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应以史为鉴
(2014-06-18 14:36:26)
标签:
时评军事 |
分类: 其它、综合 |
日媒: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应以史为鉴
据参考消息6月18日报道【日本《朝日新闻》6月10日报道】题:学习同盟历史慎重解禁集体自卫权
思考政治问题,必须以史为鉴。近代日本有三次结盟,二战前是日英同盟,二战期间是日德意同盟,这两次结盟都导致了战争。战后直至今日是日美同盟,即所谓的日美安全保障。今天的集体自卫权讨论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怎样的教训?本网为此采访了日本政治外交史专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三谷太一郎。
日战争观发生巨大变化
问:政府和执政党正在为解禁集体自卫权而展开讨论。从历史的角度,您是如何看这一问题的?
答:我首先想说的是,二战结束已经过去了68年,日本人的战争观与二战结束时相比有了很大改变。过去日本人是从宪法第九条来看待战争的,而今已经发生了变化。
问:刚战败时是怎样一种战争观?
答:在战败的第二年,即1946年,当时最权威的国际法学者、后来担任最高法院院长的东京大学教授横田喜三郎曾在学术杂志上发表过一篇题为《战争革命》的文章。横田教授在文章中指出:“此次战争从根本改变了战争的性质,它给战争本身带来了一场革命。过去的战争一般被认为是合法的,而今一般被认为是违法的,甚至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是当时国民的普遍看法。日本国宪法颁布时,我还在上小学。虽然对宪法其他的条文一窍不通,但对放弃战争的第九条却是铭记在心的。日本是战败者,而败者的战争观大体如此。而今日本开始觉得自己是一个 “普通国家”,因此在观念上开始接近美国和中国那种 “胜者的战争观”。
问:“胜者的战争观”是把行使武力当成是一种政策手段吗?
答:这种观点认为战争是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有效手段。不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现在的战争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集体自卫权解禁风险大
问:与冷战时期的1960年相比,现在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人说集体自卫权是同盟的必然选择。
答:二战前和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本网注)期间,日本经历了两次同盟,即日英同盟和日德意同盟。两次军事同盟有相同之处:第一,都有共同的假想敌国;第二,各国相互承认彼此的势力范围。这种同盟还规定,当第三国参战时,同盟国之间有参战的义务。
日英同盟后来带有了攻守同盟而非防卫同盟的性质。日本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宣战。日英同盟借助于第 —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加快了日本侵占中国的步伐。
问:提到参战义务,很容易联想到现在的集体自卫权问题。日德意三国同盟又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呢?
答:三国同盟成立的过程中,最棘手的是假想敌国的问题。具体说就是,是否应把美国当成是假想敌国?日德双方都曾认为应该避免与美国开战。对于已经身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来说,美国的军事压力是非常可怕的。参与谈判的日本外榴松冈洋右认为,如果要维持现状,就免不了要与美国开战。因此,他认为日本唯有结成三国同盟,采取“毅然决然的态度”,才有可能避免战争。当然,他当时也没有把握,认为与美国开战的胜算是—半对一半。
问:结果失败了。
答:军事同盟能够成立的条件之一是有共同的假想敌国,不过,我们应该认识到这当中隐藏的巨大风险:随着局势的发展,假想敌国很可能会转化为“现实中的敌国”。这是三国同盟留下的历史教训。
军事同盟靠的是威慑力,威慑力是伴随着风险的。今天也同样如此。我不知道现在日本政府当局人士是怎么想的,把现在的中国当成“假想敌国”,并且认为应该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来对其进行威慑,我感到这其中的风险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