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WUBA.US)2014Q2业绩点评及Q&A

标签:
it财经 |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
58同城(WUBA.US)2014Q2业绩点评及Q&A
财务数据
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对比
投资要点
营收同比增83.9%,毛利提高至94.8%:Q2营收6460万美元,同比增长83.9%,环比增长33.8%,超出公司一季度6100-6300万美元的预期,也超出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期。其中,会员收入3510万美元,同比增长70.6%,主要由于Q2平均付费商家数较全年同期增长71.1%到51.0万;网络营销服务收入2930万美元,同比增长107.7%,主要归功于用户流量的增长与服务效果的提升,尤其是竞标服务收入的增长。Q2营收成本为340万美元,同比增58.4%。毛利率为94.8%,较去年同期上升一个百分点。公司预期Q3营收可达6600至6800万美元,同比增长59%至63%。
净利同增125.4%,净利率上升3PCT:Q2营业费用共5390万美元,同比增长89.2%。其中,销售费用4040万美元,同比增长106.6%,主要由于移动平台的广告费用上涨迅速;研发费用950万美元,同比增长56.9%,主要由于新功能新服务引发的人力成本的上涨;管理费用410万美元,同比增长39.5%。Q2净利润1120万美元,同比增长125.4%,环比增长381.9%,对应17.3%的净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3个百分点。Q2每ADS摊薄收益0.13美元。
商户数增长200万,付费会员数同比增长70%:随着春节后商户的回归,Q2商户数增长200万达到700万,其中招聘和汽车的细分领域增长最多。截止到2014Q2,付费会员数是52万,相比去年同期的29.8万增长约70%,相比Q141万环比增长24%;然而付费会员仅占58同城整体商户数的7.3%,市场前景依然广阔;同时,会员的续费率保持在50%-60%,不断提升的续费率能够使销售团队将工作重点转移至新客户的拓展上。
移动端占比总流量54%,腾讯将为58同城陆续开放接口:Q2平台整体流量又创新高,其中移动端流量占到总流量的54%。公司与战略合作伙伴腾讯一直进行密切沟通,现阶段QQ的手机浏览器已经出现58同城的链接,未来手机qq和微信都可能开放平台入口,年底前58同城有望从腾讯平台获得大量用户流量的导入。
Q&A
1. 本地信息服务市场竞争加剧,会对公司未来财务有何影响?公司如何看待市场环境的变化,是否投入更多的销售推广费用?
现在对于2015财务的预期为时过早,但公司认为收入会继续增长,投资也会加大,无法给出盈利的预期;
市场的演变在加剧,例如移动端应用成为公司获取用户和商家的新机会;同时,58同城及其他竞争对手都在富有侵略性的抢占市场份额;
过去九年的积累使58同城成为领域内最好的品牌,58同城拥有最多的流量、用户和商家,广泛分布的销售团队和日益专业化的客服团队;
公司有充足的财务资源以及来包括腾讯在内的长期投资者的支持,公司必将在领域中继续投资以巩固领先地位。
2.公司对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有何看法?
今年和去年相比房产交易量急剧下降,波动比较大;但市场进一步变差可能性变小,长远来讲市场状况肯定比今年好。
3.如何看待某些地产中介抵制58同城服务的现象?
58是效果驱动的平台,即使出现中介经纪人抵制的现象,房地产方面的收入不降反增,而58同城在地产垂直领域的竞争对手收入一直减少。58仍在进一步扩展市场占有率,长期处在有利地位。
4.公司与地产中介的关系如何?是否考虑让单个经纪人在58同城上发帖?
公司一直致力于帮助大的、有诚信的房地产经纪人能够在58同城这个平台上接触到更多客户,,市场的核心一直是房产中介。但同时,公司也在关注市场上其他公司的创新发展,寻求基于交易打造闭环生态系统的机会。
5.公司持续进行投资尤其在广告业务上,如何评估投资行为的回报?未来仍将主要依靠广告进行营销推广么?
公司从2011年就开始对广告业务投资,对线下和线上各种广告渠道十分熟悉。线上可以通过后台系统对PC端及移动端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很容易追踪到投资回报率以及获取用户的数量及质量。
随着时间的发展,不管是对58同城还是竞争对手而言,在广告方面投放的重要性将越来越低,竞争会更加全面,产品设计、与用户互动、与腾讯和小米等公司合作增加入口、提升对商家的服务、通过包括投资并购在内的方式取得增长等,都将是竞争的关键。
目前公司在增长用户方面还有很大空间,所以广告依然很重要,长期来看广告和其他营销方式将逐渐取得平衡。
6.Q2商户数目增长了超过200万达到700万,主要来自哪个细分领域?
每年Q2相比Q1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跳跃,主要是春节过后商户的回归,今年的趋势其实跟往年差不多,招聘和汽车的细分领域都是增长比较快的。公司会确保一些领域58同城保持第一,比如房产、招聘和汽车等,有专门的团队和具体的目标去保持第一。
7.公司是否寻求针对用户在不同类别信息的交叉营销机会?比如购买二手车的用户会同时关注招聘信息?
汽车类信息具有相当大的流量,但商业化处于早期贡献相对少的收入,公司从去年开始在全国多个省市布局汽车销售团队,第一个在全国铺设销售服务网络;汽车是公司特别看好的版块,虽然绝对值不大但增长迅速,未来确保58同城成为二手车市场最大的平台,争取成为消费者购买二手车必上的网站。
品类交叉上,从用户层面上看,只有招聘会和其他任何一个版块产生协同。20%-30%的用户在一个月之内会使用到两个信息分类频道以上,交叉营销可以帮助公司减少针对这些用户的推广成本。
8.最近观察到一些汽车垂直网站准备进入二手车领域,他们是否与经销商存在合作关系?58同城的二手车销售网络与汽车经销商是否有合作?
58同城是第一个专门针对二手车建立销售网络的公司,中国真正的汽车4S店也是最近才关注二手市场。传统的汽车经销商并没有与汽车垂直网站合作,从长远上看他们仍是利用58同城网站进行销售。
9.公司54%的流量来源于移动端,是在推广营销上投入的成果吗?腾讯的用户导入是否能帮助减少推广费用?
确实部分的流量来自于是营销团队的努力,但移动端仍有很多尚未使用过58同城的潜在用户,对于营销团队而言在用户获取和流量上还有较大的空间。由于58的品牌效应,公司在广告上的投入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率。
今年自腾讯入股58同城以后,公司决定以非常激进的决心投资市场推广。公司看到整个市场巨大的机会,更多资金流入市场、新的服务模式形成,公司不希望错过这个时机。绝大多数股东都是支持我们加强投资,尤其是在获取用户方面以及在移动端建立更大优势。
腾讯与58同城一直密切沟通,现阶段QQ的手机浏览器已经有58同城的链接,未来在手机QQ和微信都会与公司有合作,希望在年底前有相当大的用户通过腾讯平台使用58同城的服务。腾讯接口开放到58,使用户使用更便捷。
10.能否透露下销售及研发团队的人数以及未来在销售及研发的扩张计划?
销售团队4400人,客服团队700-800人,研发团队800-900人;
公司会有销售和研发的扩展计划,未来将重点提高销售团队的效率,目前从剔除广告费用后的销售费用率看,Q2比Q1的销售团队效率是有所提升的;与腾讯的合作开发新的产品和服物也需要更多的人员来支持。
11.公司在哪些细分市场能完成闭环交易?
走的靠前的是本地服务,例如家政、代驾、陪练;有的会自己完成,有的需要外部投入;未来58同城会打造完整生态系统。
12.公司销售团队覆盖城市的数量有多少?不同级别城市对于公司营收贡献的收入结构有何不同?
公司需要做的是销售团队纵向的深入发展而不是横向的地理区域扩张。公司在27座城市有销售团队,比如北京虽然是收入贡献最多的城市,但其总营收占比并不高。除此27座城市之外,在全国其他200余座城市里公司都是与当地销售中介合作。因此,公司在全国的销售网络覆盖是要强于竞争对手的。
五大一线城市对营收贡献在40%以下,说明公司收入更广泛分布在三四线城市。
13.Q2会员收入增长情况如何?Q2的会员续费率与Q1相比有何变化?
截止到Q2,会员数是52万,去年同期是29.8万,Q1是41万,同比增长约70%,环比增长24%;
会员续费率在50-60%,通常第一次续费的会员会持续订阅下去,公司已经逐步将会员业务从销售团队剥离转移至客服团队,续费率的提升可以释放销售团队的工作任务,从而使其更好的去挖掘客户。
14.公司认为本地分类信息广告市场是寡头垄断还是分散竞争的市场?
从全球市场的规律来看,本地分类信息广告市场最终会成为一家独大的局面,领导者的优势地位一旦建立将很难改变,公司认为该领域在中国也会出现相似情况。
在去年,公司已经在本地信息广告业务上拉大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随着本地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竞争对手也将持续获得外部融资。因此公司必须加大投入加速市场分化,成为这个细分市场的领导者。
15.如果竞争对手在会员服务上进行降价,甚至提供免费的会员业务,是否会对公司的会员业务造成影响?
价格并不是影响会员业务的关键因素,58同城平均会员费在4000人民币/年,日均10元的收费是很低廉的,并且公司能够为会员带来巨大的流量以及线上及线下丰富的分类信息资源,因此降价在会员业务市场是行不通的。
16.腾讯之前入股艺龙但没有任何行动,入股京东之后从财报上也没有看到关键的转变。公司为什么相信腾讯会将微信及QQ的资源提供给58同城?
58同城和腾讯的互补性很强,有天然的协同效应。双方合作并不是58同城单方面的索取,二者都有需求。相信58能在腾讯体系吸取很多营养。
17.赶集刚收获2亿投资,百姓是否会成为公司潜在的收购对象?
公司并不把收购同行作为核心战略,并购不是必由之路,同行兼并不一定是1+1>2的结果。公司在下半年会宣布向创新业务方面的投资并购,存在竞争并不是坏事,能够时刻保持公司斗志。
18.总营收中来自移动端的收入有多少?
没有单独划分。
19.新服务,线上金融服务
做金融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公司平台上有大量用户。今年尝试线上金融发现效果不错,申请用户量很大,公司已经投入专门的团队关注这块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