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究竟应向QFII学什么?----证券时报记者 姚波

标签:
财经杂谈 |
分类: 财经 |
公募基金究竟应向QFII学什么?
2013年11月04日 http://cmsjs.eastmoney.com/DynamicImg/media/8BC1523865F662A57F51.gif姚波" />
从QFII多年的市场的操作来看,选择绩优蓝筹股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理念贯彻如一。平均来看,不少绩优白马股海外机构的平均持仓时间都要长于国内公募,如白酒龙头贵州茅台的机构持仓中,瑞士联合银行已经持有3年未动,仅次于三季度刚刚退出的广发聚丰,淡马锡富敦也持有2年,可是许多公募基金的持仓均低于2年;美林国际和花旗环球金融持有伊利股份的时间也长达一年半至接近两年;而很多公募基金的持有期限仅不到一年时间。
在市场周期轮换中,长期的价值坚守给QFII带来了不菲收益。中国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12年,QFII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以来,先后共汇入资金1200多亿元,累计盈利1500多亿元,年化收益率达到16%。
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对于上港集团(行情
坚守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和高估值后减仓降低风险,两个方面相辅相成,QFII在选股这种“地面战”上,虽然不具备长期优势,但是凭借多年的海外投资经验,在看好的个股上通过择时操作,往往能够凭借长周期获得整体经济增长带来的平均收益。随着A股放开和QFII额度日益增加,海外投资机构的影响也日渐扩大,也希望能真正给公募基金在价值投资上以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