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虎鹿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通过论证具体规划看这里

(2018-09-26 21:49:31)
标签:

财经

分类: 财经
虎鹿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通过论证 具体规划看这里

东阳规划  昨天

 21日下午,东阳市虎鹿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通过论证。

      虎鹿镇作为东阳市首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同时也是国家级生态镇、省级森林城镇。虎鹿镇历史可以追溯到保留有的大潦新石器时代,悠久的历史孕育了诸多文化资源。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七月七”民俗、蔡宅高跷、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秋车、五灵崇拜等。



遗 • 存 • 丰 • 富
       虎鹿镇历史文化资源总量丰富,拥有厦程里(历史古镇区块)、蔡宅、西坞三大中国传统村落以及省级传统村落葛宅村,殊之不易。除此之外,诸如此类历史悠久、古建筑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虎鹿镇还有不少。镇域范围内现有保护建(构)筑物129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点39处;建议历史建筑46处;不可移动文物33处。



 
东白山旅游度假区
东白山位于虎鹿镇镇域北部,与诸暨市、嵊州市相连,又名太白峰,海拔1194.6米。因东阳境内的大白山朝向西面,故名“东白山”,与西南的西白山相峙,葛洪曾在东白山求仙炼丹,是道家求仙之所。于2015年获批省级风景旅游度假区,为浙江省首个高山台地型生态养生度假区。东白山自古有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享有“爱情圣山”之美誉,也是虎鹿镇极力打造的古镇旅游亮点。
蔡宅村
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省级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村内保留有明清时期古建筑200余幢,具有较高历史和文物保护价值建筑50余幢。蔡宅厅堂雕饰豪华,古民居颇具特色,多为“十三间头”“廿四间头”,虽历经白巾起义、太平天国、抗日战争等多次兵事,古村内仍保留着大量古建筑,为东阳市境内少见。是以名人故居、深街幽巷和古树旧溪为特色的历史文化村落。目前,依托东白山省级旅游项目开发,古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成为卢宅-李宅-蔡宅“三宅一线”古村精品线上的一大亮点。
西坞村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坐落于虎鹿镇西北角,村庄依山而建,海拔400多米,为东白山区域范围。四面环山,环境优美,村内古建筑分布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古建筑虽以普通民居为主,但就地取材,别有特色,整体风貌保存良好。村旁有保存良好的千年古树群,百年以上香榧树200多棵。
阿溪古道
镇域内现存最完整的古道,旧时去东白山和诸暨的必经之路,从白溪厚文自然村自南往北直达东白天池,古道至今保留着原始风貌,全长15公里,高差约200米,地势险峻曲折,景色迷人。
东白山(西溪)古道
东白山古道沿巍东线自潦口寺经大地湾、蚕丝岗、孔雀坞(今东白山庄)分叉:一路至太白峰,一路至东白山禅林院。道路沿溪而上,长约6000米。岩途经墨岩潭、苏州殿、大地湾水库,三级小水电站。2016-2017年,修建了简易车道。2018年5月1日,在潦口寺至白溪村东头开放了漂流旅游项目。
葛宅土堡
据《东阳民国志》记载:“清初,白寇扰境,永宁乡团勇抵御,双岩(即葛元仲)出资充饷,筑土堡,家产二千余亩陡落,无吝色。”这是现存县志中对古堡唯一的记载。
 

镇 • 域 • 特 • 色
      虎鹿镇镇域资源特色可用“五个一”概括,一村:中国传统村落厦程里(历史古镇区块)、蔡宅、西坞,省级传统村落葛宅;一山:即会稽山脉最高峰、浙江十大名山、省级旅游度假区东白山;一茶:即见载于茶圣陆羽《茶经》的“东白春芽”;一果:即香榧,中国香榧之乡西垣村正位于虎鹿镇域北部;一城:即全国最大的缝纫配件市场——浙江缝配城。
古镇特色

历史古镇至今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富有东阳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特别是位育堂建筑群、慎德堂等建筑,是东阳民宅的典型代表。完整的水系、街巷、商业业态格局,是江南商业古镇的典型代表。古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开发潜力。

 

典型空间历史要素

传统街面、柱础、牛腿、木雕细部、古井、建筑细部构建都是体现虎鹿古镇传统历史风貌的空间标志和要素。

虎鹿历史古镇内传统建筑群、建筑细部及周边环境风貌基本保存完好,部分建筑虽出现细部构件破坏,但也具备原貌修复的条件。近些年,对历史遗存保护意识加强,一些传统建筑修缮、改善并未破坏建筑的主体结构,历史韵味尚存。



规 • 划 • 原 • 则
保护的核心主题为保护虎鹿镇历史文化名镇的格局风貌、保护建(构)筑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东阳地区独特的建筑形态、空间格局以及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积极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方针,科学合理的处理虎鹿古镇保护、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以此促进虎鹿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次规划,促进虎鹿镇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各项开发建设,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提供技术指导。

在规划设计中主要坚持以下原则: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

坚持文化遗产优先保护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及时保护,尤其要注意面临破坏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以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特有的作用。

保护历史环境风貌完整性的原则

风貌保护的对象是有特性的组群景观,其中不一定有特别重要的文物或古迹。古镇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单栋建筑上,其整体所包含的建成环境是最有价值的保护对象,因此所保护的应是在特定的自然、文化背景下生成的包括整个古镇的建筑系统。同时也包括古镇周围的自然环境,如丘陵、土地、树木以及镇区内的空地、地貌、古树、河流等。

合理永续利用和生活延续性的原则

合理永续利用的原则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不能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当前的利用方式应保证以后可以继续利用。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关系,既切实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又适应现代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同时注重古镇内部居民生活的延续性,使其内部居民的生活在改善的同时得到保护与延续。

保护有形文物和无形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既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遗址、生态环境及传统的手工业、农业器具、生活用具等有形文物,又保护民间习俗、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等无形文化,使之相互依存、相互烘托,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建设协调的原则

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应与城镇建设相协调,在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城镇建设逐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配套设施,以提升古镇整体居住和环境空间。

规 • 划 • 目 • 标
1、总体目标

改善基础设施,维护古镇整体风貌特色和建立古镇风貌展示体系。保护和延续古镇的风貌和文化特色,改善人居环境。延续民俗风情和传统工艺等,实现对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分期目标

规划考虑虎鹿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本次规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进行有序引导。近期为2018-2020年,中期为2021-2025 年,远期为2026-2030年。


3、规划范围

虎鹿镇历史文化名镇规划范围原则上与虎鹿镇行政区划范围相一致,面积为96平方公里。历史古镇规划范围为53.8公顷,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三个层面,核心保护范围面积约为9.3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约为21.1公顷(不含核心保护范围面积),环境协调区为城镇总体规划范围。

 

保 护 规 划 内 容


保护镇域范围内明清及民国时期形成的传统村落、街区、街道、巷弄历史空间结构和肌理;保护古建筑、古道、古水系、古井等一体的历史格局;保护景观特色及视廊,包括建筑轮廓线、江湖水系、建筑群体特征(建筑高度、材质、形式等)及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

(1)保护文物保护建(构)筑和历史建筑(含建议历史建筑);

(2)保护河流水系、道路铺地、古树古井等历史环境要素;

(3)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内传统艺术、文化节庆和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反映居民社会生产、生活习俗、生活情趣、文化艺术、礼仪风俗等各方面的历史文化遗存;

(4)保护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变迁等物质载体和内容;注重延续古镇原有的浓郁民俗风情和商居融合的生活氛围;

(5)规划采取保护、修缮、改善、保留、拆除等多种建筑治理模式,梳理建筑空间,提升建筑风貌。保护和继承传统建筑特色,细部处理体现传统民居形式的多样性。在改善现状居住物质环境,满足现代居民生活需要,提升古镇活力。展示虎鹿古镇的传统文化特征,重新提升其古镇活力。

作者丨黄靑园

编辑丨黄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