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李保芳:直击痛点、打破藩篱,让茅台跟上时代真正“智慧”起来
(2018-07-18 11:30:48)
标签:
财经 |
分类: 财经 |
李保芳:直击痛点、打破藩篱,让茅台跟上时代真正“智慧”起来
茅台时空
今天
7月17日,茅台集团在北京召开“智慧茅台”工程顶层设计专家评审会,国内最顶级的专家为“智慧茅台”的顶层设计方案“把脉、会诊、开方”。
这是茅台集团瞄准“后千亿时代”,立足于顶层设计,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又一次重要布局。
评审会上,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发表了《以开放胸怀坚定态度务实作为
让茅台跟上时代真正“智慧”起来》的重要讲话,茅台时空摘编了讲话,并记录摘发部分脱稿表达的内容。
今天的评审会,是我们最近一段时期,立足于推动茅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初衷,在推进重大战略问题上极具意义的又一次重要探索与实践。
7月10日,我们曾邀请国内18位知名专家,到茅台开了一次战略研讨会,收获了很多金点子。
今天,我们又邀请到国内最顶级的专家,在百忙之中亲临评审会,为“智慧茅台”的顶层设计方案“把脉、会诊、开方”,我们非常荣幸。
首先,我谨代表茅台集团,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表达由衷的谢意和敬意!
听完评审之后,感受特别深。各位专家以深厚的理论功底、精湛的专业技能、独到的战略眼光,为我们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收获是满满的。
脱稿表达
茅台集团今天参会的有很多领导,参加这次评审会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智慧茅台方案的实施要靠我们亲力亲为抓,所以需要学习。
今天来的有管钱的,有管基本建设项目的,有管茅台酒生产系统的,有管市场的,还有负责信息产业工作的。他们来评审现场就是学习,听听专家怎么讲,统一认识。
编制单位要吸纳所有专家的建议,对方案做进一步修改。
我对方案有一个看法,不要等方案完美无缺了再动,要先动起来,这个比等方案做好了更重要。
我和我的团队在智慧茅台方案中的任务是什么?我觉得有两件事。一是顶层设计需要在我们手里完成,二是我们只做阶段性的工作,把我们该做的工作做完。茅台的很多事,错了可以改,没错的就要按照既定方案去推。
下来以后,请德芹同志组织信息中心和设计单位,认真梳理、充分吸纳,务求把方案做得更完美、更管用、更可行。
下面,我想从两个方面,与各位探讨一些想法。
01
我们为什么要干这件事?
茅台作为传统民族品牌,在业界、国内乃至全球,都负有盛名。自上世纪50年代初,公私合营成立地方国营酒厂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茅台不断探索创新、不断转型进步,已由昔日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今天的大集团。
近年来,我们坚持主动转型,茅台不断企稳向好,成功步入了新的上升发展周期,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烈酒品牌,备受业界关注。
最新数据显示,茅台的品牌价值达到了2128亿元,再登历史高位。今年上半年,茅台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同比大幅增长,创下了历史增速新高。
回头来看,茅台能从年产不到100吨的小作坊起家,成长为产能4万吨、产品辐射遍及全球的特大型企业。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历经了工业化、市场化、股份制改革等转型。
这些改革经历,尽管很艰难,但于茅台是不可或缺的,更是功不可没的。
脱稿表达
过去我在经信委时,最初并没有意识到大数据对贵州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大数据在贵州全面展开后,我也来到了茅台。在茅台,我发现这里的信息化水平,与茅台的知名度反差太大。
是“智慧城市”给了我启示。说到城市管理,北京和上海是比较难管的。人家现在都能做成智慧城市,莫非一个企业会比一个城市复杂吗?不会,企业没有这么复杂,是有规律的。
“智慧城市”都能做,“智慧茅台”的蓝图也可以画好。所以,当工信委提出中国的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时,我觉得非常适合茅台。
最近有了一个新词,叫做大数据与实体企业相结合,不外乎还是“两化融合”的事。不管怎么讲,“两化融合”的事在茅台是可以推的。
现在的茅台,盛名之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反差太大,需要把这一课补上,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出做智慧茅台。
今天,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们正处于更高阶段的“算法”时代。
与之相伴的是,一个又一个“信息孤岛”被打通,全社会正以过去不可想象的速度与效率,把企业个体推向被海量信息包围的外部竞争环境之中。企业的应变速度与应变手段,均需发生革命性变化。
作为传统企业的典型代表,茅台也因此再一次面临重大抉择,是坚守传统、还是跟上时代?
过去的茅台,一枝笔、一个本,就能管理一个厂;今天的茅台,一枝笔、一个本,只能记录一件事。
以信息化时代的标准,盛名之下的茅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生产、营销、管理各个环节,传统气息仍然浓厚,个别领域甚至能嗅到上个世纪的味道。
说到底,作为一家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的实体企业,茅台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与茅台品牌还极不相称。
这种不相称,其实质是严重滞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带来的是对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巨大拷问。
所以,从长远发展计,茅台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地需要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通过“两化”深度融合,用更高效、更强大的“大脑”与“神经”,改造传统、推动升级。以目前情况,茅台是有这个条件的。
基于这些考量,我们才提出要实施“智慧茅台”工程。我们希望,以更加坚定、开放、务实的态度、理念和作为,拥抱这个时代,跟上这个时代,融入这个时代,构建全新的企业治理体系,打造全新的企业发展模式,以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为茅台的未来,提供新的更大发展空间与可能。
这件事,已经迫在眉睫,而且势在必行。这也是我们今天邀请各位专家,到这里来帮助我们的原因。
02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智慧茅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为实体经济再一次指明了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我们正处于“4G正方兴未艾,5G已悄然来临”的最好时代,“智慧茅台”建设理当成为“千亿茅台”的重要助力。
“智慧茅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最为重要的是,从生产端到供给侧,要形成畅通的数据流、信息流。
其方案设计与推进实施,要直击痛点、打破藩篱,统筹规划、联通孤岛,高效落实、服务发展,力求建成贵州最好、行业一流的水平,成为中国最传统、最具代表性的实体产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典范。
脱稿表达
我们对设计单位提出的要求就两个字,实用。做智慧茅台不是编教科书,理论的东西再多,对茅台没用,必须要实用。
茅台品质和品牌,现在全天下都知道,这是茅台的硬实力,我就想通过这个方案的实施和推行,真正显示茅台软实力的提升。
办这个事,放在20年前,我认为非常难。一是没钱,二是没人能把这个事说清楚,第三装备达不到。今天看来三个困难都不是事,一是茅台不缺钱,二是人才都能找得到,三是技术已经成熟。
要干这个事,关键是意识和观念能不能跟得上。专家也说,这个方案在茅台实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我会带头执行下去。
初步想来,有这么几个考虑:
充分挖掘和运用海量数据,提升治理水平
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内部管理上。最为典型的问题,是怎样加强产供销的协调性,让整个链条的运转更加有序有效。
茅台的现状是,从供应到生产,再到销售,要么原料跟不上,要么能力跟不上,计划老是不能很好地执行。
当中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数据存在籓篱,“干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能共通共享;再一个,信息不同步,导致工作滞后,即便看到了问题,也是“黄花菜都凉了”的时候。
其他包括质量、安全、财务、品牌管控和子公司指导等重要内容,都需要信息资源共享,才能精准施策。
这是“智慧茅台”首先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手段,打破籓篱、联通孤岛,才能真正做到数据的“聚通用”,让企业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得到质的提高。
充分挖掘和运用海量数据,提升决策水平
我们每年投放市场的产品,包括茅台酒、酱香系列酒在内,以数亿瓶计。它们是在流通环节,还是到了商超卖场?是进了家庭,还是餐馆?消费主要集中在什么区域,消费者处于什么年龄段?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总量,是总体稳定,还是激烈波动?
只有对消费地域、消费人群、消费水平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精准分析,我们才能在市场策略上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市场应对上更有预见性和前瞻性。要做到这一点,高度依赖于我们对大数据的采集、分析与运用。
挖掘和运用海量数据,提升服务水平
一定程度上,中国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特别是移动购物最普及、最先进的国家。我们对数据的运用与依赖,不仅超越了以往,也不亚于其他大部分国家。
消费者对于信息的获取、便利的依赖,高度敏感、高度关注。人们都希望,能有更便捷、更有效的渠道,了解茅台、购买茅台,或者得到打假求真的服务。这是极为基本的市场需求。
坦率地讲,茅台提供的市场服务并不好,不足以让消费者满意。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多次收到消费者投诉,在我们的电商平台上买茅台,他们反映了下单难、耗时长、速度慢等一系列问题,体验很差。
当中固然有“黄牛”的问题,更有平台建设本身的问题。茅台亟需引入专业强者,通过大数据手段、人工智能“算法”,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更精致的服务体验。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茅台高质量发展,向更高层次和水平迈进的突出障碍。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产品之一,信息化时代的消费者对茅台酒的服务需求背后,是非常庞大的数据资源,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数据财富,关键在于想办法用好,才有助于茅台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各位专家,今天的会议,只是“智慧茅台”建设的开端和起步。由衷感谢大家的帮助与指点,让我们对茅台怎样在新的时代“智慧”起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但我们深知,“智慧茅台”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