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全球气候并没有像气候科学家们预计的那样迅速变暖,气候变暖的趋势似乎暂停下来,在过去15年里全球平均气温并未升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面临一个艰难选择:公布这些数据,让怀疑派趾高气扬,或是默不作声。
过去25年,环保活动家一直在警告人们温室效应可能带来的末世灾难。他们预言,全球变暖将带来永久干旱、滔天洪水和超级飓风。然而,相信这种耸人听闻的预言的人逐渐减少。根据《明镜》周刊委托进行的一项民调,德国人对气候变化的恐惧正在减轻。2006年,63%的德国人表示对全球变暖感到忧虑,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39%。导致这一态度转变的一个原因或许是全球变暖的趋势似乎趋于缓和。连续15年,全球平均温度并未升高,这已经脱离了气候学家们的预测。
对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 C )这是一个尴尬的局面。IPCC最新一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于9月27日公布。新的预测与旧的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更加精确。然而最关键的问题是:IPCC要如何解释气候变暖的暂停?如果气候变化电脑模型未能预见目前的温度缓和,它们的计算结果到底有多可信?
在报告公布之前,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闭门会议上,IPCC的气候专家和IPCC的政府代表之间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而德国政府代表在其中扮演了尤其可疑的角色。与会者要协商讨论如何将1000页的报告全文浓缩成一份30页的概要,供各国政策决策者参考。各国政府从相关部门派遣了各自的代表,他们的意见将决定最终概要的内容。德国的代表来自联邦环境研究部。
“如果要在‘危言耸听派’和‘怀疑派’之间选择,德国代表肯定更偏向于‘危言耸听派’。但是这样的划分本身过于简单,”英国气象学家伦敦国王学院的麦克·赫米说。作为IPCC的元老,他很熟悉这个机构的官僚作风。
另一方面,德国的绿党政客赫曼·奥托对于德国在协商中的行为非常满意。奥托说,从科尔总理开始,德国政府就对气候保护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这确保了德国环境部政策的持续性和对气候问题的深入专业了解。虽然遭到众多研究者的反对,德国部长坚持认为,没有必要讨论过去15年暂停的气候变暖,因为这样做可能让人们放松对气候变化危险的警惕;从而让强硬的气候政策失去必要的支持。“气候政策需要恐惧因素,”奥托公开承认,“否则,没有政客会理睬这个话题。”
德国联邦研究部希望将气候变暖间断现象完全排除在新IPCC报告概要之外。“在气候研究中,除非某一现象持续30年,否则根本不算数,”德方另一位代表,基督教民主党的乔安娜·旺卡说。德国环境部的立场完全相同:“持续时间不长的气候波动在科学上没有关系。”与会的德国代表最多愿意加入这样一项表述:“气候变化的步伐放缓”———但这与最新的研究发现并不一致。
德国高级气象研究者,汉堡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主任,物理学家约凯姆·马罗茨克坚决反对拒绝面对事实的做法。马罗茨克还是德国气候联盟总裁,也是被派往斯德哥尔摩的科学代表之一。“我们将解决这个问题,”他说,IPCC必须积极讨论气温暂停升高现象。
对于有人说,气候现象必须持续30年才具有科学意义的说法,他进行了反驳。“30年只是一个随意选择的数字,”他说,“一些气候现象持续时间较短,一些则较长。”气候研究者有责任公布真相,而非扮演环境警察。“我们同样有责任承认我们的预测的不确定性。”
研究者们面临一个大难题:他们的计算机模型应该能够预测到突然变得平稳的温度曲线。如果主动解释全球平均气温为什么长时间没有增加,可能让人们对气候学家的预测感到怀疑。虽然如此,大多数德国人并没有对气候研究失去信心。据《明镜》的调查,67%的德国人仍然认为科学家的预测是可靠的。
但是,科学家们已经给目前的气温升高停滞现象找到了可能的解释。一种解释涉及太平洋。计算显示,近年来,这片地球最大的海洋从大气中吸收了罕见多的热量。“如果这一推测被证明属实,那么警告依然有效,”马罗茨克说,这将意味着温室效应正在将越来越多的能量添加进气候系统,正如计算机模型所预测的,只是有一大部分的能量暂时消失进海洋。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汽车和工厂烟囱喷吐的大量烟灰进入大气层后反射阳光,起到了冷却效果。
就像火山喷发会带来暂时降温效果一样。当金砖国家开始在它们的汽车和电站烟囱上大规模安装现代化过滤系统,会导致什么结果?全球气温是否会陡然飙升?
换句话说,冰川学家亨茨·米勒说,“气温变化的暂时停滞并没有否定全球变暖的物理证据。”但IPCC需要向公众和政客说明清楚,“科学研究并非不会犯错。还有继续研究的很大必要。”
然而,IPCC环境政策制定者们担心,气候变暖怀疑派和工业说客们可能会利用这些科学不确定性达到自己的目的。IPCC的对策是严阵以待。为了确保继续担任气候预测的唯一权威机构,IPCC决定在报告概要公布后延后公布完整报告的时间,并不会公布斯德哥尔摩会议讨论的记录。9月27日的新报告概要中并未提到全球气温上升的停滞。看来危言耸听派还是取得了暂时的胜利。
虽然在上次评估报告(2007年)中出现重大差错,IPCC颜面扫地但承诺更加透明化。那次丑闻的结果之一就是承诺避免未来利益冲突。然而,从前为环保组织工作的科学家依然在IPCC报告的撰写中扮演主导角色。
原文:A xel B ojanow ski、O laf S tampf、G eraldT raufetter
原载:h ttp://w w w .sp ie g e l.d e /in te rn a tio n a l/w orld/clim ate-scientists-face-crisis-over-global-w arm ing-pause-a-923937 .htm l
编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