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阿里巴巴IPO解读电话会议纪要
(2014-05-16 08:17:19)
标签:
财经 |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
对阿里招股书的整体印象:
1.很多关于运营现状的细项没有披露得很详细。阿里集团的业务构成有B2B业务,零售业务和团购业务等,但到底如何构建商业模式,获得商业收入,它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我们会更关注阿里的广告收入构成情况,天猫收入提成与服务费的情况,其他还包括万网,淘宝旅行,阿里云,聚划算等的情况,但这些都并没有在报告中给出。
2.阿里未来的挑战在O2O和移动互联网的挑战。阿里把移动互联网当作下一次机遇,但实际上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在移动端对于阿里来说最有利的是支付宝,但是支付宝存在一定的风险。阿里下一步在O2O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计划没有在招股说明书中给我们进一步的信息。
3.阿里的整体布局,很可能成为未来增长驱动力的业务没有详细披露。如阿里在娱乐生态帝国的布局(阿里最近涉及的几笔收购)在说明书中也没有具体给出,这部分未来可能是阿里收入比较重要的一个板块。
Q1、据您了解,阿里的收入构成主要来自于?
对于阿里的收入构成,最主要的收入是广告,广告主要来自于淘宝网和阿里妈妈网络,以及天猫有一部分品牌广告收入,这部分占到半壁江山;
一个是原先上市,后来退市的阿里巴巴B2B业务,这部分增长没有广告快,收入占比大约为15%左右;
一个是现在每年会和商家收服务费,比如每年向商家收10w服务费,交易服务费占到收入20%的比例
这三块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剩下还有阿里云,万网等。
Q2、能否把阿里和京东以及亚马逊、京东等电商企业做比较?
阿里更像一个媒体公司,广告收入为主体的企业,所以毛利比别的电商要高,阿里的成本有流量购买成本,再把这个流量卖给商家。
其他电商都在拼的是整体交易规模和商品的品类结构,各个电商目前的品类结构各不相同,淘宝最优势的是服装,京东主要是3C和家电,并且他们的商品种类扩张也初见成效。
现在电商都在使品类结构更加合理,使GMV(成交总额)快速增长,都在下沉到5,6线城市。
Q3、阿里的作为一个服务本土的公司,为什么交易规模会比亚马逊等全球公司更大?
首先的确模式不同。亚马逊最近几年开始平台模式,之前是自营模式,ebay现在还是C2C,而现在B2C才是电商主流的模式。
其次是市场不同。亚马逊和ebay由美国向全国扩张,但是这些国家的零售业已经很完善了,在中国,一些3、4线城市的零售业发展不完善,在这些城市电商并不是零售业的补充,而是起到了扩大3、4线城市内需的作用,电商占据了中国零售业不发达的红利。
Q4、阿里最近收购入股了很多企业,比如UC、高德地图,新浪微博、优酷土豆,海尔,银泰、文化中国、华数、恒生电子等很多类型的企业,阿里做这样布局的考虑?
阿里的收购是为了完善自己的四条业务主线。
第一条是O2O,阿里的收购一定是和020相关或者是为了撬动电子商物,在O2O市场,位置很重要,阿里需要高德地图,020需要物流支持,需要海尔日日顺,O2O需要落地商业,需要实体店的支持,所以和银泰合作。
第二条是移动互联网,阿里和UC合作,和微博的合作是为了弥补移动端入口的短板。
第三条线是阿里在数字娱乐的布局,阿里是靠广告赚钱的,中国互联网最赚的是游戏和广告。腾讯的支撑是游戏,阿里的支撑是广告。阿里是有希望去做游戏的,阿里平台上和游戏相关的流水每年有几百亿。阿里现在想把游戏放到娱乐大环境里面来做,做游戏,阅读,音乐、视频等。阿里想做一个娱乐帝国。娱乐行业的发展可能是阿里上市后一个新的故事。所以会去收购优酷土豆、华数和文化中国。
第四条线,阿里想做大数据,云计算等底层支撑技术。包括恒生电子收购也是基于这种考虑。
其他还有如金融,会有众安保险、天弘基金等。
Q5,阿里剔除支付宝在上市后是否会涉及到官司的问题?
不清楚是否会引发官司。但觉得存在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当初阿里把支付宝剔除是考虑到风险的问题,现在做支付宝的回购的理由是支付宝的风险比较小。
Q6,阿里的淘宝上充斥着尾货、假货问题,这个上市后是不是会带来风险?
这个风险是存在的,这也是我们不理解为什么阿里要选择美国上市的原因。
Q7,阿里有一些资产没有放入到IPO的资产中,包括最近很多并购是由马云而非阿里来做的。后面公司会如何运作这些资产?
支付宝没有放入到上市资产之中,阿里的生态系统中缺少了支付宝这个重要的一环。
现在阿里很多投资行为的确是马云的个人行为,但是就我们的观察来看,集团创始人的个人行为最后还是会与企业发展相关联,现在阿里各种投资不需要区分是阿里集团的行为还是马云的个人行为,因为最后还是会被集团所利用。如小米的很多布局是由雷军来做的,也会纳入小米的生态体系中来。
Q8,阿里为什么没有把支付宝放入上市资产中?
因为支付宝还没有完成回购,并且也比较难以解释支付宝存在的金融风险的问题。
Q9,马云只有阿里的9%的股权,如何看待阿里的合伙人制度?
合伙人制度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公司的整体发展,凝聚力量。马云是阿里的精神支柱,马云主导了阿里的发展,但是一个人的推动力量是有限的,合伙人制度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
今后马云万一回撤,有可能会给阿里带来不确定性,但是这种风险也比较小。
Q10,BAT三巨头今后的竞争格局?
主要要看阿里和腾讯之间的竞争,在实物电商方面阿里第一,京东第二(是腾讯系的),在实物电商领域主要撬动力量是O2O,现在的品牌商更希望的是如何增加线下的业务,而不是单纯的考虑如何把线下的业务推到线上,这方面腾讯系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生活服务类的电商,这块腾讯比阿里更有优势,所以腾讯也是很有机会去撬动实物和生活服务类的电商的。
Q11,如何评价阿里巴巴的B2B的业务?自退市以来没有增长。
B2B市场详细切分的话可以分为原材料,工艺品和消费品,阿里自从开始做C2B后,阿里战略性的就没有在原材料和工艺品方面进行更大的扩张了,所以增长也就不快了。
Q12:阿里发展中未来主要的风险是什么?
阿里面对的风险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他面对的电商的市场,国内的电商是抓住了零售的不完善的机会,而现在国内的零售业正在逐渐的完善,比如品牌的自营和连锁,也在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发展,这些品牌商是选择和阿里合作还是自己找到自己的突破口进行线上线下的协同。比如VeroModa的线上线下协同业务并没有能够在阿里的帮助下进行很成功的推进,反而是在微信端成功了。这也说明阿里可以将品牌商推到线上,但是020方面阿里没有很好的优势。
另一个是它收入带来的风险,阿里50%的收入来自于广告业务,现在广告如何实现从电脑到手机的迁移,百度做的是搜索业务,所以迁移相对比较方便。阿里对于广告的迁移在全球没有好的模仿对象,阿里在移动端没有一个面向客户很好的产品,原有的直通车、钻石展位等都没法很好地在移动端展示,阿里在这部分的收入没有护城河。
Q13、对于纯电商,阿里对比京东,和做垂直电商的聚美优品和唯品会今后会如何竞争发展?
纯实物类的竞争是在阿里和京东之间,他们都是纯平台型的。
关于垂直类电商,我们认为单纯的垂直品类(只做书或是只做美妆)并不能很好的存活,唯品会和聚美不是典型的垂直电商,他们重要的是要抓住特定的人群,现在像唯品会和聚美就是抓住了三四线城市的一类消费人群,看重品牌但又对价格敏感的一群人。然后围绕这部分人群去做品类的扩张,如母婴,家居等;聚美也会向服装去延伸。
所以以后电商发展是需要大的平台和群落,平台是指像阿里和京东,群落是指抓住特定的人群,捕捉到这些人群的需求。今后是这样的竞争格局。
Q14、阿里在C2B的进展,未来的突破点,这些未来的爆发需要很长时间么,阿里的大数据发展情况?
进展主要在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从网上发展起来的品牌,比如现在的猫原创,进行小规模的个性化定制。二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大数据,帮助一些线下品牌做一些发展,比如帮助海尔,通过在线订单的收集和数据挖掘来指导海尔的生产。现在很多品牌的都在进行尝试C2B,但是这只是尝试,并不是主业,规模不大,就像爱定客虽然以C2B起家,但是现在最主要的是设计出来了几款,由消费者下单而已,不是纯粹的个性化定制,所以C2B更多的做出来给线下的品牌看C2B是可以成型,所以这个市场规模不大,增长不快,最主要的意义在于触动像VEROMODE这样的品牌和阿里进行合作。阿里的大数据主要是为了给出一类用户的需求和指导快递配送。
Q15、支付宝在网络银行的空间多大,阿里在云计算上的空间?
支付宝政策层面存在不确定,比如支付宝的扫码支付,目前央行的态度不明确,央行更希望由银行去做这些事情,而不是支付宝,我们无法知道它未来的空间,政策是限制支付宝发展的最大障碍。
阿里巴巴对中小卖家进行托管,做的很好,而京东云做的并不好,目前在云托管方面各个商家还没有产生竞争的交集,腾讯主要是托管游戏类的公司,这个市场目前还没有出现红海的交集,还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
Q16、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用户规模,交易额比较如何?云计算的规模如何?菜鸟网络发展如何?
微信用户大几千万,而支付宝在1亿到2亿之间。
云计算的收入对于阿里来说占比并不大。
阿里的菜鸟物流,经过1年的准备,目前已经在正常运营,支持天猫的配送,菜鸟可以覆盖到1,2,3线城市,下级的城市也在逐渐渗透。
1.很多关于运营现状的细项没有披露得很详细。阿里集团的业务构成有B2B业务,零售业务和团购业务等,但到底如何构建商业模式,获得商业收入,它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我们会更关注阿里的广告收入构成情况,天猫收入提成与服务费的情况,其他还包括万网,淘宝旅行,阿里云,聚划算等的情况,但这些都并没有在报告中给出。
2.
3.
Q1、据您了解,阿里的收入构成主要来自于?
对于阿里的收入构成,最主要的收入是广告,广告主要来自于淘宝网和阿里妈妈网络,以及天猫有一部分品牌广告收入,这部分占到半壁江山;
一个是原先上市,后来退市的阿里巴巴B2B业务,这部分增长没有广告快,收入占比大约为15%左右;
一个是现在每年会和商家收服务费,比如每年向商家收10w服务费,交易服务费占到收入20%的比例
这三块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剩下还有阿里云,万网等。
Q2、能否把阿里和京东以及亚马逊、京东等电商企业做比较?
阿里更像一个媒体公司,广告收入为主体的企业,所以毛利比别的电商要高,阿里的成本有流量购买成本,再把这个流量卖给商家。
其他电商都在拼的是整体交易规模和商品的品类结构,各个电商目前的品类结构各不相同,淘宝最优势的是服装,京东主要是3C和家电,并且他们的商品种类扩张也初见成效。
现在电商都在使品类结构更加合理,使GMV(成交总额)快速增长,都在下沉到5,6线城市。
Q3、阿里的作为一个服务本土的公司,为什么交易规模会比亚马逊等全球公司更大?
首先的确模式不同。亚马逊最近几年开始平台模式,之前是自营模式,ebay现在还是C2C,而现在B2C才是电商主流的模式。
其次是市场不同。亚马逊和ebay由美国向全国扩张,但是这些国家的零售业已经很完善了,在中国,一些3、4线城市的零售业发展不完善,在这些城市电商并不是零售业的补充,而是起到了扩大3、4线城市内需的作用,电商占据了中国零售业不发达的红利。
Q4、阿里最近收购入股了很多企业,比如UC、高德地图,新浪微博、优酷土豆,海尔,银泰、文化中国、华数、恒生电子等很多类型的企业,阿里做这样布局的考虑?
阿里的收购是为了完善自己的四条业务主线。
第一条是O2O,阿里的收购一定是和020相关或者是为了撬动电子商物,在O2O市场,位置很重要,阿里需要高德地图,020需要物流支持,需要海尔日日顺,O2O需要落地商业,需要实体店的支持,所以和银泰合作。
第二条是移动互联网,阿里和UC合作,和微博的合作是为了弥补移动端入口的短板。
第三条线是阿里在数字娱乐的布局,阿里是靠广告赚钱的,中国互联网最赚的是游戏和广告。腾讯的支撑是游戏,阿里的支撑是广告。阿里是有希望去做游戏的,阿里平台上和游戏相关的流水每年有几百亿。阿里现在想把游戏放到娱乐大环境里面来做,做游戏,阅读,音乐、视频等。阿里想做一个娱乐帝国。娱乐行业的发展可能是阿里上市后一个新的故事。所以会去收购优酷土豆、华数和文化中国。
第四条线,阿里想做大数据,云计算等底层支撑技术。包括恒生电子收购也是基于这种考虑。
其他还有如金融,会有众安保险、天弘基金等。
Q5,阿里剔除支付宝在上市后是否会涉及到官司的问题?
不清楚是否会引发官司。但觉得存在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当初阿里把支付宝剔除是考虑到风险的问题,现在做支付宝的回购的理由是支付宝的风险比较小。
Q6,阿里的淘宝上充斥着尾货、假货问题,这个上市后是不是会带来风险?
这个风险是存在的,这也是我们不理解为什么阿里要选择美国上市的原因。
Q7,阿里有一些资产没有放入到IPO的资产中,包括最近很多并购是由马云而非阿里来做的。后面公司会如何运作这些资产?
支付宝没有放入到上市资产之中,阿里的生态系统中缺少了支付宝这个重要的一环。
现在阿里很多投资行为的确是马云的个人行为,但是就我们的观察来看,集团创始人的个人行为最后还是会与企业发展相关联,现在阿里各种投资不需要区分是阿里集团的行为还是马云的个人行为,因为最后还是会被集团所利用。如小米的很多布局是由雷军来做的,也会纳入小米的生态体系中来。
Q8,阿里为什么没有把支付宝放入上市资产中?
因为支付宝还没有完成回购,并且也比较难以解释支付宝存在的金融风险的问题。
Q9,马云只有阿里的9%的股权,如何看待阿里的合伙人制度?
合伙人制度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公司的整体发展,凝聚力量。马云是阿里的精神支柱,马云主导了阿里的发展,但是一个人的推动力量是有限的,合伙人制度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
今后马云万一回撤,有可能会给阿里带来不确定性,但是这种风险也比较小。
Q10,BAT三巨头今后的竞争格局?
主要要看阿里和腾讯之间的竞争,在实物电商方面阿里第一,京东第二(是腾讯系的),在实物电商领域主要撬动力量是O2O,现在的品牌商更希望的是如何增加线下的业务,而不是单纯的考虑如何把线下的业务推到线上,这方面腾讯系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生活服务类的电商,这块腾讯比阿里更有优势,所以腾讯也是很有机会去撬动实物和生活服务类的电商的。
Q11,如何评价阿里巴巴的B2B的业务?自退市以来没有增长。
B2B市场详细切分的话可以分为原材料,工艺品和消费品,阿里自从开始做C2B后,阿里战略性的就没有在原材料和工艺品方面进行更大的扩张了,所以增长也就不快了。
Q12:阿里发展中未来主要的风险是什么?
阿里面对的风险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他面对的电商的市场,国内的电商是抓住了零售的不完善的机会,而现在国内的零售业正在逐渐的完善,比如品牌的自营和连锁,也在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发展,这些品牌商是选择和阿里合作还是自己找到自己的突破口进行线上线下的协同。比如Vero
另一个是它收入带来的风险,阿里50%的收入来自于广告业务,现在广告如何实现从电脑到手机的迁移,百度做的是搜索业务,所以迁移相对比较方便。阿里对于广告的迁移在全球没有好的模仿对象,阿里在移动端没有一个面向客户很好的产品,原有的直通车、钻石展位等都没法很好地在移动端展示,阿里在这部分的收入没有护城河。
Q13、对于纯电商,阿里对比京东,和做垂直电商的聚美优品和唯品会今后会如何竞争发展?
纯实物类的竞争是在阿里和京东之间,他们都是纯平台型的。
关于垂直类电商,我们认为单纯的垂直品类(只做书或是只做美妆)并不能很好的存活,唯品会和聚美不是典型的垂直电商,他们重要的是要抓住特定的人群,现在像唯品会和聚美就是抓住了三四线城市的一类消费人群,看重品牌但又对价格敏感的一群人。然后围绕这部分人群去做品类的扩张,如母婴,家居等;聚美也会向服装去延伸。
所以以后电商发展是需要大的平台和群落,平台是指像阿里和京东,群落是指抓住特定的人群,捕捉到这些人群的需求。今后是这样的竞争格局。
Q14、阿里在C2B的进展,未来的突破点,这些未来的爆发需要很长时间么,阿里的大数据发展情况?
进展主要在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从网上发展起来的品牌,比如现在的猫原创,进行小规模的个性化定制。二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大数据,帮助一些线下品牌做一些发展,比如帮助海尔,通过在线订单的收集和数据挖掘来指导海尔的生产。现在很多品牌的都在进行尝试C2B,但是这只是尝试,并不是主业,规模不大,就像爱定客虽然以C2B起家,但是现在最主要的是设计出来了几款,由消费者下单而已,不是纯粹的个性化定制,所以C2B更多的做出来给线下的品牌看C2B是可以成型,所以这个市场规模不大,增长不快,最主要的意义在于触动像VERO
Q15、支付宝在网络银行的空间多大,阿里在云计算上的空间?
支付宝政策层面存在不确定,比如支付宝的扫码支付,目前央行的态度不明确,央行更希望由银行去做这些事情,而不是支付宝,我们无法知道它未来的空间,政策是限制支付宝发展的最大障碍。
阿里巴巴对中小卖家进行托管,做的很好,而京东云做的并不好,目前在云托管方面各个商家还没有产生竞争的交集,腾讯主要是托管游戏类的公司,这个市场目前还没有出现红海的交集,还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
Q16、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用户规模,交易额比较如何?云计算的规模如何?菜鸟网络发展如何?
微信用户大几千万,而支付宝在1亿到2亿之间。
云计算的收入对于阿里来说占比并不大。
阿里的菜鸟物流,经过1年的准备,目前已经在正常运营,支持天猫的配送,菜鸟可以覆盖到1,2,3线城市,下级的城市也在逐渐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