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扬:揭批星巴克咖啡为何反遭众人讥笑
(2013-10-24 13:31:57)
标签:
杂谈财经 |
分类: 其它、综合 |
星巴克咖啡是一种充分市场化产品,你若嫌它太贵,可以拒绝光顾,你若愿意光顾,说明可以接受它的价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愿打愿挨”,一切由市场无形之手调节妥当,根本不需要瞎操心。
“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曾被视为小资生活方式的星巴克近日被央视痛批,称星巴克咖啡在中国的售价最贵,成本不足4元的中杯“拿铁咖啡”,在北京卖27块一杯,比伦敦贵了近3块,比印度孟买贵了近一倍。(据《北京晨报(微博)》)
按常理,媒体揭批某种产品价格畸高,应该受到消费者的称赞才是,然而,央视对星巴克咖啡的揭露和痛批,不仅没有引来一片叫好声,反而招致一片讥笑声,不仅没让星巴克咖啡成为“过街老鼠”,反倒是报道本身乃至央视成为众人质疑的对象。质疑者中既有大V也有普通网友,既有专家学者也有一般消费者。这一“反常”现象,颇为耐人寻味。
首要原因,应该是央视找错了揭批对象。星巴克咖啡是一种充分市场化产品,既无垄断之名亦无垄断之实,价格随行就市,消费者有着充分“用脚投票”的权利—你若嫌它太贵,可以拒绝光顾,选择其他咖啡饮品;你若愿意光顾,说明可以接受它的价格,或者认为价格之外有吸引你的东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愿打愿挨”,一切由市场无形之手调节妥当,根本不需要瞎操心。反之,那些垄断产品畸高的价格和利润,才应该成为媒体操心的对象,比如供电、供气、供暖、成品油以及电话费、银行收费、医药价格等,这些产品和服务不仅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或多或少存在垄断,并因垄断导致高价。不去揭批垄断高价,却大张旗鼓地拿一个市场化产品说事,难免给人“欺软怕硬”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