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财经 |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
【前瞻】从“数据主义”到“人工智能”
2017-03-14 中信研究
——许英博
机遇:“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5-10年的科技投资主线。移动互联硬件红利正在消退,但数据红利才刚刚开始。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14.7亿部,仅增2.3%;三星、苹果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中资三巨头HOV崛起。智能手机销量和技术进步同时进入平台期。互联网和物联网蓬勃发展,带来数据量爆发,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量以50%以上的CAGR增长。我们判断,基于海量数据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可能走的更远。
数据主义:数据和算法,胜于直觉和经验,将主导人类决策。互联网和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时代,世界的主导力量正在由工业时代的资源品和资本,向后工业时代的数据和算法演进。全球最大市值公司,已由石油公司和银行,全面转向互联网科技公司。截至2016年底,全球市值(美元计价)最大的五家公司依次为:苹果(5820亿)、Alphabet(5560亿)、微软(4520亿)、亚马逊(3640亿)、Facebook(3590亿),石油和金融公司排序后移。互联网公司高估值的背后,是投资人对其用户和数据价值的关注。我们判断,“数据”产业链有望成为未来5-10年的科技投资主线。
掘金数据产业链:数据的产生、数据的存储和云服务、数据的分析挖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投资顺序因循数据的生命周期,我们首次绘制了“数据产业链”未来5年的投资地图。
1)数据源层: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伴随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时时产生海量数据;未来,物联网将进一步扩大数据规模。互联网产业FAG(美国)和BAT(中国)的高估值反映投资人对于其数据价值的认可,物联网领域的关注和投资机会才刚刚开始。汽车、公用事业(水电煤气)、共享单车、工业互联网等可能成为物联网最快落地点。
2)数据存储和云服务:从“存储介质”到“数据中心”再到“云服务”。伴随数据量快速增长,数据储存和运算规模持续提升。存储介质硬件短期供不应求;中长期,数据中心IDC、云服务和边缘计算值得关注。
3)数据分析挖掘: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到“大数据”。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生物识别等,是数据智能中的重要一环。此外,大数据挖掘以提升效率和实现智能分析,方兴未艾。
4)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和“Fintech”或是最快落地的两个方向之一。人工智能60年历经“三起两落”,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驱动第三次繁荣。能够时时产生海量数据的领域,有望最快实现人工智能的进步,可能的领域包括:汽车、金融、商业、安防等。
人工智能:是“数据革命”的终极方向。人工智能是数据应用的终极方向。两会进行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人工智能,科技部部长万钢也表示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规划即将出台。结合往年的两会热点经验,我们预计人工智能将成为贯穿全年的投资主题。
风险因素:GPU等硬件性能提升进程慢于预期,市场对于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预期显著高于技术进步速度,AI出现明显的失误并导致较大的事故,法规加大AI监管力度等。
投资策略:我们维持“人工智能”主题“强于大市”评级。全球范围看,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链优势公司包括:英特尔、英伟达、Facebook、亚马逊(AWS、Echo)、Alphabet(Google)、IBM(Waston)、赛灵思、腾讯(0700.HK)、百度、阿里、科大讯飞、Mobileye、特斯拉等;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非上市公司还包括:思必驰、旷视科技、依图、云知声等。
特别提示
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专业投资机构。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法律声明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本资料均摘编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中信证券并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中信研究(原始ID:gh_294e097afc75)是由中信证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若未经中信证券官方核准,其他任何明示或暗示以中信证券名义建立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官方订阅号,订阅人在阅读、使用相关订阅号信息前还请务必向中信证券销售人员或投资顾问进行核实。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订阅人及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信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中信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报道相关内容”的日常授权。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中信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中信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中信证券的机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