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创业借债,想以腾讯股票抵债被拒绝,如今股价飙升300倍--互联网解码

标签:
财经 |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
马化腾创业借债,想以腾讯股票抵债被拒绝,如今股价飙升300倍
在1999年10月份,腾讯公司突然收到一封厚厚的、来自美国的信件包,打开一看,居然是美国在线的英文律师函,它已向美国的地方法庭状告OICQ侵犯了ICQ的知识产权,要求腾讯停止使用OICQ.com和OICQ.net域名,并将之归还给美国在线。
拿到这份律师函,马化腾当夜把其他四位创始人召集到一起商量对策,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应对。
到11月份腾讯公司的账上只剩下1万元现金了。 在开源无望的情况下,此时的马化腾只有两件事可做:一是增资减薪,二是把腾讯卖掉。
相比增资减薪,把公司卖掉,也许是一个更痛快的办法。马化腾的开价是300万元,他与曾李青开始四处寻找愿意出钱的人。日后,马化腾等人都不太愿意谈及这一段十分不堪的经历,不过,从不少人的回忆中还是可以看出当时的窘迫。据不完全统计,起码有6家公司拒绝购买腾讯公司的股份。
几乎所有接待过马化腾或曾李青的企业都表示“不理解腾讯技术和无形资产的价值”,有的则提出只能按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多少个桌椅板凳来买”,对公司的估值,最多的出到了60万元。
马化腾后来沮丧地说:“谈判卖腾讯的时候,我心情非常复杂和沮丧,一连谈了4家,都没有达到我们预计的底线。”
当现金几乎断绝的时候,几位创始人都不得不腆着脸四处找朋友们借钱,深圳城里稍稍认识的人都被他们借了一个遍。至少有两位有钱的朋友分别借给腾讯20万元和50万元。
马化腾向他们提出,能否用腾讯的股票来还债,他们都婉转地表示了拒绝。如果他们当初接受了腾讯的股票,现在恐怕也已经是亿万富翁了吧。
在出售公司无门之后,曾李青向马化腾提议,换一批人谈谈。
“我们之前找的都是信息产业里的企业和人,他们其实都看不见未来。现在要去找一些更疯狂的人,他们要的不是一家现在就赚钱的公司,而是未来能赚大钱的公司,他们不从眼前的利润中获取利益,而是通过上市或再出售,在资本市场上去套利。他们管这个叫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
这是马化腾团队第一次听到“风险投资”这个名词。
备注:这篇文章的作者应该没有核实数据,上市以来,腾讯大概上涨622倍。如果当初原始股投了,那是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