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杀人是怎样炼成的?----评话剧《药死你》

(2013-04-07 22:17:05)
标签:

转载

分类: 其它、综合
河南籍作家、《河南人惹谁了》的作者翟宏为是我大学时的同学,当年多少青春的岁月一起度过!翟兄才华横溢!好像还获得过曹禺奖

杀人是怎样炼成的?

                                               ——评话剧《药死你》

 

由河南籍作家、《河南人惹谁了》的作者翟宏为编剧,河南籍导演张茵执导,由二十多个正在黄河科技大学表演专业读大二的年轻演员们演出的现代先锋话剧《药死你》(以下称《药》剧)登上了河南省艺术中心小剧场的舞台。演员们的真诚演出不仅打动了在场三百多位观众,也感动了他们自己。在演出的最后环节,全体演员手拉手围在观众周围,唱着罗大佑的歌曲《爱的箴言》,泪流满面。那一刻,他们不再是一群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中过着无聊日子的少男少女,而是叩问人类灵魂的啄木鸟。那一刻,他们不再是一群前途堪忧的卑微生命,而是激荡人们心灵的美丽天使。在场观众们除了报以发自内心的掌声外,我看得出,观众们的心也在颤抖,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至少,我是这样。

《药》剧讲的是曾经轰动一时的药家鑫驾车肇事继而杀人案(下称“药”案)。这个当时被媒体称为“弄疼了全体国人”的案件,如今就像大海中曾经泛起的一朵浪花早已不再被人提及甚至被人忘记。善于忘记疼痛的国人在“药”案尘埃落定一年半后的今天,在《药》剧的引领下,将如何看待这个可恨又可怜的药家鑫。更为重要的,国人将怎样追问“药”案背后的人性、人心,将怎样去思考这个使一个刚刚二十岁、才华横溢的钢琴学子突然变成了残忍冷酷杀人犯的当今社会?一言概括之:杀人是怎样炼成的?

 在《药》剧中,诙谐调侃的小幽默俯首皆是,然而,这绝不是一出逗人发笑的轻松喜剧。恰恰相反,《药》剧涉及到的是无比严肃而且重大的人生命题,譬如善恶,譬如欲望,譬如利己和利他。这些严肃命题,在让人时常发笑的场景设计和对白中,在一个极端案件的照射下,无时无刻不在拷问一个实实在在却坚硬无比的问题——“我和他人应该怎样“?话剧的第一场首先就在舞台的背景上打出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剧本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给出这个巨大问号的答案,而让这个问号继续留在观众的心中。

即使涉及到如此严肃而重大的人生命题,《药》剧也没有板起脸给人上课,进行空洞的宣讲和说教,相反,而是把整个事件放在人人都无法摆脱,人人必会深受浸淫的当今社会里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中来演绎来言说。剧中有一段独特的《甩葱舞》,一群男孩女孩甩着一根根的大葱欢快地舞蹈:

我们天马行空,我们自由自在,我们享受生活,我感谢时代!

我们感谢这个娱乐的时代,我们感谢这个狂欢的时代,我们感谢这个追求成功的时代,我们感谢这个名牌、明星层出不穷的时代。

走过郑板桥,仰望毕加索;放下糊辣汤,走进必胜客;甩开贝多芬,追赶李宇春;砸碎山寨机,换成新“苹果”......

我拥抱富二代,让文艺青年见鬼去吧;我拥抱法拉利,让夏利吉利见鬼去吧;我拥抱股票市场,让菜市场见鬼去吧;我拥抱犀利哥,让帅哥酷哥见鬼去吧;我拥抱娱乐圈,让学术圈见鬼去吧;我拥抱肯德基,让坛子鸡见鬼去吧;我拥抱陈冠希,让梁山伯和祝英台见鬼去吧。

我们不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吗?全民娱乐,全面娱乐,追求成功,渴望出名,物质满足之后是更多的物质要求,快乐之后就要更多的快乐。药家鑫不就在这样的时代长大的吗?物质温饱不在话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理所应当,即使啃老也在所不惜。我——要享受生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准则。人人这样想,个个这样做,可是哪能人人成功个个幸福?那么“我”之外的“他人”自然是“我”的对立面,“我”的对手,“我”的敌人。“他人即地狱”的逻辑在药家鑫那里顺理成章:对自己的珍惜,自然就是对他人的冷漠。尤其是当“他人”(比如受害人张妙)可以使“我”的享受化为泡影的时候,对他人生命的冷漠又有什么奇怪的呢?不要搀扶倒卧路旁的行人不是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了吗?他人的悲惨遭遇不是早就被熟视无睹了吗?所以,与其说药家鑫捅了一个陌生的路人张妙8刀是对“他人”生命残忍的剥夺,不如说药家鑫是对自己正在享受却无法再享受的生活的绝望追求。我常想,在这样的时代,在当今的社会,人人都可能成为药家鑫。杀人就是这样炼成的。

 《药》剧对“药“案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时代和社会应负责任的层面上,而又把矛头指向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教育层面上,这是《药》剧最摄人心魄的地方。《药》剧中有一段精彩的众多演员分诵的台词:

从这天起,我知道了规矩是什么,就是上课的时候想撒尿但不能出去;从这天起,我知道了自由是什么,就是上学以及放学路上短暂的嬉戏;从这天起,我知道了作业是什么,就是各种带字的纸片书本铺天盖地;从这天起,我知道了自卑是什么,就是农村的孩子被城里的孩子瞧不起;从这天起,我知道了骄傲是什么,就是有钱的爸爸妈妈在校长老师面前高高昂起的头;从这天开始,我知道了竞争是什么,就是第一名只有一个、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我学习奥数,计算是我的强项;我学习美术,画画是我的强项;我学习乒乓球,体育是我的强项;我学习通俗、流行、美声和原生态,唱歌是我的强项;我学习abc,外语是我的强项;我什么都不学,玩是我的强项。(众人)呸!(药)我学习弹钢琴,杀人是我的强项!

我们为了爸爸妈妈的面子和理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想赢在起跑线上,没想到却输在起跑线上!

 

之所以说这一段摄人心魄,原因很简单,我们就是这么教育孩子的。我们就是这么殚精竭虑亲力亲为地教育孩子的。再也没有比家长更了解上好学校、做好工作、住大房子就得在处处竞争时时比赛的现实社会里拼杀,让孩子更有竞争力的朴素愿望就变成了掌握奥数、绘画、钢琴、唱歌、外语等等的多种竞争优势的切实行动,从而在未来的你死我活的比拼中把别人比下去。先是大人相信,随后孩子也相信了:赢才能体面生活,赢才有尊严,而输就只得接受贫穷,面对屈辱。具有的特长不是陶醉其中的美好,而是战胜他人彰显自我的武器。所以,更加摄人心魄的问题迎面而来:这么教育孩子,我的孩子会不会就是下一个药家鑫?这是《药》剧让我感受到的扪心之问,也是观众们的切肤之痛。杀人就是这样炼成的。

《药》剧的高潮部分是杀人者药家鑫和受害者张妙的隔空对话。阴阳两界,咫尺之遥,杀人者和被杀者有了唯一一次对话和沟通。在这场戏里,男演员哭了,女演员哭了,观众哭了。这是一场被设计得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隔空对白,没有音乐,没有背景,甚至没有道具,只有男女角色真实的又血淋淋的内心独白,撕裂开来给你看。两个陌路在一场交通意外中顷刻间成了生死攸关的你我,同时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陌生对方的手中,人与人的心灵碰撞迅速开始也瞬间结束。张妙说一句,药家鑫崩溃一次,崩溃一次捅一刀;再说一句,再崩溃一次,再捅一刀。就这样连捅8刀。一张痛苦、绝望和狰狞的脸一次次地呈现在面前,一副无助、挣扎、不甘死去的表情一次次地奔向眼帘。那一刻,观众安静极了,只有台上张妙微弱的哀求和药家鑫歇斯底里地叫喊。杀人就是这样炼成的。

张妙:我看见你拿着刀,可我躺在地上动不了,我用尽力气大声说话,我求你,求你放了我......

药家鑫:去死吧!我不认识你!快去死!(捅一刀)

张妙:你会下地狱的。

药家鑫: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地狱,有的只是麻烦;但是有天堂,那就是没有麻烦的地方!(连捅四刀)

在我看来,《药》剧就在告诉我们,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承认,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我们的孩子正在而且还会继续接受着这样的输赢教育。在这样的环境里,人性的光芒将会逐渐消亡,人性的邪恶却在迅速凸显。更可悲的是,在这样的社会里和时代中,在如此的教育下,邪恶的人性不再是躲在阴暗角落里见不得人的东西,它大行其道,不仅不被唾弃,反而成为时尚、成为流行、成为习惯、成为被追捧的对象。如果真的这样,那么,《药》剧中在结尾的时候所描绘的人间战场,一个没有一个人能活下来的死亡世界就为期不远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