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食品】周报观点:鸡年春节食饮观察及估值思考
(2017-02-05 19:01:13)
标签:
财经 |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
【中信食品】周报观点:鸡年春节食饮观察及估值思考
daijiaxian03072017.02.05
【投资要点】
鸡年春节基本面观察:高端白酒继续高景气,不考虑茅台供货紧张终端需求增长超20%,预计元宵后批价将小幅回落。白酒方面,鸡年春节高端酒继续高景气,茅台春节备货期间供货紧张,酒厂排长队提货和空运新闻迭出,节前最后批价为1160-1180元,目前节后发货和需求都尚未启动,批价仍维持原状,预计元宵后将小幅回落,但守1100元应当无虞。根据春节终端草根调研,部分终端茅台缺货,供货充足的终端春节销售同增20%以上,表明需求强劲。五粮液方面,节前批价约750元,根据草根调研,终端店反馈终端价760-780元接受度高,动销顺畅,根据目前的发货成本和经销商态度,预计元宵后批价回落至740元。随着茅台价格一路走高茅台品牌力持续提升,高端酒集中度也随之提升,茅台高端酒份额已从2012年的40%提升至2016年的55%。结合供需节奏和渠道成本,我们认为元宵后高端白酒批价回落幅度有限。
鸡年春节基本面观察:生鲜和炒货春节夯。食品方面,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40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4%;阿里年货节食品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42%,在网购食品年货成交比方面,零食坚果占比最高,达46.15%。京东年货期间数据显示酒类增长最快,其次是坚果炒货,生鲜类商品同比增长则接近4倍。
持仓分析:国内Q4增持白酒仍仅标配,1月沪港通卖出占茅台卖盘20%,海外低配。从国内基金四季度末重仓股持仓情况看,贵州茅台(0.79%)成为第二大重仓股,但仅为标配,单季度增持较多的为五粮液(3080万股)、山西汾酒(2210万股)、贝因美(2100万股);目前重仓基金数最高的是贵州茅台(324家)、五粮液(219家)及伊利股份(138家),持仓比例前三位贵州茅台、伊利股份、五粮液。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1月沪港通卖出额占茅台总流出额的20%,此中不含QFII,由此可知海外资金对茅台目前属低配。
估值思考:下行风险不大,近五年中有4年春节后1个月白酒跑赢大盘。结合海外资金成本低、预期回报低、回撤限制强的要求,及海外对茅台基本面的认可,我们认为一旦茅台估值回调至20倍以下将受到海外资金追捧,目前茅台估值21.5倍,即使估值有下行可能风险也不大。从估值区间看,市场看茅台的角度有所变化,从复苏到成长,我们认为估值有望上行至23-25倍,而结合海外投资者偏好,如回调至20倍以下,海外投资者大概率将回归。茅台估值对板块估值中枢有较大参考意义,为其他高端酒(如五粮液)、其他龙头(如伊利股份)提供估值参考,伊利股份Q4环比改善显著,年报表现可期,目前估值对应17年18倍具有一定优势。此外,从近五年春节后自正月初八起1个月内的板块表现来看,中信食品饮料指数近5年均成功跑赢大盘,中信白酒指数除2015年外均跑赢大盘,其中2014年大幅跑赢大盘17.28pcts。
重点公司:周黑鸭——烹好一只“丑小鸭”,飞向全国“美天鹅”。公司是品牌突出的休闲卤制品生产商及零售商,2013至2015年收入复合增速41.3%,净利润复合增速45.8%,增长迅猛。卤制品景气领先休闲食品,集中化、包装化、品牌化趋势显著,周黑鸭为景气塔尖的浪头。绝味、周黑鸭、煌上煌居休闲卤制品行业前三,2015年周黑鸭门店数667个,不足绝味10%,但单店收入365万元,近10倍于绝味,主要系直营/加盟模式带来结算价不同,且周黑鸭单价高,这也是公司毛利率高的主要原因(2016H1毛利率62.9%),另MAP定量包装提升单次购买数量和客单价。公司盈利能力强,毛利率、净利率约为绝味2倍,净利率高主要系毛利高基础上自营带来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压力小,公司外带模式流转快,劳工/租赁成本占收入比重低。周黑鸭以独特产品口味为核心竞争力,渠道上以交通枢纽为核心开拓方向,募投拓产品助力全国拓张,把握娱乐营销精准到达年轻消费群。公司ROE居港股食品板块第一,预测2016-2018年EPS为0.32/0.42/0.51元(单位RMB,对应0.36/0.48/0.58港元,2015年摊薄后EPSHKD0.26)。由于A股可比公司煌上煌、来伊份估值过高,缺乏可比性。以海外可比公司星巴克、85度C、面包新语为参考(2017年平均估值22倍),给予目标价HKD10.56元,“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行业景气度下降风险。
投资建议:酒类方面,抱定青松不放松,推荐泸州老窖、贵州茅台、五粮液、水井坊、顺鑫农业,以及1月再次提价的会稽山;食品方面,推荐确定高增长估值有优势的安琪酵母、环比有改善估值有优势的伊利股份、团队初见雏形的西王食品、拐点趋势确立的贝因美。港股推荐周黑鸭。
【一周市场表现】
上周沪深300指数下跌0.69%,上证综指下跌0.6%。食品饮料板块部分:食品饮料(中信)指数下跌0.4%,白酒Ⅱ(中信)下跌0.22%;食品(中信)下跌0.7%。公司涨幅前三名:重庆啤酒(2.6%)、涪陵榨菜(2.2%)、伊力特(2.2%)。板块年超沪深300指数-0.9%,白酒板块超沪深指数0.35%。
————————正文————————
【一周热点】鸡年春节食饮观察
鸡年春节基本面观察之一:高端白酒继续高景气,不考虑茅台供货紧张终端需求增长超20%,预计元宵后批价将小幅回落。
白酒方面,鸡年春节高端酒继续高景气,茅台春节备货期间供货紧张,酒厂排长队提货和空运新闻迭出,节前最后批价为1160-1180元,目前节后发货和需求都尚未启动,批价仍维持原状,预计元宵后将小幅回落,但守1100元应当无虞。根据春节终端草根调研,部分终端茅台缺货,供货充足的终端春节销售同增20%以上,表明需求强劲。五粮液方面,节前批价约750元,根据草根调研,终端店反馈终端价760-780元接受度高,动销顺畅,根据目前的发货成本和经销商态度,预计元宵后批价回落至740元。随着茅台价格一路走高茅台品牌力持续提升,高端酒集中度也随之提升,茅台高端酒份额已从2012年的40%提升至2016年的55%。结合供需节奏和渠道成本,我们认为元宵后高端白酒批价回落幅度有限。
鸡年春节食饮观察之二:消费旺,重健康
鸡年春节消费旺盛,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增11.4%。2017年春节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红红火火、年味浓郁,网办年货、网络订餐等线上线下消费加快融合,春节消费越来越注重品质、崇尚健康。据商务部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7日至2月2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40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4%。秦皇岛、长沙、太原重点监测企业食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0%、12.7%和9.1%。食品消费健康化。2017年春节期间较往年相比,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更加重视健康属性。健康饮食观念带动地方特产、时令水果、保健礼品等商品销售,阿里统计的全网最畅销十类土特产(大米、海参、橙子、腊肠、燕窝、冻虾、苹果、蜂蜜、枸杞、车厘子)中,腌渍食品只占一席,水果却有3种;在年夜饭食材的采购中,生鲜食品占比逐年提高,新鲜水果和新鲜蔬菜增幅尤其显著。春节期间年货置办与消费存在一定的区域特征:比如安徽人春节期间最爱的依然是土特产和家乡味,安徽的炒货、腊肉、山珍、土鸡蛋等产品大受欢迎;云南人土特产年货消费前三名的是:大米、燕窝、车厘子。
鸡年春节食饮观察之三:网购成常态
线上消费提升,网购零食坚果占比最高。足不出户办年货已成为互联网经济下的“新常态”。数据显示,阿里年货节集中售卖期间,83%的交易通过移动端完成,90后和80后消费者,联手贡献了超过77%的订单。食品饮料成线上挑选年货的首选。今年阿里年货节期间,食品销售额比去年大幅增长42%。在今年阿里年货节4天里,无线端成交占比90%。同时来自京东数据显示,酒类依然是今年年货期间环比增长最高的品类,其次是坚果炒货,生鲜类商品的同比增长则接近4倍。在网购食品年货成交比方面,零食坚果占比最高,达46.15%,其次是粮油干货14.82%,酒类和生鲜熟食占比都在9%以上,咖啡冲饮占比6.52%。
“互联网+”引领餐饮消费新时尚,网络订餐成为消费者的个性化选择。湖北武汉银沁九龙大酒店通过电商平台推出年夜饭团购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0%,吉林部分餐饮企业的网上订餐量较平时翻了数倍,北京同和居外卖盒装年夜饭营业额同比增长近50%。春节黄金周期间,安徽、云南、新疆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5%、22.3%和19.3%。
鸡年食饮观察之四:洋年货受追捧
“洋年货”受消费者热捧。根据上海商情信息中心的调查表明,进口商品成为中国消费者购物篮中增长最快的一个重要分支,进口的生鲜、乳制品、葡萄酒、啤酒、休闲食品、保健品不再是以往节假才会舍得的奢侈消费,而成为消费者尤其是新世代日常购物篮中的常客。进口牛肉、进口水果已取代葡萄酒、巧克力成为进口食品中的新热点,来自美国、俄罗斯的谷物早餐,来自欧洲的橄榄油和意大利面等也成为新世代的新主食选择。据市场调研,接近九成的消费者愿意花费更高的价格,购买健康的食品和高档的食材。升级的快速消费品成为居民购物篮的重点商品,居民在乳制品、休闲食品、饮料、酒类为代表的升级品类的消费占比达到了40.8%,而粮油、生鲜、调味品等基础民生商品的占比为22%。据毕马威咨询统计,我国进口食品平均每人消费量不到20克,远低于发达国家2.6千克的消费水平,未来进口食品将成为我国消费者重要的食品来源,市场开发空间巨大。
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消费者成为进口食品的消费主力。据上海商情发布的《2016-2017快速消费品年度报告》,以“80后、90后、00后”为代表的新世代消费正在成为消费主流,他们注重产品品质,对大品牌更加信任,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过去方便面、碳酸饮料、巧克力、饼干、啤酒等产品难吸引他们眼球,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无添加、低糖低盐等量化摄入指标的关注,食用便捷、包装迷你化等正在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鸡年春节食饮观察之五:重安全
食品安全成关注热点,政府加大监管力度。继网络订餐平台诸多问题被曝光后,食品安全尤其是网络食品安全引起国家及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今年春节国家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测力度,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今年1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抽检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糖、调味品、糖果制品、酒类、蔬菜制品和水果制品等7类食品714批次样品,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710批次,不合格样品4批次。总体情况: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130批次,不合格样品1批次;食糖30批次,不合格样品3批次。调味品177批次,糖果制品99批次,酒类97批次,蔬菜制品90批次,水果制品91批次,均未检出不合格样品。
食品安全有法可依。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对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做出部署。去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于去年10日1日正式实施。当月,北京市出台《北京市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去年6月,上海食品监管首度引入“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此外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底向公众发布新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在2016年实现“全品种可查询,重点品种(婴幼儿配方食品、食用油、酒类)可追溯”。
【持仓及历史分析】
白酒获增持较多,但整体仍标配偏低配,近五年中有4年春节后1个月白酒跑赢大盘
白酒:五粮液、山西汾酒获增持。从基金四季度末持仓情况看,白酒板块中,季末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重最高5位为分别是贵州茅台(0.79%)五粮液(0.36%)、泸州老窖(0.20%)、洋河股份(0.05%)及山西汾酒(0.04%),单季度持仓变动前3位为五粮液(3080万股)、山西汾酒(2210万股)、顺鑫农业(-789万股);目前持股基金数最高的3位分别是贵州茅台(324家)、五粮液(219家)及泸州老窖(111家)。
食品:贝因美、涪陵榨菜获增持。食品板块中,季末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重最高5位为分别是伊利股份(0.42%)、双汇发展(0.05%)、皇氏集团(0.04%)、恒顺醋业(0.04%)及涪陵榨菜(0.04%),单季度持仓变动前3位为双汇发展(-2916万股)、贝因美(2100万股)、涪陵榨菜(1295万股);目前持股基金数最高的3位分别是伊利股份(138家)、双汇发展(60家)及贝因美(33家)。
板块月度表现回顾:6月份100%跑赢大盘。我们整理了中信食品饮料指数及中信白酒指数近12年按月涨跌幅情况,并将其与同期沪深300指数对比后发现,年初1-3月板块跑赢大盘概率接近50%,其后5-7月份逐渐提升,中信食品饮料及中信白酒在统计的12年中每年6月份均成功跑赢大盘,显示了较强的月度相关性。数据表明,节后板块相对收益较高概率提升,阶段内具有一定获益空间。
春节后1个月表现:近5年高概率跑赢大盘。从近十年春节后自正月初八起1个月内的板块表现来看,中信食品饮料指数有6年绝对涨跌为正,其中2012年以来近5年均成功跑赢大盘,显示了较强的阶段相对收益特性;中信白酒指数有6年涨幅为正,近5年除2015年外均跑赢大盘,其中2014年大幅跑赢大盘17.28pcts,表明板块在节后表现上具有一定相对优势,可以考虑适时配置获益。
【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酒类方面,抱定青松不放松,推荐泸州老窖、贵州茅台、五粮液、水井坊、顺鑫农业,以及1月再次提价的会稽山;食品方面,推荐确定高增长估值有优势的安琪酵母、环比有改善估值有优势的伊利股份、团队初见雏形的西王食品、拐点趋势确立的贝因美,港股推荐周黑鸭。
【近期重点报告回顾】
周黑鸭(1458.HK)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烹好一只“丑小鸭”,飞向全国“美天鹅”
公司概览:品牌突出的休闲卤制品生产商及零售商。公司从事鸭及鸭副产品和素食等熟卤制品生产,主要通过自营门店和网络渠道进行销售,2013至2015年收入复合增速41.3%,净利润复合增速45.8%,增长迅猛。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创始人夫妇持股近60%,且成为精神领袖。
行业分析:卤制品景气领先休闲食品,集中化、包装化、品牌化趋势显著。我国休闲食品2015年零售规模为7355亿元,CAGR5为12.9%,其中休闲卤制品增速居首位,CAGR5达17.6%。卤制品行业显示出集中化、包装化和品牌化三大趋势:CR3仅17.1%,提升空间大;包装VS非包装休闲卤制品前五年复合增速分别为29%VS15.6%,2015年非包装占比高达81%,替代空间大;品牌VS非品牌前五年复合增速分别为32.6%VS10.1%,2015年品牌占比46.2%,仍未及半。周黑鸭作为品牌包装休闲卤制品龙头,是板块景气度塔尖,预计可维持约30%增长。此外,薯片案例说明,从餐桌食品到休闲食品将大幅提高行业天花板,休闲卤制品该趋势已成。
行业格局:三足鼎立,缘何单店收入及利润率笑傲行业?绝味、周黑鸭、煌上煌居休闲卤制品行业前三,2015年周黑鸭门店数667个,不足绝味10%,但单店收入365万元,近10倍于绝味,主要系直营/加盟模式带来结算价不同,且周黑鸭单价高,这也是公司毛利率高的主要原因(2016H1毛利率62.9%),另MAP定量包装提升单次购买数量和客单价。公司盈利能力强,毛利率、净利率约为绝味2倍,净利率高主要系毛利高基础上自营带来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压力小,公司外带模式流转快,劳工/租赁成本占收入比重低。
公司分析:产品为基、渠道织网、品牌加持。(1)产品上:口味独特是核心竞争力,客户粘性强,且专注鸭和鸭副产品识别度高;MAP锁鲜装保留口感并延长保质期、提升品牌形象,使得过去两年平均售价年均提升超10%,预计未来提价能力可持续。(2)渠道上:目前商圈占据销售终端80%以上,将加快交通枢纽布局,未来2-3年预计交通枢纽门店将提升至1/3,按目前火车站和机场规模测算预计有3500家门店空间,加之地铁布局空间巨大;区域上渠道剑指全国化,2015年华中收入占比69.3%,空白市场多,2016Q3武汉洪涝影响公司短期业绩,恢复弹性大;预计未来三年每年开店180-220家。(3)产能上:目前仅有两处产能,深圳租赁产能到期影响短期供给,公司规划以华中为中心陆续向华东、华南、华北、西南分区域融资建立五大基地,IPO募投产能建成后产能将达7.64万吨,翻番以上。(4)营销上:结合娱乐营销、话题营销、会员营销和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打造“会娱乐更快乐”的品牌理念。
风险因素。食品安全问题、口味偏好区域性制约、消费者偏好变化。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公司ROE居港股食品板块第一,预测2016-2018年EPS为0.32/0.42/0.51元(单位RMB,对应0.36/0.48/0.58港元,2015年摊薄后EPSHKD0.26)。由于A股可比公司煌上煌、来伊份估值过高,缺乏可比性。以海外可比公司星巴克、85度C、面包新语为参考(2017年平均估值22倍),给予目标价HKD10.5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
daijiaxian03072017.02.05
【投资要点】
鸡年春节基本面观察:高端白酒继续高景气,不考虑茅台供货紧张终端需求增长超20%,预计元宵后批价将小幅回落。白酒方面,鸡年春节高端酒继续高景气,茅台春节备货期间供货紧张,酒厂排长队提货和空运新闻迭出,节前最后批价为1160-1180元,目前节后发货和需求都尚未启动,批价仍维持原状,预计元宵后将小幅回落,但守1100元应当无虞。根据春节终端草根调研,部分终端茅台缺货,供货充足的终端春节销售同增20%以上,表明需求强劲。五粮液方面,节前批价约750元,根据草根调研,终端店反馈终端价760-780元接受度高,动销顺畅,根据目前的发货成本和经销商态度,预计元宵后批价回落至740元。随着茅台价格一路走高茅台品牌力持续提升,高端酒集中度也随之提升,茅台高端酒份额已从2012年的40%提升至2016年的55%。结合供需节奏和渠道成本,我们认为元宵后高端白酒批价回落幅度有限。
鸡年春节基本面观察:生鲜和炒货春节夯。食品方面,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40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4%;阿里年货节食品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42%,在网购食品年货成交比方面,零食坚果占比最高,达46.15%。京东年货期间数据显示酒类增长最快,其次是坚果炒货,生鲜类商品同比增长则接近4倍。
持仓分析:国内Q4增持白酒仍仅标配,1月沪港通卖出占茅台卖盘20%,海外低配。从国内基金四季度末重仓股持仓情况看,贵州茅台(0.79%)成为第二大重仓股,但仅为标配,单季度增持较多的为五粮液(3080万股)、山西汾酒(2210万股)、贝因美(2100万股);目前重仓基金数最高的是贵州茅台(324家)、五粮液(219家)及伊利股份(138家),持仓比例前三位贵州茅台、伊利股份、五粮液。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1月沪港通卖出额占茅台总流出额的20%,此中不含QFII,由此可知海外资金对茅台目前属低配。
估值思考:下行风险不大,近五年中有4年春节后1个月白酒跑赢大盘。结合海外资金成本低、预期回报低、回撤限制强的要求,及海外对茅台基本面的认可,我们认为一旦茅台估值回调至20倍以下将受到海外资金追捧,目前茅台估值21.5倍,即使估值有下行可能风险也不大。从估值区间看,市场看茅台的角度有所变化,从复苏到成长,我们认为估值有望上行至23-25倍,而结合海外投资者偏好,如回调至20倍以下,海外投资者大概率将回归。茅台估值对板块估值中枢有较大参考意义,为其他高端酒(如五粮液)、其他龙头(如伊利股份)提供估值参考,伊利股份Q4环比改善显著,年报表现可期,目前估值对应17年18倍具有一定优势。此外,从近五年春节后自正月初八起1个月内的板块表现来看,中信食品饮料指数近5年均成功跑赢大盘,中信白酒指数除2015年外均跑赢大盘,其中2014年大幅跑赢大盘17.28pcts。
重点公司:周黑鸭——烹好一只“丑小鸭”,飞向全国“美天鹅”。公司是品牌突出的休闲卤制品生产商及零售商,2013至2015年收入复合增速41.3%,净利润复合增速45.8%,增长迅猛。卤制品景气领先休闲食品,集中化、包装化、品牌化趋势显著,周黑鸭为景气塔尖的浪头。绝味、周黑鸭、煌上煌居休闲卤制品行业前三,2015年周黑鸭门店数667个,不足绝味10%,但单店收入365万元,近10倍于绝味,主要系直营/加盟模式带来结算价不同,且周黑鸭单价高,这也是公司毛利率高的主要原因(2016H1毛利率62.9%),另MAP定量包装提升单次购买数量和客单价。公司盈利能力强,毛利率、净利率约为绝味2倍,净利率高主要系毛利高基础上自营带来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压力小,公司外带模式流转快,劳工/租赁成本占收入比重低。周黑鸭以独特产品口味为核心竞争力,渠道上以交通枢纽为核心开拓方向,募投拓产品助力全国拓张,把握娱乐营销精准到达年轻消费群。公司ROE居港股食品板块第一,预测2016-2018年EPS为0.32/0.42/0.51元(单位RMB,对应0.36/0.48/0.58港元,2015年摊薄后EPSHKD0.26)。由于A股可比公司煌上煌、来伊份估值过高,缺乏可比性。以海外可比公司星巴克、85度C、面包新语为参考(2017年平均估值22倍),给予目标价HKD10.56元,“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行业景气度下降风险。
投资建议:酒类方面,抱定青松不放松,推荐泸州老窖、贵州茅台、五粮液、水井坊、顺鑫农业,以及1月再次提价的会稽山;食品方面,推荐确定高增长估值有优势的安琪酵母、环比有改善估值有优势的伊利股份、团队初见雏形的西王食品、拐点趋势确立的贝因美。港股推荐周黑鸭。
【一周市场表现】
上周沪深300指数下跌0.69%,上证综指下跌0.6%。食品饮料板块部分:食品饮料(中信)指数下跌0.4%,白酒Ⅱ(中信)下跌0.22%;食品(中信)下跌0.7%。公司涨幅前三名:重庆啤酒(2.6%)、涪陵榨菜(2.2%)、伊力特(2.2%)。板块年超沪深300指数-0.9%,白酒板块超沪深指数0.35%。
————————正文————————
【一周热点】鸡年春节食饮观察
鸡年春节基本面观察之一:高端白酒继续高景气,不考虑茅台供货紧张终端需求增长超20%,预计元宵后批价将小幅回落。
白酒方面,鸡年春节高端酒继续高景气,茅台春节备货期间供货紧张,酒厂排长队提货和空运新闻迭出,节前最后批价为1160-1180元,目前节后发货和需求都尚未启动,批价仍维持原状,预计元宵后将小幅回落,但守1100元应当无虞。根据春节终端草根调研,部分终端茅台缺货,供货充足的终端春节销售同增20%以上,表明需求强劲。五粮液方面,节前批价约750元,根据草根调研,终端店反馈终端价760-780元接受度高,动销顺畅,根据目前的发货成本和经销商态度,预计元宵后批价回落至740元。随着茅台价格一路走高茅台品牌力持续提升,高端酒集中度也随之提升,茅台高端酒份额已从2012年的40%提升至2016年的55%。结合供需节奏和渠道成本,我们认为元宵后高端白酒批价回落幅度有限。
鸡年春节食饮观察之二:消费旺,重健康
鸡年春节食饮观察之三:网购成常态
线上消费提升,网购零食坚果占比最高。足不出户办年货已成为互联网经济下的“新常态”。数据显示,阿里年货节集中售卖期间,83%的交易通过移动端完成,90后和80后消费者,联手贡献了超过77%的订单。食品饮料成线上挑选年货的首选。今年阿里年货节期间,食品销售额比去年大幅增长42%。在今年阿里年货节4天里,无线端成交占比90%。同时来自京东数据显示,酒类依然是今年年货期间环比增长最高的品类,其次是坚果炒货,生鲜类商品的同比增长则接近4倍。在网购食品年货成交比方面,零食坚果占比最高,达46.15%,其次是粮油干货14.82%,酒类和生鲜熟食占比都在9%以上,咖啡冲饮占比6.52%。
“互联网+”引领餐饮消费新时尚,网络订餐成为消费者的个性化选择。湖北武汉银沁九龙大酒店通过电商平台推出年夜饭团购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0%,吉林部分餐饮企业的网上订餐量较平时翻了数倍,北京同和居外卖盒装年夜饭营业额同比增长近50%。春节黄金周期间,安徽、云南、新疆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5%、22.3%和19.3%。
鸡年食饮观察之四:洋年货受追捧
“洋年货”受消费者热捧。根据上海商情信息中心的调查表明,进口商品成为中国消费者购物篮中增长最快的一个重要分支,进口的生鲜、乳制品、葡萄酒、啤酒、休闲食品、保健品不再是以往节假才会舍得的奢侈消费,而成为消费者尤其是新世代日常购物篮中的常客。进口牛肉、进口水果已取代葡萄酒、巧克力成为进口食品中的新热点,来自美国、俄罗斯的谷物早餐,来自欧洲的橄榄油和意大利面等也成为新世代的新主食选择。据市场调研,接近九成的消费者愿意花费更高的价格,购买健康的食品和高档的食材。升级的快速消费品成为居民购物篮的重点商品,居民在乳制品、休闲食品、饮料、酒类为代表的升级品类的消费占比达到了40.8%,而粮油、生鲜、调味品等基础民生商品的占比为22%。据毕马威咨询统计,我国进口食品平均每人消费量不到20克,远低于发达国家2.6千克的消费水平,未来进口食品将成为我国消费者重要的食品来源,市场开发空间巨大。
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消费者成为进口食品的消费主力。据上海商情发布的《2016-2017快速消费品年度报告》,以“80后、90后、00后”为代表的新世代消费正在成为消费主流,他们注重产品品质,对大品牌更加信任,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过去方便面、碳酸饮料、巧克力、饼干、啤酒等产品难吸引他们眼球,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无添加、低糖低盐等量化摄入指标的关注,食用便捷、包装迷你化等正在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鸡年春节食饮观察之五:重安全
食品安全成关注热点,政府加大监管力度。继网络订餐平台诸多问题被曝光后,食品安全尤其是网络食品安全引起国家及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今年春节国家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测力度,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今年1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抽检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糖、调味品、糖果制品、酒类、蔬菜制品和水果制品等7类食品714批次样品,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710批次,不合格样品4批次。总体情况: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130批次,不合格样品1批次;食糖30批次,不合格样品3批次。调味品177批次,糖果制品99批次,酒类97批次,蔬菜制品90批次,水果制品91批次,均未检出不合格样品。
食品安全有法可依。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对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做出部署。去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于去年10日1日正式实施。当月,北京市出台《北京市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去年6月,上海食品监管首度引入“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此外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底向公众发布新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在2016年实现“全品种可查询,重点品种(婴幼儿配方食品、食用油、酒类)可追溯”。
【持仓及历史分析】
白酒获增持较多,但整体仍标配偏低配,近五年中有4年春节后1个月白酒跑赢大盘
白酒:五粮液、山西汾酒获增持。从基金四季度末持仓情况看,白酒板块中,季末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重最高5位为分别是贵州茅台(0.79%)五粮液(0.36%)、泸州老窖(0.20%)、洋河股份(0.05%)及山西汾酒(0.04%),单季度持仓变动前3位为五粮液(3080万股)、山西汾酒(2210万股)、顺鑫农业(-789万股);目前持股基金数最高的3位分别是贵州茅台(324家)、五粮液(219家)及泸州老窖(111家)。
食品:贝因美、涪陵榨菜获增持。食品板块中,季末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重最高5位为分别是伊利股份(0.42%)、双汇发展(0.05%)、皇氏集团(0.04%)、恒顺醋业(0.04%)及涪陵榨菜(0.04%),单季度持仓变动前3位为双汇发展(-2916万股)、贝因美(2100万股)、涪陵榨菜(1295万股);目前持股基金数最高的3位分别是伊利股份(138家)、双汇发展(60家)及贝因美(33家)。
板块月度表现回顾:6月份100%跑赢大盘。我们整理了中信食品饮料指数及中信白酒指数近12年按月涨跌幅情况,并将其与同期沪深300指数对比后发现,年初1-3月板块跑赢大盘概率接近50%,其后5-7月份逐渐提升,中信食品饮料及中信白酒在统计的12年中每年6月份均成功跑赢大盘,显示了较强的月度相关性。数据表明,节后板块相对收益较高概率提升,阶段内具有一定获益空间。
春节后1个月表现:近5年高概率跑赢大盘。从近十年春节后自正月初八起1个月内的板块表现来看,中信食品饮料指数有6年绝对涨跌为正,其中2012年以来近5年均成功跑赢大盘,显示了较强的阶段相对收益特性;中信白酒指数有6年涨幅为正,近5年除2015年外均跑赢大盘,其中2014年大幅跑赢大盘17.28pcts,表明板块在节后表现上具有一定相对优势,可以考虑适时配置获益。
【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酒类方面,抱定青松不放松,推荐泸州老窖、贵州茅台、五粮液、水井坊、顺鑫农业,以及1月再次提价的会稽山;食品方面,推荐确定高增长估值有优势的安琪酵母、环比有改善估值有优势的伊利股份、团队初见雏形的西王食品、拐点趋势确立的贝因美,港股推荐周黑鸭。
【近期重点报告回顾】
周黑鸭(1458.HK)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烹好一只“丑小鸭”,飞向全国“美天鹅”
公司概览:品牌突出的休闲卤制品生产商及零售商。公司从事鸭及鸭副产品和素食等熟卤制品生产,主要通过自营门店和网络渠道进行销售,2013至2015年收入复合增速41.3%,净利润复合增速45.8%,增长迅猛。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创始人夫妇持股近60%,且成为精神领袖。
行业分析:卤制品景气领先休闲食品,集中化、包装化、品牌化趋势显著。我国休闲食品2015年零售规模为7355亿元,CAGR5为12.9%,其中休闲卤制品增速居首位,CAGR5达17.6%。卤制品行业显示出集中化、包装化和品牌化三大趋势:CR3仅17.1%,提升空间大;包装VS非包装休闲卤制品前五年复合增速分别为29%VS15.6%,2015年非包装占比高达81%,替代空间大;品牌VS非品牌前五年复合增速分别为32.6%VS10.1%,2015年品牌占比46.2%,仍未及半。周黑鸭作为品牌包装休闲卤制品龙头,是板块景气度塔尖,预计可维持约30%增长。此外,薯片案例说明,从餐桌食品到休闲食品将大幅提高行业天花板,休闲卤制品该趋势已成。
行业格局:三足鼎立,缘何单店收入及利润率笑傲行业?绝味、周黑鸭、煌上煌居休闲卤制品行业前三,2015年周黑鸭门店数667个,不足绝味10%,但单店收入365万元,近10倍于绝味,主要系直营/加盟模式带来结算价不同,且周黑鸭单价高,这也是公司毛利率高的主要原因(2016H1毛利率62.9%),另MAP定量包装提升单次购买数量和客单价。公司盈利能力强,毛利率、净利率约为绝味2倍,净利率高主要系毛利高基础上自营带来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压力小,公司外带模式流转快,劳工/租赁成本占收入比重低。
公司分析:产品为基、渠道织网、品牌加持。(1)产品上:口味独特是核心竞争力,客户粘性强,且专注鸭和鸭副产品识别度高;MAP锁鲜装保留口感并延长保质期、提升品牌形象,使得过去两年平均售价年均提升超10%,预计未来提价能力可持续。(2)渠道上:目前商圈占据销售终端80%以上,将加快交通枢纽布局,未来2-3年预计交通枢纽门店将提升至1/3,按目前火车站和机场规模测算预计有3500家门店空间,加之地铁布局空间巨大;区域上渠道剑指全国化,2015年华中收入占比69.3%,空白市场多,2016Q3武汉洪涝影响公司短期业绩,恢复弹性大;预计未来三年每年开店180-220家。(3)产能上:目前仅有两处产能,深圳租赁产能到期影响短期供给,公司规划以华中为中心陆续向华东、华南、华北、西南分区域融资建立五大基地,IPO募投产能建成后产能将达7.64万吨,翻番以上。(4)营销上:结合娱乐营销、话题营销、会员营销和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打造“会娱乐更快乐”的品牌理念。
风险因素。食品安全问题、口味偏好区域性制约、消费者偏好变化。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公司ROE居港股食品板块第一,预测2016-2018年EPS为0.32/0.42/0.51元(单位RMB,对应0.36/0.48/0.58港元,2015年摊薄后EPSHKD0.26)。由于A股可比公司煌上煌、来伊份估值过高,缺乏可比性。以海外可比公司星巴克、85度C、面包新语为参考(2017年平均估值22倍),给予目标价HKD10.5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