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醍醐灌顶,李小加告诉你IPO注册制真相

(2018-06-14 21:39:12)
标签:

财经

杂谈

分类: 财经
醍醐灌顶,李小加告诉你 IPO 注册制真相
原创: 刘胜军  刘胜军微财经  今天
引导关注图
全文共 2407 字,阅读时长约 9 分钟
这是刘胜军微财经的第 171 篇原创首发文章

让你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1
中国从海外引入了不少创新的制度设计,但时常出现变形和走形,股市、创业板是典型。

IPO 注册制命运会怎么样呢?

我们有理由担心。已经有人说了:注册制也有审核。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中国有太多“白马非马”的诡辩论者,喜欢搅乱事情的真相,给大家一个马马虎虎、形似而神不似的注册制。果真如此的话,中国股市将继续坑爹 20 年。





2
最近,中国证监会设立“科技创新委员会”迎接独角兽回归;巧合的是,香港交易所也设立“生物科技板块”,并成立了“生物科技咨询小组”。香港交易所李小加撰文,详细解释了香港交易所生物科技板块的细节安排。



对比细微的差异,让你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内地证监会

香港交易所

本次支持创新企业境内上市工作以试点方式开展,设定了较高的准入门槛。门槛高于市场口语化说法的所谓“独角兽”企业标准,宁缺勿滥。其中已境外上市试点红筹企业,市值应不低于 2000 亿元人民币。

一个服务实体经济的资本市场,不能光想着怎么在企业富贵时锦上添花,更应该考虑如何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行业雪中送炭。

尚未境外上市试点企业,应符合:最近一年经审计的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 30 亿元人民币,且企业估值不低于 200 亿元人民币。

如果门槛设的太低,可能会把过高风险的公司放进来,不利于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如果门槛设的太高,又无法满足生物科技行业的合理融资需求,而且可能把很多急需资金的好公司挡在门外,让投资者错失良机。

我们最终选择设定了 15 亿港币市值和已通过一期临床测试、即将进入二期临床测试这两大主要上市门槛。

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能够引领国内重要领域发展的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

交易所的确会严格把关,但把关的焦点是在信息披露上,而不是实质性前端审查。上市门槛是客观标准,公司一旦达标,交易所就不能通过任意改变门槛或用其他主观判断来对个案公司进行取舍审查,只能严格要求公司详尽准确披露所有投资者应该知道的信息。

此次试点工作,重在制度建设,并根据试点情况加以改进完善,条件成熟时,逐步扩大试点企业范围。

作为市场的营运者和监管者,我们永远不可能比市场更聪明,无论监管者怎么用心审核,都没有办法将所有的坏公司挡在市场之外,更不可能为投资者做出决策。

证监会将成立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按照试点企业选取标准,综合考虑商业模式、发展战略、研发投入、新产品产出、创新能力、技术壁垒、团队竞争力、行业地位、社会影响、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成长性、预估市值等因素,对申请企业是否纳入试点范围作出初步判断。证监会以此为重要依据,决定申请企业是否纳入试点。

生物科技咨询小组不是法定机构,只是联交所和香港证监会的顾问,完全不参与上市申请个案的审批。换句话说,生物科技咨询小组成员是被动的顾问,不是主动的审查者,寄望生物科技咨询小组把关审核不仅不现实,更是对其功能的严重误解。

发行审核会严格把关,审慎选取试点企业,充分考虑国内国际市场情况,把握好试点的数量和节奏,平稳有序的开展试点工作,不会一哄而上。

大家希望交易所主动管理入市规模与节奏。但是,香港一向信奉法治精神、程序正义和市场至上的监管逻辑,我们不认为监管者应该替市场做主,人为地干预正常市场运作机制。我们不可能有科学合理的方法调整市场供需,即便我们能够公平合理地管理公司入市节奏,也无法保证生物科技板块一定成功或能够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即便这样的“流量管理”在短期内也许能够人为地保持市场供需平衡,它一定会为我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带来其它不良后果。

证监会不对企业的质量、投资价值、投资者收益等做出判断,证监会不为试点企业质量背书。投资者应充分评估试点企业的各项风险,自主判断试点企业的投资价值,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对于可能出现的对试点企业的过度炒作,交易所将强化一线监管,加强盘中实时监控,对影响市场局部或整体运行的异常情形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发挥券商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作用,督促会员重点监控频繁参与炒作的客户。

我想提醒投资者,尤其是对生物科技不熟悉的中小散户投资者,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冷静,冷静,再冷静!

如果你看不懂生物科技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请千万不要投资;如果你对生物科技行业的政策与发展不甚了解,请千万不要投资;如果你的心脏不能承受股价一天涨跌20%甚至更高的波动,请千万不要投资;如果你不能接受投资的股票价值有可能归零的风险,请千万不要投资。

首批 6 只“独角兽基金”获批,上限规模总计 3000 亿。从 6 月 6 日基金获批到 6 月 11 日正式开卖,中间仅仅隔着 2 个工作日和 2 个休息日。其中一家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原本以为产品获批后会有更多时间准备,但没想到会里推进得如此急促,不仅要求马上发行,募集时间也如此短,这样的时间安排是我们没有意料到的,感觉有些仓促。”

我建议对于生物科技了解有限的散户投资者应该先观察再试水,在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充分互动和博弈、形成稳定的价格趋势之后再逐步尝试。如果能用一篮子个股组合的方式来投资可以分散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投资者可以在数十家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后,通过投资相关生物科技指数基金来分享这一板块的整体机遇。


------------------ END -----------------

活动预告

2018 余额不到一半,请充值 ——上海首场微友会公告

戳下方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直接报名活动。


-------------------------------------------

 商务合作 / 投稿 / 转载 


 请加微信: Li_yan_Zhang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版权说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号ID、二维码
3.转载文章标题加上 “【刘胜军微财经】” 字样
4.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