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但斌
但斌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481,400
  • 关注人气:300,5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歌力思夏国新分享:学点中医保健康

(2016-06-14 08:56:55)
标签:

杂谈

健康

分类: 祝福、感恩、健康

歌力思夏国新分享:学点中医保健康

2016-06-13 歌力思

 

近日,歌力思董事长夏国新先生向全公司发送了一份由夏总本人讲座整理而成的分享邮件——“学点中医保健康”,并祝公司同仁身体健康,以下为讲座全文:

首先说明我自己不是医生也不是权威,请大家抱着批判的眼光来听这次的讲座。如今我们对于健康这个话题有很多误区,西医有西医的看法,中医有中医的看法,我个人认为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观点罢了,而今天的讲座主要是通过中医的理论和重要的思维方法来谈谈健康。如果我只是去说如何保养怎么去吃,我觉得对大家来讲意义不大,因为大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无法去判断很多说法是对是错。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就像经济学一样,你知道了经济学最基础的原理之后,就会大概知道了哪个说法有理,而哪个不靠谱。

讲座之前我先请大家看两个问题:每天喝八大杯水?每天多吃蔬菜水果?看来对于这两个问题大家褒贬不一,我们先不谈这两个问题,等这个讲座听完大家就可以自己判断一下了。

一、中医之美

范仲淹曾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在中国古代,当良医不是什么难事,也并不是医生才能当“良医”,很多才子、学者、文学家包括一些哲学家都是良医,生病都是自己看不用找医生,那个时代出了很多很好的医生,比如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和刘元素等,在初期都不是学医的,像朱丹溪他四十多岁才开始学医的,后来学成了大家。所以说自己学医不是什么难事,也并不需要多深的专业知识。学中医重要的是学习其思想,难也就难在这。所以很多中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他们也不懂中医,因为他们学到的都是技术,刚刚上大学的孩子还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学中医需要对很多东西有理解和感悟,才能真正把它学通的,后面我们会谈一些中医的基本思想。

医圣张仲景也说过“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张仲景一开始也不是学医的,是政府官员——长沙的太守,他在这句话中指出学医从上面来说可以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和尊辈治疗疾病,往下来说可以帮助贫苦的人们摆脱疾病之苦,从中间的方面可以保健身体。所以说“坐堂医生”这个词也是源于他,因为他是太守嘛,行医之时都是坐在大堂里给百姓看病,久而久之成为惯例也就有“坐堂医生”的由来。

《黄帝阴符经》里面的第一句话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观察自然界的规律,并按照自然界规律来执行,就这么简单。”《阴符经》篇幅很短,但是却讲述了世间万物最本质的道理和规律。

说到这我认为中医有两种美:第一个是自然之美。因为它是来源于自然界的规律同时运用到一些自然的方法。它认为人类的疾病不需要太多新的东西来治疗,只要在自然界就可以找到治疗之法,因为自然界都是保持平衡的,有一物降一物,有一物生一物,你只要遵循自然的规律生活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如果用人类的科学手段研究出一粒种子,那么这个种子一定出问题,因为它不是自然孕育出来的。相信中医就是要相信自然的神奇。一株植物你小心呵护它,该浇水的时候浇水,该照阳光的时候照阳光,不要让大风吹到它,只要按照这个规律来做,最后这株植物肯定会结出种子来,不需要任何逻辑来解释也不需要科学去证明。只要保证植物生长中必要的水、温度等环境,它就会自然而然的开花结果。这个过程是非常简单的,但如果我们违背自然的规律,用了很多外力和很多人工的东西来干预它的自然生长,那么就一定会出问题。这一类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再好的奶粉也没有母乳好,这个需要科学来证明吗?不需要,因为这就是自然的东西。母乳刚开始的那几天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大量的免疫蛋白。但是小孩子过了那个时期大人还给他天天喝初乳,就会出问题。所以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自然界都已经安排好了,你只要按照它的规律走就行了,不用刻意去多做什么。

对此庄子也说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意思就是说天地的大美和万物的荣枯、规律道理都源于自然根本的道,人在自然面前,只有顺应规律才是本分。

我不知道大家相不相信“人是自然完美的造化”这句话,人类形成了几百万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越来越趋于完美。我们的身上没有无用的器官。有些人认为阑尾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所有的病菌都是集中在阑尾进行消灭的。现在科学也证实了如果把阑尾切掉,体内的平衡也会发生变化。同样的道理耳屎是天然的抑菌产物,鼻毛如果都剪掉了容易患鼻炎。

第二种美就是整体之美。中医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联系,世界万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人跟自然也是时时交互的。道家有一种思想叫“辟谷”,即不吃五谷,而是食气,吸收自然精华之气和自然能量。人在放松的状态下吸收的自然能量和紧张状态下是不一样的。中医中的整体之美也是在说人跟自然的联系,人跟人体内脏器的联系。所以说“五脏六腑相互影响”这个理念在西医的领域里面会不适用,通常我们到医院里面,肝病科就看肝病,心脏科就看心脏,咽喉科看咽喉,皮肤科看皮肤,这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但是中医的理念认为这些都是有关联的。

“五脏六腑”中,“五脏”是阴脏“六腑”是阳脏,这之间都是一一对应的,五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六腑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五脏”和“六腑”之前同样也是有联系的。比如肝和胆就是相互对应的,我们常说“肝胆相照”也是这个道理,“肝”是脏,“胆”是腑,因为两个部分的相互影响,一个有问题另一个也会出问题。所以说西医治“病”,中医治“人”。另外“整体之美”还体现在了“治病必求其本”,这句话源自《黄帝内经》,治病要从根本原因着手。再举个例子西医治高血压就是吃降压药,降压药吃多了血管就会变脆弱,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会先分析人为什么会出现高血压,其原因之一是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之后人体就会启动自愈功能,把重要的部分保护起来,所以通过升压的方式把血供给大脑。还有一个原因是阳亢,由肝肾阴虚导致,症状是脉跳的很快,这个时候就要通过升压的形式来保证各个器官正常运行。因此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症状不是病,西医认为高血压是病要降压才行。同样的思维差异还体现在对糖尿病的认识上,糖尿病是因为血糖高的原因吗?血糖高是因为胰腺出了问题不能从葡萄糖里面提取胰岛素,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高血糖,西医的治疗方法就是吃降糖药补充胰岛素,并且不要吃碳水化合物,多吃肉。而中医的思维则相反,强调清单饮食。鼻炎按照西医的理论也是治不好的,但按照中医的思想鼻子为肺经的窍,肺经出问题了,鼻子才会有问题,我们到西医治病,只能去看耳鼻喉科,没有看到根本的肺部经络是没有用的。

二、中医的基础理论

1、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非常重要的解释万物的根本学说,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中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在这句活中只是个比喻罢了,按照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来讲,“道”这个东西压根就是说不出来的表不清楚的,如果说出来也就不称为“道”了,所以只可意会。“道生一,一生二”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二生三”这句话就有很多理解了,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每一个阴每一个阳都生出三个。即三个阴三个阳,三个阴分别是太阴、厥阴、少阴,三个阳分别是阳明、少阳、太阳。“三生万物”即世界万物都是由三阴三阳组合而成的。

阴阳有两个很大的特点:

1)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的意思是有你就有我,我们是互相依靠的,互用的意思是你使用我我使用你,使用阳的时候阴也同时消耗,阴在生长的时候一定需要阳气才行。老子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也是说万物背负于阴,而拥抱着阳,充满元气而互相调合。这里的阴阳也包括人体的阴阳。“阴阳无处不在”我可以举两个例子,比如手抬起来就是阳,放下就是阴,两者是同时存在的,就想呼和吸一样。你有白天的精神,也有晚上的困倦,如果少了阴阳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出问题。高为阳低为阴,相对而言太阳为阳,地球则为阴,两者加在一起才是一个阴阳。而在地球里面再细分的话,山为阳水为阴,这是一个相对概念。那么在人体身上背为阳,腹为阴,所以小孩子让他们多爬行对身体有好处。

2)阴阳相互转化

阳和阴在一定程度是会相互转化的,阳极为阴,阴极为阳。这点我们看太极图也是能理解的。就好比我们一直向东走,走到最远的东了也就是最远的西。“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和于阴阳,调于四时,阴阳失衡即为病”是说一切事物,有时减损它反而使其增益,有时增益它反而使其受到减损。人一切的疾病都在于阴阳失衡,平衡好阴阳就是健康。

2、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就是自然界平衡之道,荀子说“万物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万物能自己得到生长过程中想要的东西,没有看到大自然做的事情但是已经看到它的功劳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老子说过的“无为而无不为”也是在阐述这个思想。可自然界究竟依靠什么来做到的,那就是五行:木、火、土、金、水,他们是相生的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世界万物就这五样东西,所有的变化都是基于他们。木是生,火是长,土是化,金是收,水是藏。世界的万物的变化都离不开“生、长、化、收、藏”这个规律,五行不仅相生也相克,“亢则害,承乃制”五行中有其中一个很强大那肯定会有克它的东西。比如说木忽然强了,木生火,但是木亢反而伤到火,火是克金的,火伤了之后金就旺了,又克木了。另外一个例子:土生金,土太旺了金就受伤了,而金克木,木旺后克土。这个思想理解了就明白了一些基本的道理了。

五行里面对应的关系可以总结到下面的表里:

湿

现在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那个“每天喝八杯水”的问题,这样看来就不太对了,有些人一天不喝八杯水什么事都没有,也不上厕所,这种人多半体内的寒和湿比较多,自己身体中的湿寒都不能及时代谢出去,再每天喝上八杯水,对肾脏的负荷就会加巨,然后脾胃就会出问题,喝到最后就会反胃。自然界有五行相生相克,在人体内就体现于各脏器,每一个脏器都有一个功能、一个属性,这个属性就是来承担这个职责。五脏对应的“风、火、湿、燥、寒”这五个性质,以其的不断变化来保持体内的平衡。

肝经开窍于目,心经开窍于舌,脾经开窍于唇,肺经开窍于鼻,肾经开窍于耳,所以眼睛出问题了,干涩等就是因为肝血不足,舌尖红多半是心火,眼睛发红是肝火旺,肾气不足的话就容易耳鸣。

对应的五种情绪“肝是怒性,心是喜性,脾是思性,肺是悲性,肾是恐性”,我们常说的怒发冲冠就是肝经旺向上生发导致的。相对应的怒是伤肝的,喜是伤心的,思是伤脾的,悲是伤肺的,恐是伤肾的。自然五行相生相克,我们的五种情绪也是一样的,木克土,怒胜思,火克金,喜胜悲,水克火,恐胜喜。有一位妻子特别想念老公,因为怒克思,所以就去激怒她,后来病就好了。

酸入肝,甜入脾,苦入心,辛入肺,咸入肾,那么我肝不好是否要吃酸?可以吃但不能多吃,少吃帮助消化,多吃反而伤脾。

对应的季节方向分别是:东边对应的是木气,西边对应的是金气,南边对应的是火气,北边对应的是水气,中对应土气。

三、治病原则

1、以药物之偏性治人体之偏性。

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的属性,药物中的五行导致其属性也有偏性:偏寒偏燥等,黄连、西瓜是寒性,荔枝、榴莲是热性。要“内有所需,外有所求,同气相求”你体内缺什么东西就一定会反映出来。

2、八纲辩证:阴阳,寒热,表里,虚实。

治任何的病都要先把这八纲辨证搞清楚,才能对症下药。举个例子,阳虚和阴虚,比如一个人,他挣钱了又花出去,没有储蓄,收支平衡是最好的状态。如果你挣的少了花的正常就是阳虚,如果挣得正常,花的多了,就是阴虚。挣的特别多就是花不完,就是阳亢,挣的正好花的太少,就是阴实。所以阳虚补阳,阴虚补阴,阳亢清火,阴实驱寒。凡是“实”症的都不能用“补法”。体内寒一定要温热药治,体内热一定要凉药治。阴、寒表虚症,阴热里实症。阳热表虚症,阳寒里实症。

3、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这是治病的基本原则,例如一个人好几天没有排泄,原因有可能是气虚,可用大黄先将急病疏通,然后再慢慢补气。

4、医门八法是清朝的程国彭写的《医学心悟》这本书里的思想,八法是: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汗”是解表,有表症的话可以通过出汗排除。“和法”是在半表半里之间,治疗时都可兼顾的方法,“下法”就是泻下,“消”是消食导滞,“吐”就是用药催吐来治疗的一种方法,小孩子在吐的时候大人一定不要给他吃药,吐就是一种自我治疗,孕妇孕吐也是为了保护胎儿。“清”即是只有实热的时候才用的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温”主要是温里祛寒,“补”即补益人体气血阴阳,“壮阳”跟“补阳”有明显区别,一个是治标一个是治本。

四、中医参考书

教科书:《中医诊断学》、《中医藏象学》、《中医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脾胃论》、《丹溪心法》、《医学心悟》、《温病条辩》、《医法圆通》、《四圣心源》、《医学衷中参西录》、《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神农本草经》、《本草求真》、《本草纲目》、《本草经疏》

这其中《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是张仲景方剂类的书,就是看完直接可以治病的,什么病什么症状用什么药都写的很清楚。《脾胃论》是金代李杲写的,这本书短小精悍,专门写脾胃的各种症状,比如有一种人,吃完就饿,这种人就是脾虚,还有一种人是还没到吃饭的时间就饿了,这个是胃虚脾虚,胃气盛的话,吃多了不伤,过了吃饭的时间也不饿,这种情况就是最好的。《丹溪心法》的作者朱丹溪的思想跟《医法圆通》的作者郑寿金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朱丹溪是补阴派的,而郑寿金是补阳派的。《四圣心源》是清代黄元御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张锡纯所写,从题目中就能看出来是中医为主然后参考西方医学思想的著作。彭子益所著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写的也非常的好。如果想研究本草,可参考:《神农本草经》、《本草求真》、《本草纲目》、《本草经疏》这四本书。

五、职业人健康六件事:

中医所讲的防病思想:“不治已病治未病”,为了防患未然我们可以做以下几个事:

1、每天快走半小时。

“身常劳,神常逸。十二经脉。节律共振”保持健康要身体劳累,精神放松,但是现代人经常是反过来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身体还不错的时候跑步还可以,但是身体虚的时候是不适合跑步的,那就走步。人体的十二经脉:三个阳经三个阴经,腿足上有六条分别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肾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所以走路的时候就会活动经络,最好边走边拍手,拍手的节奏跟走路的节奏要对应上。

2、杂食。

杂食就是什么都吃,为什么要杂食呢?《黄帝内经》里面所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以五种气味(臊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也)来喂养人类,地以五种味道(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也)来喂养人。所以人不能只吃一种东西。

动物中牛羊的肠道是最长的,用以消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草类是非常合适的。人体的小肠长度不长不短,天生的设计就是适合杂食。

我们的食物中70%应为主食,《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水果之所以好吃就是要诱惑人和动物去吃,以达到繁殖的目的。所有种子类的能发芽的食物都是非常有营养价值的。

3、七分饱。

脾胃是要养,怎样养?那就要多休息少工作。你吃的饱饱的,脾胃过度工作就会受不了。所以说要“饮食有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脾胃乃后天之本”。不要吃的太饱,吃到七分饱就可以了。

要想身体健,三分饥和寒,小孩子要能饿能冻,身体素质才会相对好。做到不饿不食,小孩只有让他饿的时候,体内的机能才会自然的调动起来,加强吸收。

4、规律睡眠。

不是一定要早睡早起,《黄帝内经》里面也说了要根据四季来调节睡眠时间,春季,早睡早起; 夏季,晚睡早起; 秋季,晚睡晚起; 冬季,早睡晚起。不管要什么时间睡都要形成规律,起居有常,晚上最好不要超过12点睡觉,睡眠时间有7个小时就足够了。

5、凡事勿过度

生病起于过用,《黄帝内经》所说的“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同样的“太喜伤心、太悲伤肺、太思伤脾、太恐伤肾、太怒伤肝”所以反过来说,有一些人喜欢笑,心气旺,有一些人喜欢哭,肺气虚,有一些人喜欢思虑,伤脾,有一些人喜欢生气,那就是肝气旺。因此大家的情绪不要起伏太大。

6、慎吃药

有很多很补的药都是有毒性的,比如杏仁等,所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就是说治病的程度,大毒治病只治疗六分,剩下的就要用食疗,不然就会对身体不好。药源性疾病就是吃药吃伤了,所以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要慎吃。有一种思想“有病不医,始得中医。”有病不看,你就已经达到中等医生的水平了,这说明我们该信医生的时候还是要信,但是不要盲目的去相信。

物理疗法:推拿,一定要找好的懂经络的按摩师才行,因为不一样的手法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结束语:

三分治七分养,治病是后期的事,前期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尊重自然,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养护自己的身体,防范于未然。最后用西方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的话来做一个结束:“患者的自我养护能力就是患者的医生”,我们人体自身也是有自愈的能力,只要遵循自然规律就可以保持健康。这个道理就像演讲开头说的种子的例子,按照自然的规律得来的种子就一定会自己发芽、生长。

我们之前说的“每天喝八杯水”不一定是好事,要分人的体质;“每天多吃蔬菜水果”也不是完全有益的,蔬菜和水果其实营养价值并不是很高,只是在人体中起到辅助消化的作用,另外蔬菜水果属寒凉之物,寒性体质的人也并不适合多吃。

最后请大家再次回顾健康六件事,希望每个人都能知道、记住这六件事并行动:一、每天快走半小时。二、杂食。三、七分饱。四、规律睡眠。五、凡事勿过度。六、慎吃药。

祝大家身体健康!

阅读 232520 投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