃用户数近3000万,石墨文档普通注册用户2000万、企业用户20万,Google
Docs付费用户超过400万。另外,Adobe
Acrobat作为PDF解决方案领导者,目前已实现20亿安装量。
金山办公:WPS为核,持续扩展其他品类应用。金山办公依靠旗下的WPS应用,在办公领域采用WPS+策略,WPS作为入口链接不同领域的协同应用,包括云文档等内容。截至2019年年底公司已拥有2.5亿的注册用户,国内份额43%,强大的用户基础亦为公司未来进入更大范围的OA业务提供基础。
在线视频会议:受疫情期间远程沟通、视频会议等需求增长影响,预计云视频业务将迎来发展提速。从科网巨头产品看,钉钉支持102人免费视频会议,腾讯企业微信支持300人在线会议,而字节跳动飞书在免费版仅支持10人在线,最高支持50人。从疫情后首日使用情况看,音视频会议是当前平台应用尚未彻底解决的点,因此该垂直领域有望孵化一批新的行业龙头,亿联网络等值得关注。
6
风险因素
疫情持续带来中小企业付费能力下降;行业持续免费提供带来的财务风险;政策监管的风险;产品不能满足办公需求的风险。
7
投资建议
中国数字化协同办公进入快速增长期,疫情加快了这一进程。对标美国市场,我们判断,国内协同软件市场有望持续保持25%以上的高增速,云化将是行业的主要趋势,深度SaaS化的公司值得关注。中国市场料将形成科技互联网巨头、垂直细分龙头并进的格局。值得关注的中国公司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亿联网络、金山办公、泛微网络等。值得持续关注的美股公司包括:Salesforce、Zoom、Slack、Atlassia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