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食品饮料就五粮液降价的观点及思考。价值投资者请准备好!
(2014-05-21 12:06:49)
标签:
财经 |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
招商食品饮料就五粮液降价的观点及思考,价值投资者请准备好!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看白酒--从五粮液降价事件说起】西医治标,但见效快;中医治本,但见效慢。在抱着侥幸心理,能扛则扛的时候,一般都用西医;在看到变化无可扭转,路径不可依赖时,一般会上中医。白酒调整转型,也因着这条道儿。
五粮液降低出厂价(从729降至609),有什么影响?我们认为,短期对市场没什么影响,长期对公司和行业都是好事。
短期对公司并没多少影响。是因为降价后609的价格,与批发价仍然倒挂30元,改变不了经销商对行业短期的信心,改变不了实际短期成交价导致经销商打款继续亏损的现状,他们仍然会继续观察,走多少货进多少货,能从市场调货就从市场调货的行为。而公司去年下半年以来给予核心大经销商的价格优惠,可能在570、580左右,也不可能现在就停止,在目前低迷经济形势下,大经销商虽可能会尝试下提点价,但尽快走货仍是第一位的。至于业绩,我们认为就是进一步明确了2季度收入、利润增速会继续较大幅度下降,甚至低于1季度,但如果不降出厂价,从1季报的现金流入看,我们相信也不会好到哪里。所以,在可能2年内都看不到出厂价有机会回到729的条件下,降比不降,至少还是化被动为主动,在淡季做这个事,可以以较小的成本进一步跟踪市场反应再来修正。
短期对行业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前面讲到降价后五粮液短期仍处倒挂,淡季加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并不能吸引原有的和新增的经销商大量的进来。不能指望对茅台产生影响,上升的时候就没跟得上,拔苗助长了,下来的时候凭什么把人家拉下来呢?从去年2季度开始到目前,两者成交价差近300元持续了一年了,说明已是消费市场自然选择,认可了这样的价差体系。从茅台自身而言,更没必要跟随,反而正是进一步落实其品牌超然地位的最好机会,我们相信茅台即使控量都会保持并加强这个价差体系。虽然进一步封堵了1573,但本身1573已没多少市场销量。对其他品牌,由于并没有实质性压低其他品牌市场成交价,且再往下的价格档主要已是300左右,距离较远。
但从长期看,对公司和行业是好事。这不是短期治标的手段,但却是治本的开始。可以说,从12年起实际成交价的不断下调,是行业病症不断发作不断恶化的外在表现,而行业内公司也基本上是用西医方式在治疗,这里打点滴(开品牌、拓商家、延伸产品线等等),那里做切割(砍人事、调架构等等),但这次的病情并非08年,是政策、经济、行业周期的叠加,仅靠西医是不够的。实际成交价已调整到位,挤压名义出厂价泡沫正是内降虚火的开始,让身体顺应身体内在机理(出厂价回归到以民间商众需求选择的价格带附近)的开始,短期见效不快,但这是回归。从老窖开始(尽管他仍然降火不足,也许还要降),我们预计还有些企业后续会跟随,但对其本身和行业短期都不会有很大影响,长期看是推动行业健康的手段。当然,我们认为茅台是唯一没有倒挂的品牌,其降火主要是对报表基数的降火。
我们建议五粮液在淡季再适度控量,以保障旺季来临时完成供求调整。我们认为,降低出厂价后的这个淡季是五粮液调整供求,推动批价回升的机会,也是全年仅有的机会。由于目前小商退出大商兜底的情况下,五粮液批价尚在570左右,说明目前供应压缩仍显不够。我们建议五粮液在未来1个季度再适度控量,帮助大商加快出手,由此批价在旺季前回升到610以上水到渠成。其实市场已并不太CARE公司2季度业绩,我们认为公司正好趁此调整,但能换得终端价格体系的理顺,才是一切扭转的开始。
我们认为茅台终端已初步企稳,建议茅台把2季度业绩做实。我们在季报点评中提出,公司去年Q2报表收入69亿多,而真实收入只有51亿,即使今年增长很好如Q1真实增长16%,加上未释放的预收款7亿元,也仅能做到66亿元,收入下降4%。在三公消费大量消失的今天和未来,淡旺季销售差异将是常态化的,我们认为茅台没有必要未来每年都要为调整报表而去发愁,不如把2季度业绩做实,报表适度下降以反映真实的淡季态势。我们相信,只要终端需求已经初步企稳,市场对报表将不会太过在意,股价也会更加理性回升。
白酒中长期需求消失?无稽之谈!未来可能是中国真正的商众名优白酒时代。近期有些年轻的同行,认为人口结构的转变,带来白酒需求人群、消费频度、消费环境等等的消失,我们完全不能认同。按其逻辑,似乎大半辈子喝惯了白酒的人,到50虽后全部极爱健康滴酒不沾?似乎没有公款买单后,他们或他们子女不会掏任何钱供自己喝酒?甚至似乎连中餐配白酒的消费文化也从此消失?我们相信,文化是有韧性的。喝惯了白酒的50-70年代人,不会年纪大了就不喝,闲余时间更多后,喝酒仍是一种习惯,喝好酒的概率更高。作为子女的80后90后一辈,仍然会买买好酒孝敬长辈。即使80后的人里,喝白酒的也照样大有人在。虽然目前的白酒总量会萎缩,但好酒的量仍太有限。1万5000吨的茅台酒,只需要1500万人(中国人口的1%)每年买2瓶,甚至只需要500万人(中国人口的千分之三)每年买6瓶,就足够消化了。我们只要扫扫身边就知道,中国人有足够这样的承接力。我们认为,中国真正的名优白酒时代正在开启,没有质量口碑的边缘性品牌将被加速淘汰。
所以,我们要给的建议是,请短线投资者离场(从短线业绩角度),请价值投资者做好买入准备。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看白酒--从五粮液降价事件说起】西医治标,但见效快;中医治本,但见效慢。在抱着侥幸心理,能扛则扛的时候,一般都用西医;在看到变化无可扭转,路径不可依赖时,一般会上中医。白酒调整转型,也因着这条道儿。
五粮液降低出厂价(从729降至609),有什么影响?我们认为,短期对市场没什么影响,长期对公司和行业都是好事。
短期对公司并没多少影响。是因为降价后609的价格,与批发价仍然倒挂30元,改变不了经销商对行业短期的信心,改变不了实际短期成交价导致经销商打款继续亏损的现状,他们仍然会继续观察,走多少货进多少货,能从市场调货就从市场调货的行为。而公司去年下半年以来给予核心大经销商的价格优惠,可能在570、580左右,也不可能现在就停止,在目前低迷经济形势下,大经销商虽可能会尝试下提点价,但尽快走货仍是第一位的。至于业绩,我们认为就是进一步明确了2季度收入、利润增速会继续较大幅度下降,甚至低于1季度,但如果不降出厂价,从1季报的现金流入看,我们相信也不会好到哪里。所以,在可能2年内都看不到出厂价有机会回到729的条件下,降比不降,至少还是化被动为主动,在淡季做这个事,可以以较小的成本进一步跟踪市场反应再来修正。
短期对行业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前面讲到降价后五粮液短期仍处倒挂,淡季加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并不能吸引原有的和新增的经销商大量的进来。不能指望对茅台产生影响,上升的时候就没跟得上,拔苗助长了,下来的时候凭什么把人家拉下来呢?从去年2季度开始到目前,两者成交价差近300元持续了一年了,说明已是消费市场自然选择,认可了这样的价差体系。从茅台自身而言,更没必要跟随,反而正是进一步落实其品牌超然地位的最好机会,我们相信茅台即使控量都会保持并加强这个价差体系。虽然进一步封堵了1573,但本身1573已没多少市场销量。对其他品牌,由于并没有实质性压低其他品牌市场成交价,且再往下的价格档主要已是300左右,距离较远。
但从长期看,对公司和行业是好事。这不是短期治标的手段,但却是治本的开始。可以说,从12年起实际成交价的不断下调,是行业病症不断发作不断恶化的外在表现,而行业内公司也基本上是用西医方式在治疗,这里打点滴(开品牌、拓商家、延伸产品线等等),那里做切割(砍人事、调架构等等),但这次的病情并非08年,是政策、经济、行业周期的叠加,仅靠西医是不够的。实际成交价已调整到位,挤压名义出厂价泡沫正是内降虚火的开始,让身体顺应身体内在机理(出厂价回归到以民间商众需求选择的价格带附近)的开始,短期见效不快,但这是回归。从老窖开始(尽管他仍然降火不足,也许还要降),我们预计还有些企业后续会跟随,但对其本身和行业短期都不会有很大影响,长期看是推动行业健康的手段。当然,我们认为茅台是唯一没有倒挂的品牌,其降火主要是对报表基数的降火。
我们建议五粮液在淡季再适度控量,以保障旺季来临时完成供求调整。我们认为,降低出厂价后的这个淡季是五粮液调整供求,推动批价回升的机会,也是全年仅有的机会。由于目前小商退出大商兜底的情况下,五粮液批价尚在570左右,说明目前供应压缩仍显不够。我们建议五粮液在未来1个季度再适度控量,帮助大商加快出手,由此批价在旺季前回升到610以上水到渠成。其实市场已并不太CARE公司2季度业绩,我们认为公司正好趁此调整,但能换得终端价格体系的理顺,才是一切扭转的开始。
我们认为茅台终端已初步企稳,建议茅台把2季度业绩做实。我们在季报点评中提出,公司去年Q2报表收入69亿多,而真实收入只有51亿,即使今年增长很好如Q1真实增长16%,加上未释放的预收款7亿元,也仅能做到66亿元,收入下降4%。在三公消费大量消失的今天和未来,淡旺季销售差异将是常态化的,我们认为茅台没有必要未来每年都要为调整报表而去发愁,不如把2季度业绩做实,报表适度下降以反映真实的淡季态势。我们相信,只要终端需求已经初步企稳,市场对报表将不会太过在意,股价也会更加理性回升。
白酒中长期需求消失?无稽之谈!未来可能是中国真正的商众名优白酒时代。近期有些年轻的同行,认为人口结构的转变,带来白酒需求人群、消费频度、消费环境等等的消失,我们完全不能认同。按其逻辑,似乎大半辈子喝惯了白酒的人,到50虽后全部极爱健康滴酒不沾?似乎没有公款买单后,他们或他们子女不会掏任何钱供自己喝酒?甚至似乎连中餐配白酒的消费文化也从此消失?我们相信,文化是有韧性的。喝惯了白酒的50-70年代人,不会年纪大了就不喝,闲余时间更多后,喝酒仍是一种习惯,喝好酒的概率更高。作为子女的80后90后一辈,仍然会买买好酒孝敬长辈。即使80后的人里,喝白酒的也照样大有人在。虽然目前的白酒总量会萎缩,但好酒的量仍太有限。1万5000吨的茅台酒,只需要1500万人(中国人口的1%)每年买2瓶,甚至只需要500万人(中国人口的千分之三)每年买6瓶,就足够消化了。我们只要扫扫身边就知道,中国人有足够这样的承接力。我们认为,中国真正的名优白酒时代正在开启,没有质量口碑的边缘性品牌将被加速淘汰。
所以,我们要给的建议是,请短线投资者离场(从短线业绩角度),请价值投资者做好买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