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加多宝的成功是“广告违规”的成功
(2013-12-24 01:54:41)
标签:
转载 |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
基于对定位的理解,在结合里斯品类和特劳特定位的基础上,相关“研究”阐述如下:
1、第一个提出“定位是一种认知”的定义阐述。
2、第一个提出“用定位原理重新定义、界定商业模式”之阐述。
3、第一个提出“广义定位”之阐述。
4、第一个提出“定位三大体系”之阐述。即:聚焦体系、定位体系、营销体系。
5、第一个推出“品牌力学”原理;用“品牌力学图”形式表现。
【项目背景】
【凤凰财经:加多宝一审被判赔广药王老吉1080万】-法院认定广药为王老吉商标权、以及王老吉凉茶生产企业,广药诉讼请求有事实依据。2012年5月后,加多宝生产的产品不具备"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的识别性。加多宝宣传行为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影响。---摘自《凤凰财经》:http://t.cn/8k0wXf9
【中国新闻网】-12月20日,王老吉诉加多宝虚假宣传纠纷案在广州中院宣判,法院判加多宝公司立即停止使用“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红罐王老吉凉茶更名为加多宝凉茶了”广告语进行广告宣传的行为,并立即销毁使用了上述广告语的宣传物品,同时赔偿广药公司经济损失费1000万元。----摘自:《中国新闻网》http://t.cn/8k0Gzh3
【加多宝凉茶微博声明】-12月20日,广药加多宝改名广告纠纷一审判决结果公布。该判决支持了原告的部分请求。对此,我们表示极度的震惊,并依法当庭提起了上诉,在上诉期间一审判决没有法律效力。
【加多宝的成功其实就是“广告违规”的成功】-1、加多宝如果没有第一步“广告违规”的成功(加多宝=王老吉、连续6年销量第一等),就不会有加多宝第二步的成功。2、加多宝如果没有第一步“广告违规”(法院判决)。现在的凉茶市场只有“王老吉”与“和其正”形成二元品牌对抗,根本没有加多宝的位置。
品牌认知在消费者心中一旦形成,那么,这种认知就很难改变的。这就是作者为什么说“加多宝的成功是广告违规的成功”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作为特劳特中国公司是非常清楚这一套“定位”原理的。---这就是特劳特中国公司为什么要选择“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连续6年销量第一”、“红罐王老吉凉茶更名为加多宝凉茶了”等这些“违规”广告语的重要原因。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 @但斌 在新浪微博上说:20世纪末加多宝在经营王老吉之前便已尝试经营加多宝品牌凉茶,但没有成功!
一些所谓的营销人、营销奖项的“评选机构”、媒体等把加多宝的案例作为“成功案例”来总结和推广。应该说,误解了“营销”之本质。同时,特劳特中国公司把加多宝的“成功”,作为优秀案例推广,同样是误解了“营销道义”之本质。有违商业之道德。----如果说这种营销方式可以借鉴,那么,社会之乱、市场之乱、法院之忙,不可想象。社会资源的浪费不可想象。
当王老吉与加多宝双方的消费者形成“水火不相容”的时候,当双方的消费者“你死我活、火拼”的时候,这就是王老吉、加多宝之间定位的成功,这就是王老吉与加多宝之间营销战的成功。---就像台湾民进党和国民党各自支持者(台湾民众)形成有效区隔一样,形成“水火不相容、你死我活”的“火拼”态势。
虽然上面这些言论不符合主流思想的要求,不符合道德的要求。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营销不是风花雪月、营销不是阳春白雪。营销即战争,营销战即认知战,营销战即精神战。
王老吉与加多宝打架有两个好处。1、形成注意力经济,资源向王老吉与加多宝集中。双方都是赢家。将其他凉茶品牌边缘化。2、这么大的凉茶市场,王老吉任何具有影响力的烧钱动作都不为过。保守、稳定就意味着退却,意味着拱手让加多宝坐大。这也是加多宝为什么敢于烧钱的一部分原因。
基于品牌竞争的角度,第三品牌(和其正)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有被消亡的可能。纵观美国可乐品类以前处在第三位置的皇冠可乐已经退出了市场。因此,凉茶品牌争取第一或者第二品牌位置是关键。据我观察,如果和其正再不发力,被淘汰出局是其归宿,这不是危言耸听。
基于王老吉其市场份额远远地落后加多宝之现实,王老吉最理想的公关战术是使用缠斗策略。换句话说,就是粘住加多宝不放(利用法院判决有利时机)。---加多宝的成功是基于王老吉关联性定位的成功。否则加多宝也不会发展的如此之快。---需要说明的是:缠斗也是一种竞争策略形式,特别是在王老吉市场份额落后时,更需要这种缠斗方式,而不是技术创新,这是效果与效率问题。
【作者声明】-本文摘自作者微博相关评论。文章仅为个人观点,非接受外力或者其它组织委托而撰写。仅供参考!同时,欢迎大家能够基于理性、基于专业的沟通交流,甚至“拍砖”!
吴春芳
【曾经服务过的企业】
曾经服务于浙江大学求是经济技术咨询、温州博兴投资集团、浙江琦角龙鞋业、亚美信企业管理咨询、温州灯塔电力器材、中美合资大光荣保健品公司等企业;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丰厚的理论功底。
【核心专长】
1、 行业研究。
2、 集团拆分策略评估(聚焦)、项目投资评估、企业主力产品挑选,品类战略方向选择,
3、 品牌定位后的战略配称设定(取舍)。核心是“增加、减少、剔除、创新”。
4、 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模式建议。
5、 品牌定位项目监控等。
6、 公开研讨、企业咨询式培训。
【发表的文章】
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全球品牌网》、《鞋世界导刊》、《价值中国网》、《品牌新闻网》等基础网站发表的文章(部分)链接如下:
1、《长城汽车哈弗SUV-H8的三大问题》
1、
《挑战北京大学特劳特定位中心》
2、
《中国式定位:广义定位法则》
3、
《用定位原理重新定义、界定商业模式》
4、
《娃哈哈领酱国酒的三大问题》
5、
《茅台、五粮液损人不利己的全线产品战略》
6、
《打造杭州城市品牌的盲点与误区及解决方法》
7、
《“加多宝VS王老吉”品类对抗的策略思考》
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基于品牌的品类战略’》
9、
《终结定位体系中的概念乱象》
10、《定位之本质:如何获得消费者心智认同》
11、《品牌竞争之本质:实现品类对抗、错位与关联》》
12、《准确解读定位是品牌成功打造的保障》
13、《把脉华为智能手机》
14、《三公消费不是茅台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
15《不同于里斯“聚焦第一、定位第二”之观点阐述》
16、《还原里斯基于定位的“品类”真相》
17、《不同于张云、王刚"品类战略"中的一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