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信的国际化猜想

(2014-07-11 23:44:22)
标签:

it

财经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微信的国际化猜想

2014-07-09 左林右狸

微信被说烂的,LINE也被墙了,WHATSAPP用着用着就卸了。今天来说说微信国际化的事儿。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可以后台留言回复我们,也可以加左林右狸爆料微信号:zuolinyouli007 深夜私聊。么么哒。


回复90可查阅:尼葛洛庞帝的那些事

回复89可查阅:迅雷上市众生相

回复88可查阅:五月月经贴





按照现在微信的运营情况,至少三年内,在中国提“谁来挑战微信”就是一个伪问题。和现在微信类似的产品其实还没有,有的只是和早期微信刚推出的时候所山寨的一些通信类工具。但是,擅长和运营商捆绑的Whatsapp拿不到虚拟运营商的证,运营商也没一个会看上他,他们都有自己的“短信替代品”了,再说,连表情都没有的应用,甚至连GFW都懒得墙它,其实说那么多,人家根本就懒得来。至于line,表情做得那么丰富,还各种入华运营的举措,太得瑟这不就已经被墙了么,说挑战什么的都是梦话。当然,刚拿到虚拟运营商证的小米,也许可以靠着米聊在MIUI的生态圈里偏安一隅,但那也谈不上挑战微信。


所以,微信未来用户群天花板的问题,是在于能否成功国际化。目前微信国际化战略不知道如何,但是按照其动作来看,也只是在做小规模试探性推进,远远还说不上已经开始好要出去挑战谁的布局。


众所周知,whatsapp虽然在中国是一点都不行,在全球范围里可是比微信要行得多。但是微信国际化就非得和whatsapp死磕不可么?这个问题的答案确实并没有那么明朗清晰。


首先,微信如果要破开whatsapp和运营商合作的局,也并非没有捷径。比如可以采取和华为合作,把华为设备所覆盖的运营商走上一遍,估计把微信捆绑到当地某个资费套餐里面去的压力不会很大,这样理论上是可以蚕食whatsapp大部分海外市场的。


但是这么一战下来,收益最大的恐怕是华为,而并非腾讯。这点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恐怕是现在的微信,已经不再定位在“短信的替代品”之上了。如果微信国际化以此为出发点的话,真会被whatsapp打成筛子。要定位在短信的替代品,那就得足够简单,足够少耗费流量。而这种特点,在目前肥美的微信身上,是一点都看不到了。所以,出国和whatsapp死磕这个思路,已经out了。


微信刚出发的时候,也许就是和whatsapp这些一个类别,但走到今天,它已经是手机上的facebook,这才是微信国际化的出发点。但是,至少在三年内,在国际范围内问“谁来挑战facebook”同样是个伪问题。只不过如何把这个伪问题最终一点点导向自己身上,微信并非毫无机会。


在区域上,农村包围城市是个不错的开端,进入一个个小区域、小国家,和当地合作伙伴联合运营,在去通信工具化,强调社区化上统一价值观,这就很有想象空间了。而且只要做的不是通信工具,就不用担心和华为合作的后遗症。


和各区域本地化合作伙伴深度合作,这估计也是facebook在做国际化拓展的时候最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这种差异化区隔能够让虚拟社区更好接上地气,也许是在小国家做运营的一个优势。而且,鲜明打出去通信工具化的招牌,也能弱化一下目前流行的什么信息隐私威胁之类的跨国仇恨问题。


其实,看微信这两年的发展,什么自媒体公众号,什么大众抢红包,什么微商店微公益微支付等等,都已经旗帜鲜明地把通信工具的属性洗得一干二净,连大伙都在抢虚拟运营商牌照的时候,微信一声不吭。只有去通信工具化,微信才能作为一个鲜活的社交平台壮大下去,而不是作为一个短信替代品去招运营商讨厌。在这个定位上,微信的产品节奏极其坚决。


在文化上,以华人群体辐射周边。哪怕到了北美,华人依然会用QQ,自然也会用微信。但目前从港台用户的习惯来看,微信这点做得非常糟糕,让人费解。就算企鹅不懂文化认知,凭借自己在娱乐圈的资源,也应该可以用比较少的资源迅速把用户圈住的啊。如果在这个区域微信还不发力的话,港台也许是微信和line唯一可能会打起来的地方,从用户文化和网络环境而言,港台用户他们对whatsapp应该是没有多少忠诚度可言的,随时都有可能叛逃。只要用户的互动关系能够运营得当,无论是line或者是微信都有机会抢到用户。当然,和line在大陆没戏一样,微信想去抢占日韩市场,难度也非常大,当然,如果企鹅一怒之下,去把line直接买下来的话,那么什么难度都是浮云了。


在运营上,社区化和O2O化的深度切入会把微信的壁垒牢固地建立起来。这很像是早年yahoo国际化的做法,虽然有失败的案例,也圈到有不少成功的区域。微信反正目前需要的并非这些区域的现金流,而是用户群以及用户粘性,而社区产品的用户群关系粘性和平台体验的一致性正是微信可以避免失控陷阱的根基。基于这个特点,微信以投资并购为方式,输出业务和产品为过程,最终以圈到自己的用户为目的进行隔山打牛式的国际化发展,应该还是相对稳妥的。


从产品构成上看,集成了多款移动大作的facebook终将在移动端把微信视为对手,未来和腾讯是开战还是合作的抉择,将会影响全球的互联网格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