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财经股票 |
分类: 但斌观点 |
//@但斌:昨天和一公募基金的朋友聊天,他说他亲耳听到某公募基金的一个基金经理举报近期募集规模最大的基金违规,非常难以理解有这样的人!我说可以理解,无中生有,罔顾事实,造我谣诽谤我的人也有同样兴致,有些人就是看不得别人好,也不希望别人好!
备注:
@方流芳
1965年,一位名叫范雨臣的清华本科生阴错阳差地拿到了自己的档案袋,打开一看,有好几张纸条都是同班同学检举揭发他的思想问题,而且“上纲上线”,严重到足以让组织对他采取措施。范雨臣想不明白:“我不争取入党,连团员也不是,也没有和人争抢女朋友,得罪谁了?为什么这么多同学要在背地对我下狠手?” 当天,范雨臣绝望、痛苦,自杀的念想都有,但他最后还是想明白了,自己不追求上进,本身就成了易受攻击的“异类”。可是,谁能在学生档案袋里塞纸条呢?按范雨臣的分析,入学时班里唯一的党员学生A有资格看同学档案,所有揭发材料都是A放进去的。但是,其他几个同学怎么和A配合,一起往范的档案里添加负能量,仍然是一个谜。五十年后,校友聚会,在以色列定居的范雨臣谈及此事,仍然难以释怀,同学也跟着唏嘘感慨。
反you之后、wenge之前,很流行往个人档案袋塞材料,这可能是让人最为恐惧的“整人”手段之一,每个人都能辨识学校里哪些人能往别人档案里塞材料,与这些交往总是如履薄冰。许多人终生晦气就是因为档案袋里藏着“此人不可重用”、“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此人社会关系复杂,正在调查”之类的字条,这些话都是让人永世不得翻身的魔咒。wenge初期,“整黑材料”成了工作组的一项罪名,“交出黑材料”、“烧毁黑材料”成为一种纠错救济,往档案袋里塞材料的现象反而一度得到遏制——从1966年8月到1968年清队之前,个人档案袋里负面信息量的增长速度总体减缓。//@深圳县令://@陈满华:可怕的年代,不能让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