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财经 |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
致世联人的信|轻舟载得春多少,流水飞红廿五年
原创 2017-12-25 陈劲松 世联行
致世联行全体同事: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在92年圣诞和93年的新年钟声里,佟总和我也在写信。写给当时潜在的客户和朋友,“世联房地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就要开张了!既紧张又憧憬。
怎么会想到25 年后,同样的时间,甚至是同样的心情,在做同样的事情呢?
又是一年将尽夜,欲写世联已忘言。
有人说,衡量一个公司的年龄,要看这个公司的愿景和现实的差距,越大越年轻;也有人说,衡量一个企业的品牌,要看扩展一致性的年轮,越多越可靠。
可见,年轻的企业就是时代的企业,永远面向未来;成长的企业就是主流的企业,永远靠传承。
25 个年轮的世联行,如何迎接新的一年——2018 年?
一、 房子就是服务
2018 年,大家普遍都不再怀疑,中国房地产将进入新时代了。正如25 年前,小平南巡后,大家普遍的预感一样。
但,那又如何?真正把握新时代并付诸行动者又有几人?回想起来,世联成立的时候,房地产的时代并没有真正到来,待98 年全面取消福利分房和可以抵押按揭之后,房地产市场的深远发展才真正开始。与今天多么相似!
当我们说房子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三十年前,我们说的其实是“单位”;
二十五年前,我们说的其实是“商品”;
十年前,我们说的其实是“资产”;
今年,我们说的其实是“变化”。
凯文·凯利在《必然》中这样说:“永无休止的变化是一切人造之物的命运。我们正在从一个静态的名词世界前往一个流动的动词世界。”
“没有永恒的房产,只有时代的房产”。如果我说,即便是不动产的“房子”,都会变成可流动的“服务”,大家会信吗?
当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中国房地产“49 字方针”的时候,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我们此时虽然不能具体预测作为“商品”、“资产”的前景,但未来二十年房地产转向服务的总趋势已清晰可见了:
I 、产权从单一“所有权”,转为多元、共有权;
II 、产权从特指“所有权”,转为系列可拆分的产权束;
III 、产品从服务于买卖,转为服务于租赁;
IV 、市场从服务于“升值”,转为服务于居住;
V 、房子以人的美好生活为本,而不是相反。
世联行作为25 年的服务企业,绝不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面对更大的变化中的市场,应该怎样“努力崇明德,及时当勉励”呢?
二、 世联行理解的服务
“世联:为工作注入生命的意义”曾写在世联十年的书上,诠释着世联人对“生意”(生命的意义,生生不息)的理解。
其实,每个人的职业生命都是有限的,但当这样的态度注入工作,企业就有了生命。
如果个体可以靠药物维持物理生命,那么企业也可以靠固定资产来延续,但这有什么意义呢?这绝不是“生意”!更何况,25 年来世联绝对地坚持轻资产,根本就无所依靠的固定资产,那么我们的生意之道是什么呢?
“轻舟载得春多少,流水飞红廿五年”,我们世联坚守了如下的信仰:
1、 坚信,服务是有价值的;
如果服务不挣钱,就不是生意,是“死意”。无论流行什么思维,这是安身立命的第一思维。
2、 坚信,组织是有红利的;
组织红利不只在规模红利,还在于经验、知识和价值观红利。
3、 坚信,服务不是故事,不是投机;
服务是和客户同时互动产生和完成的,风险是内控型的。没有基础客户的服务是“故事”;没有现实客户的服务是“投机”。
4、 坚信,服务是靠平台,不是靠英雄;
服务评价在于客户体验,在于前线;前线的能力在于平台支持与赋能,英雄就是对平台有贡献的人,但不能夸大。
5、 坚信,系统平台永无止境的细小改进,从量变到质变;
客户认可的变化,正是来源于对改进的确认,一点一滴的持续改进,才能真正进入我们的基因中。
6、 坚信,客户与业务共生;
服务并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一种不间断的关系。
7、 坚信,科技使专业服务发挥更大价值,而不是相反;
科技和共享经济将极大拓展服务的空间、时间和能力。
8、 坚信,服务不是机器人,是人;
理性的乐观和责任的激情仍然是服务组织的最佳识别要素。
各位,回首25 载,没有“时世维艰”的感伤,只有“岁月如梭”的感叹和与大家一起实践我们服务信条的感恩!
是25 年来20 多万名世联同事先后的激情努力积累了今天的世联资产。
三、2018 年,服务、科技与共享的世联
正如25 年前,一个大时代来临时的景象,推开2018 年的大门,中国房地产服务转型面临着大开放、大合作、大分享的格局,我们同样会有许多疑惑,但同样会感到“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当此之时,重要的不是已取得的业绩和功名,甚至不是怀旧与总结,重要的是行动:
用服务开拓业务,
用科技追赶时代,
用共享拥抱未来!
2018 年,世联行25 岁,正是青春模样。
最后,让我用诗句向同事和亲人们祝贺新年!
故国三千里,
深耕廿五年。
今夜思征战,
开山到水源。
乡书何处逢,
感恩在世联!
向所有世联人和亲人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